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消化道息肉——不仅仅是“息肉”消化道息肉常见于:食道胃结直肠少见于小肠息肉(gastricpolyp)是指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胃镜或肠镜检查诊断的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结肠息肉、直肠息肉只表示肉眼观察到的隆起物。息肉这一名称并不表示它的病因及组织学构造肉眼观什么样的息肉?息肉这一名称并不表示它的病因及组织学构造。大肠良性肿瘤WHO分类(胃良性肿瘤分类基本相同)上皮性腺瘤:(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内分泌性类癌肿瘤样病变错构瘤:(P-J综合征、Cowden病、幼年性息肉病等)异位:异位胰腺、胃粘膜异位增生性息肉和息肉病淋巴组织增生性息肉和息肉病炎性息肉(假性息肉)粘膜脱失继发病变上皮异常增生扁平粘膜不典型增生非上皮性粘膜下隆起病变(平滑肌瘤,良性间质瘤,脂肪瘤,脉管瘤(血管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胃肠镜检查后报告上的息肉诊断不仅仅是“息肉”它有良性及潜在恶变及已经早期癌变或为类癌治疗上也存在明显差异息肉的危害第一:大部分息肉无症状,但是少部分可出现腹痛、腹胀不适等症状。但是息肉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第二:癌变情况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癌变较少,但是反复慢性炎性刺激仍可癌变;腺瘤性息肉和错构瘤5年癌变率均较高,有极少数“息肉”就是神经内分泌癌。息肉胃肠镜下治疗目的胃肠镜检查后的息肉诊断只是代表肉眼观察的隆起肿物,并不代表组织学结构。故胃肠镜下的治疗是:第一:切除病变第二;较完整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依据。切除病变也是有讲究的。我们在胃肠镜下做息肉前需充分去除泡沫、粘液,然后染色、放大内镜观察息肉表面结构及息肉周边情况。胃肠镜下治疗方法选择:第一:对较小的、扁平的、乳白色的这类息肉,可取活检后予以氩气刀电凝法切除,就像我们用激光取痣一样。也可用热活检钳电凝切除。病理:食道乳突状腺瘤第二:对中等大小或带蒂的息肉可用圈套器电切或粘膜下注射后圈套器电切除,即通常所说的EMR术。但是对胃肠镜下肉眼或染色、放大观察考虑腺瘤样息肉,尤其颜色较鲜红的,则切除的范围需要大些。第三:对较大的扁平宽基底息肉,直径超过2cm,尤其是息肉表面腺管或腺管开口紊乱、表面分叶、鲜红色改变、僵硬、溃疡形成等,或息肉周边粘膜有异常表现时;或考虑就是类癌,则在息肉切除时,需较大范围剥离才能切除干净息肉,这类“息肉”有部分可能癌变或就是类癌,故剥离范围较大,这种剥离方法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ESD。这类手术难度大,相对于前两种手术方法并发症多,费用较高。好处是,若病理检查有早期癌变或就是类癌,没有侵犯到粘膜肌层,则不需追加外科手术,不需放化疗,达到根治目的。术后病理:管状绒毛状腺瘤(局部腺上皮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术前病理检查:距离门齿约31-33cm(食道)鳞状上皮乳突状瘤样增生,局部鳞状上皮轻度非典型增生。术后病理检查:距离门齿约31-33cm(食道)鳞状上皮组织,局部鳞状上皮中度非典型增生。胃角隆起病变(胃角)慢性粘膜炎伴肠上皮化生,局部高度上皮内瘤变(中-重度非典型增生)胃体隆起病变(胃体)慢性中度浅表性胃炎,局部高级别腺上皮内瘤变。底切缘及边切缘未见腺上皮内病变组织。染色可意外发现早癌距离门齿24-28cm患者,男,76岁主诉:吞咽梗阻1月距离门齿:32-35cm等待活检小结当你看到胃肠镜报告有息肉诊断时,你需要仔细看看图片,一看息肉表面:腺管或腺管开口紊乱、表面分叶、鲜红色改变、僵硬、带蒂、溃疡形成等,不管大小,需早期胃肠镜手术。“颜色鲜艳的蘑菇多有毒”。二看息肉周边粘膜:周边粘膜有白色点状改变,虎皮样改变,糜烂等也需胃肠镜手术,往往需ESD术。
本文标题:消化道息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4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