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个学生家长的教育手记
1/59精彩阅读:一个学生家长的教育手记中国有句俗语:“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可如今,许多家长硬是对自己的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最常见的做法是总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与别人孩子的优点攀比:孩子考了九十多分,硬是责怪怎么没考个满分;升学时考上区重点又叹惜怎么没考上市重点;考上大专羡慕别人考上本科;考上本科的又羡慕人家考上名牌……总之,如今中国的孩子一方面在享受家庭里应有尽有的物质宠爱,另一方面却必须承受来自父母和学校那没完没了的压力。这样的一种压力,对于子女的成材到底是利还是弊,我们的家长到底该如何为自己子女的成材创造有利的家庭环境呢?原文刊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5年第2期。作者:李长春慢抬绳子有一次开完家长会,班主任留下了十几个家长。这些家长孩子的成绩均在省重点高中和市重点高中之间,也就是说紧一紧便有可能上去,松一松也就下来了。班主任让家长们制订个“帮教”计划,而且越详细越具体越好,最好能保证孩子下次月考成绩能前进多少名。我也是其中一个。班主任刚说完,家长们就纷纷表态。有的说,让孩子前进五名;有的说,让孩子前进十名……他们一个不服一个,谁也不想2/59让班主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潜力做家长的教子无方。最后,竟像拍卖场似的,有人声嘶力竭地喊道,我让孩子前进二十名。望着这熙熙攘攘的场面,我突然想起了大跃进时期的一个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些父母们是否也认为:“家长有多大胆,孩子就有多大潜”呢!我忍不住悄悄问那位喊出“前进二十名”这个天文数字的家长,你是不是在统计局工作?他没听出我此话的含义,愣愣地看了我一眼之后说,不,我是一个单位的政工科长。我说,如此说来咱们还是半拉同行呢,我也是靠笔杆子吃饭的。老兄,恕我直言,你是不是写虚假材料写惯了?给孩子定这么高的目标,他会增加精神负担的。他说,你不知道,我那孩子可聪明了,就是贪玩,不给点儿压力他不“出油”。我说,压力太大弄不好就把他压趴下了。他自信地摇摇头,不会,绝对不会!我笑了,但愿如此。该轮到我表态了,到底让孩子前进多少名我还是定不下来。定低了,觉得有些掉价;定高了,又怕起副作用。正犹疑着,几天前某刊物上的一篇文章浮现在了我的眼前。那篇文章的题目是《一只鲸的奇迹》。说的是一只8吨多重的鲸竟能跃出水面6米多高,并能为观众表演各种动作。有一次训练师透露了创造这一奇迹的奥妙:在开始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上,使鲸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鲸每通过一次它就会得到鱼吃,也会有人爱抚爱抚它跟它玩耍一会儿。当鲸的成功多于失败的时候,训练师便会3/59把绳子提高一些。不过提高的速度必须得慢,否则,它就会因屡屡失败而丧失信心一蹶不振。就这样,那条鲸从跃出水面几厘米开始,一下一下跳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训练师的成功,告诉我们两条经验:一是,给予鲸的是鼓励而不是压力;二是,不能急于求成,手中的绳子不要抬得太快太高。低级动物的鲸如此,高级动物的人也不例外。普天下的家长都望子成龙。然而,真正成龙的又有多少呢?这里,除了复杂多样的原因之外,是否也有一些家长因为手中的绳子没掌握好尺寸,而导致孩子灰心丧气永远跨不过“龙门”了!班主任终于点到了我的名字。我几乎未加思索地说,让我的孩子从现在开始每次考试都前进三名吧!我的话音刚落,屋里就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声。班主任老师也不解地问我,你是不是对孩子的要求太低了?我说,她要能达到这个标准,我就心满意足了。回到家,跟女儿一说,她却高兴得眉飞色舞,就前进三名啊,我能做到。我说,不是一次,而是以后次次考试都这样。她说,老爸你就放心吧,我保证没问题。几个月后,女儿考上了省重点高中。看榜那天,我恰巧碰上了那位政工科长。我问他孩子考得怎么样?他沮丧地说,别提了,4/59连市重点才勉强进去。也许你说得对,我给他定的目标太高了。他的身后有个男孩在呜呜地哭。女儿悄悄告诉我,那就是他的儿子。另一种奖励上了初中后,女儿曾一度厌倦学习热衷追星,成绩直线下降。妻子心灰意冷,又是打又是骂,仍无济于事。我也非常苦恼万分焦急。有一次,和一位朋友吃饭。席间,我无论如何也调动不起兴奋的神经。