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山海经》中的昆仑(3)
《山海经》中的昆仑(3)《山海经》中的昆仑(3)文字〖大中小〗)由此推之,当时泰山上应当有许多祭祀的场所,但由于4000多年来泰山地区人类活动频繁,变化剧烈,不仅这些祭祀场所不复可寻,就是宏伟壮丽的九重增城也已经当然无存。不过仍然留下了一些鳞爪。徐兆奎先生云:“由于文献缺失,史迹也经过长期毁损,对于远古时期泰山地区的文化面貌已经很难恢复。不过从古人们所留下的断简残篇或片言只语中还可探讨出一些线索。例如在前人所编写的泰山志书中,曾多处见到泰山地区的圈石的记载,……经过学术界考察分析,认为是五千年前的大型祭坛。”[19]笔者认为把“五千年前”改为“四千年前”最准确,那些石圈实是原泰山上的夏代居民进行祏祭时的遗物,《说文》:“祏,宗庙主也,《周礼》有郊宗石室。一曰:大夫以石为主。”这是后来的演变,其初当是以大石为圈,中设神主以祭,故“祏”从石,实及祏祭,至周代始变石圈为石室。此可证泰山的确是古人经常祭祀神灵的地方,《史记·封禅书》引《管子·封禅篇》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即其文献上的证据。此后各朝代帝王登位,每好封禅泰山,何者?因其本为“帝之下都”和“百神所在”的神山昆仑虚也。(八)地之中与地首《河图括地象》说昆仑山是“地之中”,又说它是“地首”。首先说这两个说法都是始见于汉代,此前无有。《山海经》说昆仑之虚是“在西北”而不是地之中央,《山经》中把它列入《西次三经》而不入《中山经》也是力证。但是这两个说法也不是全无根据。昆仑为“地之中”的说法与古人的观念有关。古人认为帝王所居之处为地之中,称之为“土中”或“中土”,其都城称为“中国”,如周人把成周洛邑称为“中或(国)”(《何尊铭》)。《白虎通·京师》曰:“王者京师必择土中何?所以均教道、平往来,使善易以闻,为恶易以闻,明当惧慎,损于善恶。”陈立《疏证》曰:“《孟子·万章篇》:‘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史记》注引刘熙云:‘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左传·哀六年》引《夏书》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注:‘唐、虞、夏同都冀州。’《淮南子·地形训》:‘正中冀州,曰中土’,注:‘四方之主,故曰中土。’是王者必择土中也。《御览》引《要义》云:‘王者受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总天地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也。’又引谯周《法训》云:‘王者居中国何也?顺天之和而四方之统也。’”从陈立的引证之中可知,古代所说的“地之中”乃是指帝王所居的都城(京师)。前文说过,禹、启时代夏民族是居住于昆仑之上,夏人之都亦设于其上,为夏人当是的政治文化中心,故其时昆仑为“土中”或“中国”,亦即“地之中”。因此昆仑为“地之中”的说法当是自夏初流传下来的一个古老的史传。到了启子太康之时,洪水已退,太康都于斟鄩(见古本《竹书纪年》),已不在昆仑,盖是时夏人已“降丘宅土”,但昆仑虚仍是夏人的宗教圣地,为祭天和祭祀上帝的场所。泰山又名“岱宗”,这个名称不知始于何时,《书·舜典》言舜时已有此称。笔者的看法应是自先夏时代的禹、启开始。过去释“岱”为“代”,有代谢、更代之义,那是附会。实者岱与大、太、泰音近,岱宗即大宗,相当于周人的大(太)室,一作天室,杨宽先生云:“太室就是大室,原是对宗庙和宫殿中大礼堂的称呼。……嵩山之称为‘大室’,就是由于这是祭祀上帝的地方。所谓‘天室’,也是因为这里是祭祀上帝的地方。”[20]而昆仑虚(泰山)为夏人的大宗,为祭天和祭祀上帝之所,杨向奎先生说:“相传古代帝王多行封禅,《史记·封禅书》中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封禅来源于邦社,本为后土祭,后来演变为祭天,合皇天后土为一。为什么又选在泰山?章太炎先生认为泰山原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我以为它来源于‘太室’,太室明堂是古代于国内举行典礼的地方,因太室而有嵩山太室,广其义则以泰山为东方之太室,于是在中国政治中心在东方时,泰山遂为历代帝王之祭天中心矣。”