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脑脊液检查1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由脑室脉络丛细胞分泌产生,循环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中2一、标本采集与送检脑脊液经腰椎穿刺术取得,分别收集在3个无菌、密封试管中,每管1-2ml第1瓶作细菌学检查;第2瓶作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第3瓶作常规检查。如恶性肿瘤,需多采集一管做脱落细胞检查3二、一般检查(一)理学检查正常CSF为水样、清晰、透明液体41、颜色变化①红色: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穿刺损伤第一管为血性,以后两管颜色逐渐变浅,离心后上清液则无色透明。如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三管均呈血性,离心后上清液为淡红色或黄色。5②黄色:常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也见于椎管梗阻、重症黄疸、结核性脑膜炎③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④淡绿色: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⑤黑褐色: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⑥无色透明:病毒性脑炎、脑膜炎62.透明度改变病毒性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CSF清晰透明或微浊结核性脑膜炎CSF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时,呈乳白色混浊,似洗米水样7最左:黄色脑脊液(陈旧性出血)中间:清澈透明脑脊液最右:云絮状浑浊脑脊液正常脑脊液放置后不发生凝固(不含纤维蛋白原)①化脓性脑膜炎CSF静置1-2h即可出现凝块或沉淀②结核性脑膜炎CSF静置12~24h可见液面形成薄膜,取此膜涂片查结核杆菌阳性率高83.凝块或薄膜③病毒性脑膜炎无凝块或薄膜④神经梅毒可见小絮状凝块⑤蛛网膜下腔梗阻,脑脊液呈黄色胶冻样⑥粘稠性,腺癌脑转移或隐球菌性脑膜炎(二)化学检查1.蛋白质定性、定量试验【参考值】Pandy试验:多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腰池0.2-0.4g/L【临床意义】蛋白含量增高见于:①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化脓性脑膜炎显著增高,结核性脑膜炎中度增高,病毒性脑膜炎轻度增高②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③中枢神经系统癌肿及转移癌④蛛网膜下腔梗阻102、脑脊液/血清白蛋白比值用于判断血脑屏障损伤程度白蛋白比值=CSF白蛋白(mg/L)/血清白蛋白(g/dL)正常比值<9比值9—14之间,为血脑屏障轻度损伤15—30为中度损伤31—100为重度损伤3.葡萄糖定量【参考值】成人腰池2.5~4.4mmoL/L【临床意义】正常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为血糖的60%脑脊液葡萄糖含量↓:①化脓性脑膜炎:显著减少甚至无糖,但糖含量正常不能完全排除细菌感染;②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③脑肿瘤、脑膜肿瘤(如脑膜白血病)④低血糖124.氯化物测定【参考值】成人118~130mmol/L正常较血浆约高20%【临床意义】①结核性脑膜炎:氯化物明显减少②化脓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减少③低氯血症:减少13(三)显微镜检查1.细胞计数正常CSF中无红细胞,仅少量白细胞。【参考值】白细胞:成人(0~8)×106/L2.细胞分类【参考值】多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偶见内皮细胞,无分叶核细胞1415【临床意义】1、白细胞增高:当WBC10×106/L,即有意义。提示神经系统炎症、感染或恶性肿瘤(1)中性粒细胞增高①化脓性脑膜炎细胞数显著增多,可达1000-20000*10e6/L,以中性分叶核为主;②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梅毒感染早期以中性分叶核为主,很快转为淋巴细胞增多③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2)淋巴细胞增高:①结核性脑膜炎细胞数中度增多,常500×106/L,早期以中性分叶核为主,很快转为淋巴细胞增多②病毒性脑炎细胞数2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③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细胞轻-中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④其他感染,梅毒、寄生虫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发性硬化等(3)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颅内寄生虫病、真菌感染、多发性神经炎等(4)肿瘤细胞和白血病细胞:找到即可确诊肿瘤、转移癌或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5)红细胞增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时间超过2-3天可发现含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17(四)病原体检查可用直接涂片法或离心沉淀后取沉淀物制成薄涂片1、寄生虫感染2、细菌感染结核性脑膜炎——薄膜涂片做抗酸染色镜检隐球菌脑膜炎——墨汁染色,可见未染色的荚膜18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特点19疾病压力外观蛋白定性葡萄糖氯化物细胞及分类细菌化脑↑↑↑混浊有凝块+++↓↓↓↓↓重~极度增多以N为主致病菌结脑↑↑↑混浊有薄膜+~+++↓↓↓↓↓中度增多早N,后L抗酸菌病毒性脑膜炎↑清晰或微浊+~++正常正常轻~中度增多,L无蛛血↑↑血性+~++↑正常中~重度增多RBC无
本文标题:脑脊液检查 17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4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