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填空题第一课1.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要在(同一地点)观察。2.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长短)和(方向)的变换。3.在视觉上,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影子自(西)向(东)运动。4.太阳的位置越高,物体的影子就越(短);太阳的位置越低,物体的影子越(长)。5.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6.一天中,我们看见的太阳从(东方)→(南方)→(西方)移动着,影子则是从(西方)→(物体的正下方)→(东方)。7.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8.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换轨道呈(半圆周)形,我们可以用(竹篾)和(电筒)来模拟。9.影子的长短变换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的最高气温并不是出现在影子最短的时候,而是在下午2点左右,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最多,所以气温最高。10、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把温度计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要等温度计的(液柱)停止再读数。11、用(叠拳法)测量太阳高度时,(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的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第二课1.日晷常见的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2.人们根据(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规律制造出(日晷)和(太阳钟)来计算时间。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计时,(日晷)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工具。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和(太阳钟)。4.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着(地平)日晷,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着(赤道)日晷。5.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组成。6.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第三课1.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晚上20点开始,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分别在(上午)、(中午)、(下午)收看实况直播。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3.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4.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5.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换是(地球自转)的结果。6.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一只三足(金乌),它白天巡逻,晚上(休息)。第四课1.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变化有两种,一种是(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的变化,另一种是(在不同时期同一时刻)的变化。2.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3.给月相记录,要以(农历)日期为准,因为(农历)是根据月相变化制定的,是(月球)绕(地球)公转而形成的。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5.月亮的形状有(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上弦月),(凸月)等。6.简单地说,月球(圆缺)的变化就是月相变化。7.通常情况下,我们说的日期都是以农历日期为准,月亮在农历(十五)、(十六)时最圆。8.月亮之所以呈现出圆缺变化,是因为(月亮围绕地球公转)。月亮的形状变化是由(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位置变化引起的。第五课1.(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2.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3.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出(花钟)。4.(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5.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花)、(合欢树)等。6.有的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有些动物则白天休息,夜晚(活动)。7、调查结束后,我们要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二、简答题:1、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答: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2、问: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3、问: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4、问: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答:逆时针转动(或自西向东自转)5、问: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答:美国(华盛顿)7:00、德国13:00、澳大利亚22:00、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6、问:阅读了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的资料后,你有什么想法?答: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事业也是在争论中不断进步的。7、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刺猬:喜静怕光,白天休息,夜晚活动蛾:常在夜间活动狗:一般根据主人的生活习性而定,狗一般早晨起得较早,晚上睡得较晚(和主人差不多),当然晚上有事也会“加班”,狗是很尽职的,夜视能力较强,因此保留了夜行的本能。蝴蝶:为典型的昼间活动性昆虫(有些种类喜欢在强光下飞行,有些则爱好在阴暗处飞行)。猫头鹰:夜间活动,白天视力变差,如不小心现身还会被其他鸟欺负公鸡:在夜间不能够看到东西,早晨一看到光亮就打鸣,因此属于白天活动的动物蜜蜂:白天采蜜,晚上回巢蝙蝠:昼伏夜出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菊花是短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需要每天8-12小时光照时间就能加快发育提前开花。反之,如果超过12小时日照时数就会推迟开花。除菊花外,一品红、蟹爪兰等也属于短日照花卉。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第二单元一、填空题第一课1.阳光、萤火、闪电属于(自然光);灯光、烛光属于(人造光)。2.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3.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4.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着(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5.小孔成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6.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客观世界中各种景象,是因为眼睛接收到物体(发射)、(反射)或(散射)的光。第二课1.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射)。2.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3.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4.在镜子中,我们可以看见自己的像,是因为镜子具有(反光)作用。5.潜望镜就是利用两面或者多面镜子的(反射)作用制成的。6.两个人在镜子里可以互相看见,说明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前后相反)的;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越多),这是因为两个镜子(相互映照)产生的。第三课1.(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做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凸透镜。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的作用。3.一滴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4.千万不能使用(放大镜)看太阳,以防灼伤眼睛。5.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如果把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放在一起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像是(倒像)。第四课1.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2.七色光是指(红)、(橙)、(黄)、(绿)、(蓝)、(靛)、(紫)。3.通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色衣服是(红色)。4.大部分的彩色光都源于(白色)。5.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我们可以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6.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二、问答题1、彩虹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答: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2.为什么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答:因为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的形状相同。3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颠倒吗?为什么?.答:是的,小孔所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4、照镜子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1、在镜子中看见你,你也能看见我,光路是可逆的。2、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两面镜子成90度,镜中出现三辆车;如果成60度,将出现五辆车;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越多,这是因为两个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5、关于透镜你知道哪些知识?透过不同镜片观察物体,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凹透镜有缩小作用。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是正像。如果把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放在一起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6、你知道哪些有关彩虹德秘密?彩虹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当圆盘旋转起来时,彩色顿时就会消失,而呈现出一片灰白色。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第三单元第一课1.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2.有了(开关),你可以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3.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4.一个简单的电路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5.(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亮)和(灭)。6.灯泡能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7.小灯泡不亮,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当电路中有一部分出现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不亮。8、在做实验时,我们只能使用电池,不能从(插座)接电。第二课1.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2.把许多电器连接在同一个插座上,或电器连线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绝缘体(过热)而引发(火灾)。3.做实验时,不能使用(电池)以外的电源来测试,以免发生危险。4.(人体)、大地和自然界的(水)都是导体。5.不要用(湿布)擦电器和开关。6.当有较强的电流从人体流过时,会使人(受伤或死亡),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安全用电)。第三课1.在检测暗盒里的电路的过程中(不能)打开暗盒。2.在暗盒的(A、B)两个触点间有的连着导线,有的连着灯泡,有的没连接。而我们要知道其中的真相,就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检测)。3.小灯泡亮了,说明握在老师手里的电线是(接通)的,小灯泡灭了,说明握在老师手里的电线是(断开)的。4.检测(暗盒)时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研究发现更多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秘密。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伏),使小灯泡变得更亮。两节干电池并联起来电压是(1.5伏),所以小灯泡(亮度不变)。第四课1.用(磁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十下,就做成了(指南针)。2.磁铁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磁铁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极),用(N)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极),用(S)表示。3.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
本文标题: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2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