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略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略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关于我国城市和农村差距悬殊状况0910702100609思教梁温婷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与世界许多国家有了更深的接触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作用,导致社会问题骤然增多,社会保障需求增大并且显得不容忽视。同时,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人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更加突出,这引起了国家的广泛关注。国内专家对人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保持了社会安定。但是,从另一个侧面看,我国的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不断扩大,农村人民的社会生活似乎还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与城市相比的确是有一段较为悬殊的差距。从现阶段来说,基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农村的社会保障与我国保障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们要努力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社区社会保障的作用,完善相关法制,建立和完善对社会保障基金上的监督机制。的确,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和城镇社会保障是不尽相同的,并且城市的保障比农村的较为完善,究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什么问题而导致城乡造成差距呢?下面发表一下我的愚见。一.二元化特征明显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自始至终呈现的是二元分化。由于工业和城市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农业和农村的落后为代价的,农业长时间地作为工业发展的积累主源造成了中国非均衡发展的城乡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正正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作用,造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的特征。一是保障模式的二元性。即城市的社会保障实行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但农村依然是以家庭保障为主,国家或社会的救助仅限于扶贫或救灾等项目,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还没有被广泛建立起来。二是管理体制的二元性。目前,城市社会保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而农村社会保障仍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民政等部门分别管理,管理分散,资金使用效率和统筹层次不高。三是保障内容的二元性。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存在整体性的制度缺失状态,农村社会保障项目残缺不全。以社会保险为例,城市已经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几乎覆盖了社会保险的全部内容,但农村还远没有建立失业和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也只是在少数地区实行。二.覆盖面差异大造成城乡社会保障悬殊的另一个问题是覆盖面的差异性大。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较高,而大多数贫困人口所在的中农村地区的保障标准相对较低。此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障项目的覆盖面差异大。截止2003年底,我国城镇已普遍建立的社会保障项目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福利制度;低保、灾害救助、社会救助、流动乞讨人员救助等社会救济制度;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廉价住房等住房保障制度;以及优抚安置等,基本涵盖了社会保障的所有项目。而农村社会保障仅包括养老、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五保供养、低保、特困户基本生活救助等社会救济制度;以及优抚安置等项目,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保障及不少社会福利项目没有或基本没有。二是城乡已有各项目中的覆盖面差异大。第一是养老保险,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从最初的覆盖国有企业和城镇企业及其职工,扩大到现在的覆盖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以及个体工商户、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等。2003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达15506万人,占应保人数的60.4%,其中参加职工有11646万人,而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仅仅为5428万人,占应报人数的11.1%。第二是医疗保险。截止2003年底,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参加,全国参保人数已达10902万人,占应保人数的42.5%,其中仅有310个县(市、区)进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实际参保农民6899万人,仅占应保人数的14.1%。第三是最低生活保障。截止2003年底,全国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户生活救助的人数为1257万人,占总人数的1.6%。其中,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仅为367。1万人,占总人数的0.5%,约占应保人数的10%,可见城乡覆盖面相差甚远。三.资金来源不公平在资金投入上,城市与农村很不平衡。城镇养老保险金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统筹,建立了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模式,而在农村仍然以家庭保障为主,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进行了改革试点外,其他保险项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资金短缺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一是社保资金来源单一、有限,基本上是“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且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承担,国家政策很难落实到位,而单纯依靠农民自己缴纳又受收入水平的限制。二是社保资金缺乏稳定性与持久性。农民个人缴费筹款困难,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来源渠道少,农村社会保障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农村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单一,收益有限,难以回避通货膨胀的风险。在这里我依然以那三项主要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为例:第一是养老保险,城镇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和政府,而农村资金筹集按照“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的方式进行,可见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个人,且筹资水平相当悬殊。第二是医疗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办法是用人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的6%,个人按本人工资的2%缴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补齐。在农村,一般情况下,个人筹资的比例占80%,集体占10%-15%,政府扶持微乎其微。第三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03年用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156亿元,全部来源于政府,而用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仅为9.3亿元,其中来源于各级政府的占73.9%,集体的占26.1%。从上面三个方面所反映出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距的问题可以看出,如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确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现行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差距悬殊,产生了诸多不良后果,必须进行城乡统筹。下面是统筹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路径:第一。进一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革。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薄弱环节。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所以要改革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并配套进行卫生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至农村大多数人民。重点解决保障资金落实和保障对象核查工作问题,防止保障资金不到位、保障对象有遗漏等现象,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需求。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迫切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当前重点是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设。第二。.扩大筹资渠道,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温家宝说,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中央财政拟安排3185亿元。要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因此,在总体框架上,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应当是建立一种家庭自我保障、国家集体保障和社会互助保障三者相结合的保障模式,还需要通过有关政策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来强化农村集体对保障资金的投入,让农民既有安全感又有自主感,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第三.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化、规范化。由于农村社会保障缺乏法律的规定性,缺乏规范性。法律制度的欠缺给农村社会保障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尽快制定一些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法律如《社会救助法》《社会保险法》等等,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框架。这个框架要注意城乡的平衡,要保证社会的公平性,要避免再出现以往那种严格的二元化差别对待的情况。最终形成统一、完整、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在不断地改善之中,而城乡的贫富差距也在国家调控下逐步减少。只要国家依据公平、公开的原则对农村进行切实的社会保障,保证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保障待遇,城乡差距悬殊也只是一纸空谈。
本文标题:略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3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