他便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就把女儿的情况说了。他想了想说,孩子本身不努力,家长给她再大的压力,也不会收到好效果。你不妨换换思维方式,给她来个“另一种奖励”。我说怎么个奖励法?他说,别的家长不都是奖“优”吗,你就给她来个倒行逆施,奖“劣”。明确告诉她,成绩要是再下降到多少名就奖励她多少钱。我惊得差点儿没从椅子上跳起来,喊道,你是不是喝多了?这么奖励她还不得考到“老末”去呀!他摇了摇头,恰恰相反,不信你试试看!紧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叫冬的男孩的故事。冬,现在美国一所著名大学里攻读博士学位。他自幼就非常聪明非常勤奋,门门功课都是优。有一回考数学因马虎大意错了两道题,考了个良。把卷子拿回家后,他满以为会遭到父母的一5/59顿训斥甚至是打骂,没想到次日清晨他父母竟奖励给他五元钱,并且告诉他再考出类似的低成绩仍继续奖励。冬接到钱的那一瞬哭了,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我知道这五元钱的含义了。从此他彻底克服了马虎大意的毛病,一路披荆斩棘畅通无阻,直到考进了大洋彼岸的大学。临出国前,他眼含热泪从贴身口袋里把那五元钱掏了出来,对爸爸妈妈说,假如当时你们不是奖励,而是打我骂我一顿,我也许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这十几年来它一直激励着我鞭策着我,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动力。说到这里,朋友总结道,从心理学讲,这叫化外驱动力为内驱动力,而一个人的成功主要靠的是内驱动力。谈到“驱动力”我猛然想起了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说的是一位先生家里有个花园。因这花园面临熙熙攘攘的大街,一群调皮的孩子没事就往里面扔石子玩儿,把满园鲜花打得七零八落的。这位先生很恼火,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制止不住。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把这些孩子都叫到了一起。说,我现在组织你们进行扔石子比赛,谁扔得最远我就奖励给谁十元钱。孩子们非常兴奋,都使出吃奶的力气扔。结果,扔得最远的那位真得到了十元钱的奖励。第二天,比赛仍继续进行,只是奖金由十元变成了八元。以后,以此类推。随着奖金的越来越少,孩子们扔石子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淡。当奖金降到5角钱的时候,孩子们竟拒绝“比赛”了,纷纷抱怨道,就给5角钱呀,谁给你扔那玩意儿?说完,就一哄而散了。6/59那位先生望着孩子们的背影忍不住笑了。想到这里,我也忍不住笑了。如果说冬得到的奖励,激发了他的内驱动力,那么,这位先生就是用奖金递减的方法驱除了孩子们的内驱动力。这两件事看起来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却殊途同归异曲同工,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都说明了内驱动力的威力。我郑重地给我的朋友敬了一杯酒,感谢他给我找到了一条“教子”之路。回到家后,我对女儿说,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从今天开始爸爸妈妈不仅不打不骂你了,而且你每下降五名就奖励你五十元钱。女儿不知我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顿时傻了,愣愣地看了我半晌。此后,我发现她卧室里的灯光每晚都亮到十点多,而且考试成绩也一次比一次好。有一天,我跟她开玩笑,孩子,你的成绩咋不继续往下降了,再降五名不就得到50元奖金了吗?女儿说,老爸你这招儿够绝的,我得这样的奖金不是一种耻辱吗!我和妻子都笑了。量体裁衣上商场找张师傅做衣服,恰巧碰上惠惠妈也在那里量身材。7/59我见惠惠妈两眼通红满脸疲倦,就问她最近在忙什么?惠惠妈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说,还能忙什么?半宿半夜地督促惠惠学习呗!惠惠是我女儿的朋友,比我女儿小一岁,我知道她今年刚好中考,而且距离那一天已不足四个月了。我问惠惠妈,惠惠复习得怎么样了?惠惠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别提了,都怪我命不好,摊上个没钢没火没志气的孩子。从打过完年,我和她爸爸就又打又骂地每天晚上都轮流看着她学到十一二点,可她还是一点儿长进也没有,次次月考都是整个年片儿的最后几名。因为是女儿的朋友,我对惠惠的情况也略知一二。