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课件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杨江妮2016年2月传染病报告与管理一、传染病报告的组织管理二、传染病信息的报告三、报告数据管理四、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五、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发布六、资料保存七、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八、信息报告质量动态评价九、专病监测信息的管理十、网络直报的督导评估十一、专题调查评价附:各种登记册基本项目要求一、传染病报告的组织管理(一)依据(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重要性(三)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组织机构(四)组织机构职责(五)考核与评估(六)法律责任(七)责任与支持条件传染病疫情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质量,2015年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进行了修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重要性传染病报告是国家法定的制度,做好疫情报告是为了使传染病防治工作全面符合法律规定,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信息,对科学地制定传染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疾病控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对传染病报告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数据报告质量,这对于实现科学化决策,提高我国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设置以县区为最低组织单位,逐级地域划分的原则,有卫生计生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如采供血机构及医学检验机构),各级机构有其相应职责。疫情报告从组织机构管理的角度讲,同其它部门的管理一样,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组织机构职责-卫生计生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2、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监督检查。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4.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区、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可调整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组织机构职责-卫生监督机构(新增):配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能履行职责的单位或个人依法进行处置。建立以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主导,疾控机构为技术支持,卫生监督部门执法的联动工作机制,落实传染病报告要求。组织机构职责-疾控机构: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3、负责本辖区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4、动态监视本辖区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5、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6、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和评估。区级疾控中心还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组织机构职责-医疗机构:执行首诊负责制,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要求的落实。要求医疗机构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或专职人员、配备专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保障疫情报告及其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主力军的作用。组织机构职责-医疗机构:1、制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各相关科室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2、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自查、奖惩、质量管理等制度。3、确定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须配备2名以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需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人员。4、一级以上医疗机构须配备传染病信息报告专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保障疫情报告及管理工作正常开展。5、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诊断标准和信息报告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6、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日常管理、审核检查、网络报告(数据交换)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汇总和通报,协助疾控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和信息报告质量考核与评估。7、乡(镇)、社区、卫生室还应负责:收集和报告本辖区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并在区疾控中心指导下,承担辖区内不具备网报条件的传染病卡上报。采供血机构职责对献血人员进行登记按《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对最终检测结果为阳性病例进行网络报告。考核与评估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定期组织对本辖区内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考核方案,并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指导与考核。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定期进行自查。法律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未及时组织救治、采取控制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责任与支持条件单位重视领导分管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对本辖区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负总则;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明确一位领导分管,把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考核项目,并根据省、市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由院领导具体挂帅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管理及院内自查奖惩制度等。责任与支持条件科室岗位各级疾控机构根据本单位实际,将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安排到直接职能科室。各级各类医疗、采供血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此项具体工作。科室设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做到有岗、有人、有职责、有制度。责任与支持条件人员配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设有专职疫情报告系统管理员和网络操作人员;各医疗和采供血机构应设有专职疫情报告工作人员;二级以上医院应设有传染病报告管理科室。人员素质要求责任报告单位的网络直报人员: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悉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培训指导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并且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及爱岗敬业精神。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流行病学或相近专业助理医师以上职称,能结合网络直报信息分析本辖区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熟悉计算机操作和文字处理,具备培训指导辖区内责任报告单位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并且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及爱岗敬业精神。责任与支持条件设备与经费为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为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配备必要的设备(如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电话、传真机等)和保证完成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任务必要的经费。二、传染病信息报告(一)传染病疫情的信息来源(二)疫情报告遵循的原则(三)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四)传染病报告的种类(五)诊断与分类(六)登记与报告(七)填报要求(七)报告程序与方式(八)报告时限(五)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及信息流程(六)慢性传染病报告遵循的原则(七)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八)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及录入时注意事项传染病疫情的信息来源国家传染病信息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官方正式渠道,即由《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的一些责任报告单位,分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地方组织机构,另一个是特殊的管理组织机构,包括部队和新疆建设兵团。另一种是非正式渠道,如社会团体、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等的社会个人行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析,官方正式渠道的信息约占30%,而非正式渠道的信息约占70%。非正式渠道信息的来源是对官方渠道漏报的补充。因此需要特别强调对疫情信息的主动收集,特别是对非官方渠道的疫情信息的收集。疫情报告遵循的原则一是疾控机构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一个行政区内,只有一个相应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着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监测、信息收集、统计分析、流行病学调查、防疫措施的评价,现场卫生处理等预防控制工作。是该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综合技术指导和信息处理中心。二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主管部门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主要责任,应当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因此,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论其级别多高,规模多大,技术水平多么先进,只要向社会提供服务,都必须按照规定向所在地疾控机构报告疫情。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报告要求:及时、准确、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报告病种(一)法定传染病(39种)(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丁肝)、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26种)(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含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传染病报告病种(4)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也就是关于其它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报告,即非法定传染病报告。也就是指由于其在我国的发病水平低或者没有发现其在我国发生,同时,也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传染病控制能力,并没有将这些传染病列入法定的传染病。因此,对非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并没有象法定传染病的报告一样,只要出现疫情就要报告。而且规定只有在非法定传染病发生暴发、流行时,才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告。当非法定传染病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卫生部可以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传染病报告病种(二)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传染病报告种类(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关于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的报告,两个主要概念:“突发”是在没有掌握其发生的前兆因素,或者从相关的因素中没有分析出相应的结果。所谓“不明原因”,在一些传染病发病的早期,其原因往往是不明确的。有的可能是食物中毒,有的可能是职业中毒,人群没有相应的抗体,医疗机构没有治疗的经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往往会给人群和社会造成重大伤害和损失。如2003年非典暴发早期就属于这种情形。报告包括群体性的,也包括个案的。诊断与分类责任报告人应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计生行业标准)及时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仅想诊断。
本文标题: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4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