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1课孟子二章
《孟子》是____________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记录孟子言行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孟子知多少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____,字子舆。____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______以统一天下,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轲战国儒施行仁政富贵不能淫《滕文公下》你读我读,初步感知诵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做到准确、通顺。(小组内以各种形式读文章,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班级展示)公孙衍()天下熄()焉()丈夫之冠()往之女家()淫()yǎnxīyānguànrǔyín你学我学,疏通文意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先对照课文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有不明白的问题班级内进行互助学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真正,确实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生气害怕安静难道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你男子行冠礼教导、训诲告诫同“汝”,你丈夫准则、标准居住住所站正确的走遵循使····惑乱,迷惑使···屈服使···改变,动摇怎么能够算得上时到代词恭敬谨慎方法的实现理想代词原则这的叫做,称得上中心论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坚持全文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一生气,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怎么能够算得上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去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去到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人,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上。实现理想,和百姓一起遵循正道;没有实现理想,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叫做大丈夫!你思我想,理解精髓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级展示1、景春和孟子各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张仪这类人的?2、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3、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1、景春和孟子各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张仪这类人的?认为他们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起的大丈夫。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靠顺从君王的意思往上爬,没有原则,是妾妇之道。景春孟子2、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3、孟子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礼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立身处世态度)合作探究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2、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5、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6、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当权者。2、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靠顺从君王的意思往上爬,没有原则,是妾妇之道。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指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礼、义的坚守。5、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6、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7、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一、文学常识填空。(4分)孟子,名____,字子舆。____时期邹国人,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_____》一书。二、解释下面句子中红色字的词语。(4分)1、大丈夫2、父命之3、戒之曰4、与民由之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轲战国儒孟子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教导、训诲告诫遵循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往之女家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古义:__________,今义:女子的配偶。成年男子女汝你3.词类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乱,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活用意思为:_________。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使……屈服使……迷惑使……改变(2)动词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原意为:居住,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所,住宅戒之曰_____________必敬必戒_____________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_得志_____________(1)戒(2)居(3)得4.一词多义实现,获得告诫谨慎居住居所,住宅能,能够5.重点实词(1)安居而天下熄熄:______________(2)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父命之命:______________(4)往之女家往:______________(5)无违夫子夫子:______________丈夫指战争平息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作冠教导去,到(6)以顺为正者顺:______________正:______________(7)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____(8)独行其道道:______________原则,行为准则顺从原则遵循6.文言虚词丈夫之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命之_____________母命之_____________妾妇之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男子”代词,指“女子”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仁、礼、义”(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______________焉:______________(3)以顺为正者以:______________为:正:______________作为指示代词,这怎么介词,把准则二、句子翻译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华民族流淌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出了无数的“大丈夫”形象,请你列举一位并说说他的相关事迹。示例:屈原。屈原是楚国贵族,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连齐抗秦。但是他遭到贵族排挤,被流放,秦国攻破楚国国都后,屈原投江自杀。屈原忧国忧民,坚持走自己的道义之路,不与其他贵族同流合污,最后以死来证明自己的爱国之心。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1、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2、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行拂乱其所为法家拂士曾益其所不能给下列红字注音:(quǎn)(yuè)(gé)(fú)(bì)(zēng)(shùn)课文译文课文译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兴起,这里指任用从田地选拔、任用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狱官海滨集市所以使命给这使…痛苦代词使…劳累使…饥饿财资缺乏违背扰乱用这些来使…震撼使…坚忍增加。曾,同“增”举例论证,用历史事实,证明中心论点共同点:出身卑微,经受痛苦的磨炼,成就不凡的事业。道理:苦难造就真正的人才。成才的客观条件:艰苦环境的磨炼磨难的意义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常常这样以后困惑被同“横”,梗塞、不顺思虑奋起征验、表现在脸色显露、流露言谈了解、明白在国内如果守法度的大臣辅佐君王的贤士。拂,通“弼”,辅佐在国外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外来的祸患这样以后使…生存使…死亡对比论证,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道理论证成才的主观条件个人上升到国家列举六位名人事例第三段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国无忧患易灭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第二段第四段(个别)(一般)(客观)(主观)(个人)(国家)(中心论点)(正面)(反面)主要内容1、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作用?问题探究2、成才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分别是什么?3、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4、说一说经历困难磨砺的好处?先用原文,再谈谈自己的感受5、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并举例证明6、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灭亡,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7、在本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怎么理解这一人才观?问题一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懂得了什么道理?他们出身卑微,他们历经了苦难的磨练,他们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成就。苦难造就真正的人才。作用:用历史事实为例,论证中心论点。道理:共同点:思想上要生活上要行为上要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成才的客观条件成才的主观条件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问题二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问题三针对造就人才,治理国家提出来的问题四说一说经历困难磨砺的好处?先用原文,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增长经验,磨砺性
本文标题: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1课孟子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6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