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中物理 1.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课件(沪科版必修1)
第2课时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1-2-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运动员在赛场上比赛跑步(如图1-2-1)……它们的位置都在变化,但变化的快慢却各不相同.应如何描述这种运动快慢的不同呢?一、速度1.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_____相等,这种运动叫做_________运动.2.速度(1)定义:速度是物体通过的_____跟发生这段位移_________的比值.(2)公式:v=___单位m/s.(3)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____和运动_____.(4)方向:物体运动的方向,是矢量.知识梳理位移匀速直线位移所用时间快慢方向st二.平均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需时间的比值.2.公式:______.3.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_____________,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___________.4.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内发生的_____有关.5.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_____.平均快慢程度运动的快慢位移相等v=st1.对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C.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相等基础自测B.利用公式v=st求得的速度是平均速度答案:ABD解析:平均速度由v=st求得,其方向就是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故A、B正确;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等,也可能相等,而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相等,故C不正确,D正确.2.在下列各种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m/sB.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km/h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时速可达100km/hC.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000m/sD.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1.5m/s解析: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m/s,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km/h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时速可达100km/h,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000m/s,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1.5m/s,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所以B、D正确.答案:BD3.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他5s末的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这100m中的平均速度为()A.10.4m/sB.10.3m/sC.10.2m/sD.10m/s答案:D解析:总位移Δs=100m,总时间Δt=10s,则平均速度v=ΔsΔt=100m10s=10m/s.4.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C.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D.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关系的物理量答案:C5.如图1-2-2所示是某轿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表,由表可知该轿车行驶速度是________km/h,以此速度匀速行驶180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h.答案:902图1-2-26.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从其中的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蛙埠至济南区间段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______km/h.T14次列车时刻表停靠站到达时刻开车时刻里程(km)上海…18:000蚌埠22:2622:34484济南03:1303:21966北京08:00…1463答案:103.66解析:运行路程s=966km-484km=482km,运行时间t=4.65h,则平均速率v=st=482km4.65h=103.66km/h.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直接应用.以生活为背景,物理方法简单,但处理数据容易出错.7.如图1-2-3所示,质点沿直线MN运动,从过A点开始计时,每隔0.5s记录一次小球的位置(用图中黑点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质点在AB段做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是________cm/s;质点在BC段做________运动,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在整个A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cm/s.图1-2-3答案:匀速直线2.0变速直线4.02.86解析: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知,质点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v1=10.5cm/s=2.0cm/s.BC段上,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故为变速直线运动v2=10-40.5×3cm/s=4.0cm/s.AC段上v3=107×0.5cm/s=2.86cm/s.8.一辆做直线运动的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行驶剩余的13路程,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答案:3v1v2v1+2v2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2.位移:s=vt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4.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的模型【例1】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等于3.0×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一个人看到闪电后5s听到雷声,则打雷的地方离他大约多远?匀速直线运动又由题意知t=t2-t1③解以上各式得s=1.7×103m答案:1.7×103m解析:设打雷的地方距人的距离为s,则由速度公式v=st知闪电传到人所在处所需时间t1=sv1①雷声传到人所在处所需时间t2=sv2②题后反思:1.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其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2.匀速直线运动中,知v、s、t其中任意两个,可求第三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s内在位移是0.2m,第3s内的位移也是0.2m.因此,物体的运动是()A.变速运动B.匀速运动C.加速运动D.可能是匀速运动解析:有些同学可能误选B,选B的原因是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不深入.定义中的“相等时间”是指任意选取的相等时间,而本题中只是选取了两段特殊的时间,在其他相等的时间内,如0.5s~1.5s内,位移是否仍为0.2m不能确定.答案:D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用米每秒(m/s或m·s-1)表示.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4.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对速度的理解2.表达式:v=st.5.性质: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6.速度不是速率,二者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1)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2)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3)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例2】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m/s,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则可知()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m解析:因为速度的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只有大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故A、C正确,B错;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故D正确.答案:ACD题后反思:(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其中的负号只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其规定的正方向方向相反(3)速度的绝对值就是速率汽车以36km/h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做匀速直线运动用了2h.如果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用了2.5h,那么汽车返回时的速度为(设甲、乙两地在同一直线上)()A.-8m/sB.8m/sC.-28.8km/hD.28.8km/h解析:速度和位移一样是矢量,即速度有正方向、负方向,分别用“十”、“-”号表示.当为正方向时,一般不带“十”号.速度的正方向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自己规定,有时也隐含在题目之中.例如该题中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36km/h,为正值,隐含着从甲地到乙地方向为正,所以返回速度为负值,故淘汰B、D.答案:AC依据甲、乙两地距离为:36×2km=72km,所以返回速度为-72km2.5h=-28.8km/h=-28.8×10003600m/s=-8m/s.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发生的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3.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只能够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4.物理性质: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方向与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度2.公式:v=st5.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不相同,平均速度是矢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率的大小,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例3】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解析:设全程所用的总时间为t,全程的总位移为x,则答案:v1+v222v1v2v1+v2题后反思: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为:(1)选取一个运动物体为研究对象(2)选取一个运动过程为研究过程,并确定相应的s及t.(3)由v=st求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若为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若t非常小,可近似认为v等于初始时刻的瞬时速度.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位移一定是3m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3m/s,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3m/s,物体在某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解析:物体某时刻的速度为3m/s指的是瞬时速度,下一时刻的速度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因此1s内的速度不一定维持3m/s,A错误;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B正确;C、D中1s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3m/s,位移也不一定是3m,所以C、D错误.答案:B【例4】上海到南京的列车已迎来第五次大提速,速度达到v1=180km/h.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需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到达公路道口时,道口应亮出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2=36km/h,停车线至道口栏木的距离x0=5m,道口宽度x=26m,汽车长l=15m(如图1-2-4所示),并把火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问: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综合·拓展·提高解析:汽车能越过停车线至车尾过道口,汽车的位移为x′=l+x0+x=(15+5+26)m=46m图1-2-4汽车速度v2=36km/h,通过这段位移的时间高速列车的速度v1=180km/h,所以安全行车列车离道口的距离为L=vt=50×4.6=230m.即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为230m时亮红灯,才能确保汽车安全驶过道口.答案:230mt=xv2=4610s=4.6s
本文标题:高中物理 1.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课件(沪科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1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