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剪纸艺术赏析•请欣赏:《2008•全国剪纸艺术大展优秀作品集》第一章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与发展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于创作时,有的用剪刀,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相关学说:招魂说祭祀说消灾说娱乐说一、剪纸的起源二、剪纸的发展1、剪纸出现之前原始社会:原始艺术商周战国秦汉时期:类剪纸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的战国镂空刻花皮革图案秦公镈(春秋)2、汉代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3、南北朝时期在新疆高昌故城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两张团花剪纸,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剪纸作品,该剪纸材料为麻料纸,呈折叠状,其艺术表现已相当成熟。南北朝团花剪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剪纸作品。对猴(人)团花对马(鹿)团花“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亦造华胜以相遗。”——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4、唐代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菩萨立像唐代丧葬剪纸五代佛塔剪纸唐代剪纸花人胜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李商隐《人日》剪彩赠相亲,银缀凤真,双双御绶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处不逢春。——李远《剪彩》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徐延寿《人日剪彩》1963年一196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人胜”剪纸春胜一种用双丝绢帛剪成的小幡,叫做春幡,或称幡胜、春胜。“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李商隐《骄儿诗》“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崔道融在日本的正仓院,保藏有两枚唐代华胜,据日本齐衡三年(公元856年)《杂财物实录》载:“人胜二枚……天平宝字元年闰八月二十四日献物”,其中一枚为罗地金箔字,上面剪祝颂吉语:“令节佳辰,福庆惟新,曼和万载,寿保千春。另一枚则用金箔刻了复杂的边饰,并饰以红绿罗的花叶,中心是一儿童在竹林下戏犬。5、宋代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与品种的丰富提供了条件。宋代周密撰写的《志雅堂杂钞》中,记载了一位叫俞敬之的剪纸艺人,他是中国剪纸发展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艺人。宋代剪纸的广泛应用人胜、春胜盛行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李清照《菩萨蛮》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青玉案》幡儿胜儿都姑媂,戴得更忔戏。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赵长卿《探春令》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有凤凰、梅花、鱼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活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宋瓷—吉州窑剪纸三鱼碗宋瓷剪纸纹样吉州窑龙凤剪纸瓷盘/宋代印花布蓝印花布工艺制作中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而得的;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也采用了剪纸的技法,有阴刻、阳刻之分。剪纸工艺跻身小商品市场汴梁向旧天都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有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者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二人,于是独擅一时之誉。——周密《志雅堂杂钞》6、元代龙船灯与龙船花社里笙歌达旦,通衢剪彩为众共赏,为民同乐。——元代《大德乐清县志》乐清细纹刻纸剪纸的收藏“谁将妙意寄工巧,溪藤雪莹金刀小;丹青退舍松梅枯,剪出天真数分妙。”——[元]岑安卿·题张彦明藏《剪纸惜花春起早图》7、明代夹纱灯明代的夹纱灯是很有名的。它是将剪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应用,现在人们叫它“走马灯”。“嘉靖中制夹纱灯,以料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晕色。溶蜡涂染,用轻绡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芬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明代《苏州府志》装饰扇面明代剪纸折扇:1956年江苏江阴长泾乡出土,封面有“正德十年”四字。剪纸折扇系竹骨,十八根,高27.3厘米、阔1.3厘米,扇骨色泽老熟,似已使用多年。扇面用丝绵纸裱成,表面涂柿汁,呈棕色,洒金清晰可见。扇面以剪纸图案作装饰,由阴刻和阳刻两部分组成。阳刻部分呈扇形。中间是“梅鹊报春图”,上下有卍字形和缠枝形纹,左右有龟背纹和缠枝形纹饰。扇面的制作,第一层裱丝绵纸,第二层粘贴剪纸,第三层再覆丝绵纸,把剪纸图案置于两层绵纸中间,使剪纸不易受到损坏。扇面的表面呈素色,使用时打开扇面,在阳光照耀下,剪纸图案看得十分清楚。剪纸的剪技纯熟,画面精细秀丽、玲珑剔透。现藏江苏江阴县文化馆。8、清代(1)专业化的生产销售(2)剪纸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严州建德县志载:“林文耀,字纲斋,幼即工书,中年失明,乃剪纸为字,势飞动若龙蛇,点画不差毫发。室人装潢成轴,……人称之曰林剪。”保定府志载:“名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杨。罔不入神;其剪制香奁,绝巧夺目,得之者珍藏焉。”剪画,南宋时有人能于袖中剪字,与古人名迹无异。近年扬州包钧最工此,尤之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入妙。”——清代陈云伯《画林新咏》“剪画聪明胜剪书,飞翔花鸟泳濒鱼;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恐不如。”清光绪年间剪纸作品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中国民间剪纸中包含的民族信仰、民族情感、民族心理、民族智慧和思维方式及审美方式普遍地印刻在中华文化的记忆中,是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发扬的民族优秀文化。
本文标题:剪纸艺术赏析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5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