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化疗性口腔黏膜炎防护研究进展
化疗性口腔黏膜炎防护的研究进展蒋秀美概述•口腔黏膜炎(OM)是指口腔的炎症性和溃疡性反应•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红斑和溃疡•OM是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常见、且具潜在危险性和缺乏有效防治手段的并发症,它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口腔黏膜炎一般发生在化疗后7~10d内,14~21d后恢复。OM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生理解剖特征:口腔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以及牙间隙、齿龈槽难以清洁,有利于微生物生长。2、口腔黏膜屏障破坏:化疗后机体抵抗力下降,且恶心、呕吐使患者饮水和进食减少,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净能力下降,使寄生在口腔的病原微生物迅速繁殖,破坏口腔黏膜屏障引起口腔炎症性、溃疡性改变OM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化疗毒性损伤口腔黏膜:口腔黏膜因增殖活跃(每7~14天更新再生1次)对化疗毒性极为敏感,化疗的细胞毒作用可直接导致OM,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也可间接引起OM。4、病原微生物感染:研究认为OM的出现和恢复与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关,口腔感染会加重OM,延长OM持续时间;使用化疗药物、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后发生感染,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引起口腔菌群失调,使条件致病菌迅速繁殖引起OM。OM的病因与发病机制5、氧自由基损伤:目前认为氧自由基是导致OM的重要致病环节,氧自由基可能是通过攻击上皮细胞内的一些重要酶类以及使结缔组织中蛋白分解而造成组织损伤,引起口腔黏膜组织炎症性损害;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微血管的运动机能而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黏膜损伤)口腔黏膜炎护理评估1、评估内容包括黏膜炎分类、分级、发生时间、部位、微生物监测情况及白、粒细胞数目等。2、口腔黏膜炎症多发生在舌尖部、舌边缘、两侧颊黏膜、口唇内侧和咽部等处。口腔黏膜炎的分类1滤泡性口腔炎:口腔黏膜呈粟粒样圆形或椭圆形散在大小不等的滤泡,常很快破溃形成溃疡,边界清楚,多由病毒感染引起。2口腔真菌感染:口腔黏膜有乳白色的斑点(豆渣状或奶油皮状),不易剥离,边界清楚,不规则,稍隆起,周围无炎症反应,若用力撕脱可见红色出血创面。3坏死性口腔炎:轻者病变发生在齿龈边缘或限于乳头,称坏死性乳头炎,重者牙龈红肿、坏死,呈暗红色,口腔黏膜带黄白色或灰色假膜,口恶臭,称为坏疽性口腔炎。WHO分级标准将口腔黏膜炎分为0~Ⅳ级0级:口腔黏膜无异常Ⅰ级:口腔黏膜有1~2个<1.0cm的溃疡,出现红斑、疼痛Ⅱ级:口腔黏膜有1个>1.0cm的溃疡和数个小溃疡,但患者能进食Ⅲ级:口腔黏膜有2个>1.0cm的溃疡和数个小溃疡,仅能进流质饮食Ⅳ级:口腔黏膜有2个以上>1.0cm的溃疡或融合溃疡,不能进食OM的预防基础口腔护理1、每日口腔清洁,用软毛牙刷刷牙,选用温性的牙膏,治疗期间应戒酒、戒烟,避免进食辛辣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保持口腔细胞内的水分,并促进化疗药物从肾脏排泄。2、进行口腔护理时需对口腔pH值进行测定,从而来选择相应的漱口液,是预防放化疗所致OM的基本措施。OM的预防基础口腔护理3、普通漱口液:碳酸氢钠、生理盐水4、抗菌类漱口液:包括口泰、洗必泰、活性银离子抗菌液、聚维酮碘漱口液等。OM的预防药物预防1、甲酰四氢叶酸:用于预防甲氨蝶呤所致口腔黏膜炎的发生。2、别嘌呤醇能有效预防氟尿嘧啶和顺铂所致的口腔黏膜炎。OM的治疗1、活性氧簇(ROS)抑制剂是头颈部肿瘤放疗的口腔黏膜保护剂,它可以有效的清除ROS,减少放疗后DNA的损伤,还可以保护内皮细胞层、唾液腺和结缔组织。OM的治疗2、冷冻治疗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6小时分别含冰棒或冰水30分钟,能促使口腔黏膜的血管收缩和减缓血液流速,从而达到预防OM的效果,并且治疗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OM的治疗3、生长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最早用于治疗口腔黏膜炎的生长因子,它可以促进中性粒细胞的产生,还可以促进角质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OM的治疗角化细胞生长因子可以降低OM的严重程度,缩短黏膜炎的持续时间,能保护放化疗时口腔和咽喉部的上皮细胞免遭损伤,刺激新的上皮细胞生长、分化。OM的治疗4、激光疗法软激光作为黏膜炎的对症治疗方法,对黏膜损害和疼痛控制有效,有利于减轻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和缩短其持续时间。OM的治疗5、维生素制剂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12OM的治疗6、金因肽有趋化作用,可促进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向创面迁移,缩短创面愈合速度。有增殖作用,作用于细胞生长调节基因,促进创面细胞再上皮化,加速创面愈合速度。小结OM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单一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不是解决口腔黏膜炎问题的有效手段,综合方法才是有效途径。
本文标题:化疗性口腔黏膜炎防护研究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7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