[21]因此,古传说中称昆仑之上为“天庭”、为“帝之下都”,仍为夏人的宗教活动中心,故仍可曰“地之中”。昆仑为“地首”的“首”当训“始”或“长”,这都是本泰山为说。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东岳,有“五岳独尊”之称。《太平御览》卷三十九引《五经通义》曰:“(泰山)一曰岱宗,……东方万物始交代之处。宗,长也,言于群岳之长。”《风俗通·五岳》曰:“太山,山之尊,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大约汉代还有泰山为昆仑的说法,所以《河图括地象》等谶纬之书本泰山而说昆仑也。(九)一海三水《大荒西经》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这条文字记述了古昆仑虚的位置,它是用一海三水来标定昆仑的位置的,一海即西海,三水即流沙、赤水、黑水。首先说“西海之南”的“南”恐怕有误,我们看看《山经》中的第一篇《南山经》,开始就说“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由此一直向东记述了《南山经》山系,也就是说西海是在《南山经》山系的头上,而昆仑虚却是在《西次三经》,那么从方位上来说,西海应该是在昆仑之南,昆仑应该在西海之北,所以《大荒西经》说昆仑在“西海之南”是很有问题的。何幼琦先生认为这个“西海”就是古巨野泽,而泰山正好是在巨野泽的东北。流沙:何幼琦先生认为是泗水,笔者认为应该是大汶河,流沙的下游才是古泗水南流的一段[22]。泰山正在大汶河之滨。赤水:何幼琦先生认为是沂水。泰山正在赤水之后(北)黑水:何幼琦先生认为是肥河,是根据《西次三经》的记载:“黑水出焉(昆仑),而西流于大杅”,但是《海内西经》却说:“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显然《山经》和《海经》二者说的黑水不是一条河流,一条西流,一条东流。笔者认为《海经》中的所说的黑水就是古济水[23]。泰山正在古济水之前(南)。所以,泰山的位置和《海经》中的记载是基本吻合的。(十)余记考实(1)木禾:《海内西经》说昆仑虚“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郭璞注:“木禾,谷类也。”《地形训》也说“上有木禾,其修五寻”,高诱注:“五寻,长三十五尺。”但谷类决不可能长到那么粗大。其实,这个木禾当是指粮仓,即古之“囷”。《说文》曰:“囷,廪之圜者。从禾在囗中。圜谓之囷,方谓之京。”这是因为昆仑上的居民要储备粮食,故以木修建了一些高大的仓廪,高三十五尺,故曰“长五寻”;因囷是圆柱形,而古人以“围”作圆柱形物体的测量单位(古人以一抱为一围,《庄子·人间世》李注以环八尺为一围),故曰“大五围”;粮仓可供人粮食,犹禾谷可出产粮食,故以“木禾”名之,而且“禾”与“囷”古音匣溪旁纽双声、歌文旁对转迭韵,盖以“木禾”谐“木囷”之音也。(2)九井:《海内西经》和《地形训》说昆仑增城各门都有九井,《史记·大宛列传》引《禹本纪》言昆仑上有“醴泉、华池”,这些井、泉、池实际上是古代泰山上的居民为生活用水而开掘的水井或蓄水池。因为泰山地表水丰富,且有很多泉水,可以因之掘井、建池。《中国泰山》云:“泰山含水层由大气降水补给,因地形坡度大,切割强烈,地下水循环迅速,潜水很快沿裂隙以下降泉形式排出或补给给河谷地表水。地下水埋藏浅,很容易出露地表,因此泰山到处都有泉水分布。”[24]可见,泰山从山下到山顶都有很丰富的水源,至今亦然,目前山上尚有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那么古代增城里的居民因之掘井建池,也当是事实。《吕氏春秋·本味》载伊尹说汤曰:“水之美者,昆仑之井”,而今人则说:“泰安有三美:白菜、豆腐、水”,《鲁志新编》下册云:“水是泰安三美之一,也是白菜美、豆腐美的根源。泰安水包括三部分:一是泰山泉水,二是河水,三是水库塘坝的蓄水。来源主要是降水和过境客水,但因受地形、地质、气候的影响,泰安形成为由地下水类型系和石灰岩裂隙岩溶水和变质层构造裂隙水的混合型水质,水质优良。”[25]是泰山周围之水美亦天下闻名,且在三四千年前已经为人们所盛赞了。关于昆仑之井还有一个重要的传说,见于《淮南子·本经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过去人们对这个传说多不甚理解,如高诱注以为是“伯益佐舜,初作井,凿地而求水,龙知将决川谷、漉陂池,恐见害,故登云而去,栖其神于昆仑之山也。”