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模块4:统计分析-综合指标法
模块4:统计分析综合指标分析总量指标分析项目1相对指标分析项目2平均指标分析项目3变异指标分析项目4•任务1:认识总量指标•任务2:总量指标的分类•任务3:应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项目1:总量指标案例1:对某小组某月进行统计,资料整理如下表:性别工资总体的综合数量指标女男男男女男700800850900900950该组人数为6人该组成员男4人女2人该组工资总额为:700+800+850+900+900+950=5100任务1:认识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案例2:1996年国家统计公报资料: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6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67795亿元,工业增加值28580亿元,钢产量10110万吨,粮食产量49000万吨,年末人口数122389万人。——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等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表现形式:绝对数——总量指标的作用1.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2.是编制计划,实行经营管理的依据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1、按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例:2006年温州市工业企业数14万个是总体单位总量,温州市工业企业总产值4136亿元、增加值916亿元是总体标志总量。任务2:总量指标的分类区分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1)总体单位总量:总体内所有单位个数的总和(∑F)一个总体的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是唯一的(2)总体标志总量: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标志值)一个总体可以有多个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注意: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是依据总体确定的⑴时期指标:是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发展过程的总数量⑵时点指标: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状况的总量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1)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时点指标不具有可加性(2)时期指标受时期长短影响,时点指标与时间长短无关(3)时期指标由连续登记得到,时点指标由间断登记得到区分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2、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时点指标例题某商场销售洗衣机,1999年共销售60000万台,年库存5000台,则: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判断这两个指标两种方法:1.从时间上(时期,时点)2.从可加性上(6000是一个累计结果,而5000则是一次性的数据)区分实物指标、价值指标与劳动量指标⑴实物指标:按实物单位计量的统计指标①自然单位:人、辆②度量衡单位:千克、吨③双重单位或多重单位:千瓦/台④复合单位:吨公里⑵价值指标:按价值单位计量的统计指标①现行价②不变价⑶劳动量指标:按劳动量单位计量的统计指标工时、工日3、按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指标劳动量指标价值指标单位名称年末企业数(个)年末职工人数(人)年固定资产增加额(万元)年工业产值(万元)纺织局化工局机械局300250450800050007000100020002000200500300合计10002000050001000通过下表:1、区分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2、区分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3、区分实物指标、价值指标与劳动量指标总体标志总量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总体单位总量返回本节首页例:多项选择题1、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工资总额B、商业网点密度C、商品库存量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E、进出口总额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人口出生数B、毕业生人数C、年末人口总数D、在校学生人数E、出勤人数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死亡人口数C、企业的设备台数D、电视机销售台数E、某企业月末职工人数答案:1、ACE;2、AB;3、ACE1.对总量指标的实质,包括其含义,范围作严格的确定2.计算实物总量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类性3.要有同一的计量单位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本节首页任务3:应用总量指标注意的问题项目2相对指标分析任务1: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任务2:相对指标的计算任务3:正确运用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相互联系的现象数量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速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⑴反映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⑵使不能直接对比的事物进行比较⑶相对指标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状态的重要指标。⒈概念⒉作用任务1: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无名数有名数用倍数、系数、成数、﹪、‰等表示用双重计量单位表示的复名数⒊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比值大于1比值小于1分母为10分母为100分母为1000任务2:相对指标的计算子任务1:计算与应用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现象在某时期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对比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主要用来检查和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其基本公式为:计划完成程度=注意:1、子项母项必须可比2、子项母项不能互换3、注意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科学评价评价%100计划数实际数性质不同的指标要有不同的评价方法:成果产出类指标(比如产值、利润),越大越好,因此该指标结果以大于100%表示完成计划;费用投入类指标(比如成本),越小越好,因此该指标结果以小于100%表示完成计划。实际应用中计划指标有三种形式,即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因此这一基本公式的应用也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计划指标为总量指标,计算公式:计划完成程度(%)=该指标适用于考核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或水平的计划完成程度。%100计划数实际数1、一般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例1]某商业企业2010年商品销售额计划为1000万元,实际完成1200万元。