这个孩子看着又精又灵,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便是学校出名的劣等生。尤其文科更是一塌糊涂,大多数作文都是求我女儿代劳的。家长为她操碎了心,走马灯似的换家教,走马灯似的调班级,走马灯似的变换奖惩方法,仍毫无起色。就是这样一个人人公认的“笨”孩子,在经商方面却有着惊人的才华。有一个阶段,她姑姑在我家楼下开了一家“名烟名酒专卖店”。她不仅对此店兴趣浓厚,只要不上学就来做义务售货员,而且据她姑姑讲,只要她一去营业额就直线上升。惠惠那张小嘴特别乖巧不说,还颇懂顾客心理。第一次我去买烟的时候,恰巧她也在那里。见了我,她先是叔长叔短地跟我拉了半天家常,继而又说这家小店是她姑姑开的很不容易希望多支持,最后又郑重地对她8/59姑姑说,这位叔叔是我朋友的爸爸,以后他来买烟一定要优惠。尽管所谓的优惠一条烟最多也就能优惠一两块钱,但她这一系列做法却弄得我心里热乎乎的。从那以后,不仅我本人成了那家专卖店的固定客户,还心甘情愿地替她们拉来了不少吸烟喝酒的朋友。那年,惠惠还不满十二岁。仅此一点,我就断定她是个经商的天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说不定有一天会成为商界的比尔·盖茨。我望着精疲力尽苦不堪言的惠惠妈,想了想说,既然这样你就顺其自然吧,也别太难为孩子了,何必搞得一家人都不得安生呢!惠惠妈说,那哪行呀?我和她爸爸早就商量好了,就是倾家荡产也让她上高中、进大学,没有高学历将来在社会上是站不住脚的。我说,那也不一定,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世界都存在着三百六十行。不说行行出状元吧,也行行都是生路。据我观察,惠惠经商很有一套,假如她考不上高中,还不如让她进商业中专,深造二年再给她办个什么店……我的话还没说完,惠惠妈就急了,你咋和惠惠一个想法呢?这事儿就是说出花来也不行,我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这辈子当个小贩子。她爸爸家和我家世世代代都是普通农民或工人,惠惠好不容易赶上了个好时候,一定让她多读点儿书好好出9/59息出息!我想说,你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一个人的未来别人怎能设计得了呢;再说,所谓出息实际上就是指各行各业的成功者,当小贩子当成了百万富翁不也同样是出息吗;更何况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与学历文凭什么的关系并不大,主要取决于爱好和兴趣……不知为什么,话到嘴边,我终究没有说出口。这时候,张师傅的裁剪柜台旁已围满了人。我问惠惠妈,你说一样的裁缝师傅,别的柜台怎么就没有几个顾客呢?惠惠妈说,那还用说,张师傅的手艺好呗!我说,所谓手艺好就是说张师傅会量体裁衣,不管你个高个矮是胖是瘦,做出来的衣服都会让你感到舒适美观。其实,做父母的有时也应该学会量体裁衣。惠惠妈愣愣地看了我一眼,我刚想解释一下,突然手机响了,一位朋友有个急事约我立刻到他那里去。我匆匆忙忙地量完尺寸,就和惠惠妈告别了。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她到底明白了我的意思没有?陪考哪里有考生,哪里就有陪考者,而且有些考场的陪考者,往往要比考生多出两三倍甚至四五倍。据一位在纪检部门工作的朋友说,现在公车私用最多的时候,一是结婚,二是考试。可见,陪考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7月初有那么几天是国家统一考大学的日子,也是北方最炎10/59热的日子。每年的这个时候,报社的记者们都要纷纷报道一些考场内外晕倒多少人,保健医生忙得如何不可开交的消息。印象最深的是,前年我在一家晚报看的新闻。题目是:《儿子在屋里被试题考倒,母亲在外面被太阳烤倒》。读完这篇文章,我对那些舍生忘死的陪考者们真不理解。难道这样做,就能说明对亲友和子女的关心与爱护了吗?话是这么说,等真正轮到自己的时候,我竟也陷入了误区。女儿中考的那天,我一大早就跃跃欲试地作好了陪考的打算。待女儿一切准备就绪。我说,走吧!女儿说,考场离咱家这么近,你就别送了。我说,不是送而是在外面陪你考。人家的父母都陪,我不陪也不是那么回事啊!女儿说,得,得!你要是去我就不去了。一个人在外面站着,反倒增加精神负担。女儿的性格我知道,说得出就做得来。我忙说,那我就不去了,你自己走吧。女儿走了,我打开电脑想写点儿东西,大脑却一片空白。自己的亲生骨肉在考场里受煎熬,哪里还有什么灵感肯光顾呢!于是,我打消了写东西的念头,准备偷偷到考场看一看。到了考场一看,真验证了我那位纪检朋友的话,大大小小的车辆、密密麻麻的人群,把个偌大的考场围
本文标题:个学生家长的教育手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19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