这个理解不符合史实。实者,“龙”当读为“宠”,于省吾先生云:“甲骨文借龙为宠,宠乃后起的分别字,周器迟父钟的‘不显龙光’,应读作‘丕显龙光。’《诗·蓼萧》‘为龙为光’的毛传,和《诗·酌》‘我龙受之’的郑笺,并训龙为宠。”[26]“玄云”指天,“登玄云”原是指登天,这里是暗指登位为后,《史记·夏本纪》说禹举益而任之政,后以天下授益,故《楚辞·天问》等书亦称之为“后益”,即谓此事;“神”者百神,指昆仑上诸部族所崇拜的先公、先王和自然神,这里代指诸部族。此言伯益因为做了井而受到了禹的赏识和宠信,因此得以登位为后,故曰“龙(宠)登玄云”;诸部族也因为井的发明而可以安居于昆仑之上以祀百神,故曰“神栖昆仑”。此事为有关昆仑九井的一个重要传说,而《本经训》的作者并不完全理解这一传说的历史内涵,把它与“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放在一起来说明“智能愈多而德愈薄”的道理,甚不确当。(3)玉槛:《海内西经》言九井都是“以玉为槛”,郭璞注云:“槛,栏。”也就是井栏杆,《地形训》称“玉横维之”,《说文》:“横,栏木也”,也是指井栏杆。但是,玉乃古代稀有珍贵之物,皆用来制作礼器、祭器和佩饰品,不可能用大量的玉来作井栏,而且《山海经》中绝无昆仑虚产玉的记载,如《西次三经》所记昆仑之丘等二十三座山,其中记有十座山产玉,昆仑丘却不在其中;《海经》和《地形训》中也没有说昆仑产玉,只有较晚的《河图始开图》里说昆仑“四维多玉”。古代有崑山产玉的说法,如《书·胤征》:“火炎崑岗,玉石俱焚”,《吕氏春秋·重己》:“人不爱崑山之玉”,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史记·赵世家》:“代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亦非王有已”,《盐铁论·崇礼》里说“崑山之旁,以玉璞抵鸟鹊”,等等,过去人们把这个崑岗或崑山解释为昆仑,实际上有很大问题,因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说“崑山之玉”而不说“昆仑之玉”,昆仑之虚或昆仑之丘可以简称“昆仑”,《山海经》就多处称“昆仑”,但不简称“崑山”,所以很难把它理解成就是古传中的昆仑虚,昆山应该是古代一个产玉的地方,但不是昆仑虚。大约后人误解崑山就是昆仑虚,所以才有了昆仑产玉的说法。但是,笔者认为“以玉为槛”、“玉横维之”、“四维多玉”的记载都是事实,只不过这个“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玉,而是一些质地优良、色彩丰富的美石,这些美石古代是都视为玉类的。以《说文·玉部》为例,其中玤、璓等是“石之次玉者”;珢、璅等是“石之似玉者”;碧、瑶等都是“石之美者”,这些都是“石”,可其字都从玉,可知古人是把它们视为玉类的。泰山就以出产之地优良、色彩艳丽的美石闻名,这里把两条资料抄在下面:①《鲁志新编》下册云:“泰安市郊区境内有丰富的泰山花岗石资源,储量达20亿立方米,居全省首位。品种有‘泰山红’、‘泰山绿’、‘泰山青’、‘泰山白’和‘泰山花’。其中‘泰山红’花岗石属世界稀有品种。……‘泰山红’花岗石质地优良、色彩绚丽,可与世界著名的巴西红媲美。‘泰山红’除可加工成高级建筑装饰板材外,还可制作各种石雕工艺品。”[27]②《泰山民俗志》云:“泰山石产在泰山前泰安市郊区境内,这里泰山花岗石储量20多亿立方米。品种很多,有‘泰山红’、‘泰山绿’、‘泰山青’、‘泰山白’和‘泰山花’。其中‘泰山红’花岗石为世界稀有。近几年,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来考察时,一致认为‘泰山红’花岗石质地优良、色彩绚丽,抗压力强、抗磨、耐酸碱、耐腐蚀,既能成为高级建筑装饰材料,又可制作各种石雕工艺品。”[20]泰山花岗石“质地优良、色彩绚丽”,自然可称为美石,亦可说它是“石之似玉者”或“石之次玉者”;它既可以做高级建筑装饰材料和石雕工艺品,自然也可以做井栏杆——这便是昆仑九井“以玉为槛”、“玉横维之”和“四维多玉”的真相。(4)弱水之渊:《大荒西经》言昆仑之丘“下有弱水之渊环之”,郭璞注:“其水不胜鸿
本文标题:《山海经》中的昆仑(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5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