则该企业计划完成情况怎样呢?计划完成程度=计算表明,该企业超20%完成了商品销售额计划,比计划增加200万。%120%10010001200第二种形式:计划指标为平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计划完成程度(%)=该指标是用于考核平均水平表示技术经济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100计划平均水平实际平均水平[例2]某公司2009年产品计划单位成本为50元,实际单位成本45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计算表明该企业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降低了10%,即下降了5元,超额完成了计划。%90%1005045第三种形式:计划指标为相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计划完成程度(%)=该指标是用于考核社会经济现象的降低率、增长率的计划完成程度。%10011数计划提高(降低)百分数实际提高(降低)百分%100计划完成百分数实际完成百分数[例3]某公司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2010年比2009年提高8%实际提高10%,则该公司计划完成程度为:计划完成程度(%)=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司的劳动生产率实际比计划超额完成1.85%。%85.101%100%81%101[例4]某产品上年度实际成本为400元,本年度计划降低5%,实际降低8%,则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为: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计算结果表明该产品已超额完成了单位成本计划,实际比计划降低了1.05%%95.98%100%51%612、计划进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要对计划进度经常进行检查,以了解进度的快慢,保证计划的实现。其计算公式:计划执行进度(%)=%100计划期总数的累计实际完成数计划期内截止到某阶段[例5]某商业企业2010年计划销售额320万元;到9月底累计销售额为260万元,则累计到3季度为止销售额计划执行进度为多少?累计到3季度止计划执行进度(%)=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第三季度已过,进度已完成计划任务81.25%,说明计划进度执行较快。%25.81%1003202603、中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有两种检查方法:水平法和累计法水平法和累计法——水平法运用条件:是长期计划任务中规定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如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公式:计划完成程度(%)=%100计划规定的期末水平期末实际达到的水平[例6]某市在“十五”期间计划某产品年产量最后一年应达到50万吨,最末一年实际产量达到58万吨,则:计划完成程度(%)=用水平法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只要有连续1年时间(可以跨月度可以跨年度)的实际水平达到了计划最后一年的水平就算完成了计划,则余下的时间为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即: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计划时间—连续一年实际达到计划规定水平的时间如“十五”计划规定2010年某产品年产量达到500万吨,在2007年10月到2008年9月间累计产量达到500万吨,则提前2年零3个月完成计划。%116%1005058——累计法累计法运用条件:在计划制定中,如果计划是以整个计划期内累计应达到的总量为目标任务时,就采用此法来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即:计划完成程度(%)=%100计划累计数数计划期内实际累计完成[例7]某地区在“十五”计划期间规定5年累计植树造林10万亩,实际5年累计完成12万亩。则:计划完成程度(%)=用累计法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只要从计划期开始到某一时期止,实际累计完成数达到了计划规定的累计数,就算完成了计划。剩余的时间就是提前完成的时间。计划提前完成时间=计划时间—自计划期初期实际累计数达到计划累计数的时间如某市“十五”计划规定,累计基本建设的投资额为50亿元,截止到第四年末实际投资额已达50亿元,则提前1年完成计划。%120%1001012根据4—1的资料,采用累计法或水平法,完成如下两项要求:(1)若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45万吨,试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及提前多长时间完成计划任务?(2)若五年计划中规定,五年内产量应达到178万吨,试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及提前多长时间完成计划任务?训练与提高解:(1)因以五年计划中最后一年的产量为计划任务,应采用水平法检查。其最后一年实际达到了49万吨,则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108.9%(49/45);经计算从第四年二季度至第五年一季度连续一年的时间内,年产能力为45万吨,即完成了计划规定的水平。因此,该企业提前三个季度完成计划任务。(2)因计划任务是以累计总量规定的,即五年内总产量应达到178万吨,故应采用累计法检查。其实际完成产量累计数为190万吨,所以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106.74%(190/178);经计算从五年计划执行之日至第五年第三季度止,累计生产总量为178万吨,即完成了五年计划规定的累计水平。因此,该企业提前一个季度完成计划任务。子任务2:计算与应用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总体中各个构成部分的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所得到的比值(即各部分占总体比重)。它说明总体的内部构成情况。其计算公式为:结构相对指标(%)=注意:1、以科学分组为基础2、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总体,且不可以互换。3、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00%。%100总体全部数值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结构相对指标的主要作用[例10]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见下表),分析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按年龄分组人数(人)构成(%)0-1422245973716.6015-5993961641070.1460岁以上17764870513.26其中65岁以上1188317098.87合计13397248521001、表明总体内部结构的特征2、表明现象总体内部结构的发展过程及趋势例:某市1995-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如表。按年龄分组人口年龄构成(%)1995年1998年2000年0-1422.421.12065岁以上5.76.46.9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3、反映人、财、物利用程度相对指标可以反映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程度以及从构成上反映总体的质量。如企业中的有些利用率指标(工时利用率、设备利用率、原料利用率)等等。任务3:计算与应用比例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分析总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公式
本文标题:模块4:统计分析-综合指标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0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