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方案
1小学德育学科渗透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概括了德育的实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1、方向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培养健康的感情和积极的行为;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劳动结合起来,由小见大、由近及远、就事论理,使他们真正领悟和掌握正确的观点、原理和方法;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坚持科学性。知识技能及其所渗透的观点与方法,都应当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事例和数据要真实可靠,规律和原理要提示事物的本质,说理要实事求是、合乎逻辑、贴切自然,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套、不“穿靴戴帽”随意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只有坚持方向性和科学性和统一,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体现学科特点的原则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共同的地方:都是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于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由于中学各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学科的性质也不一样,课程的内容构成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各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也就有自身的特点。这就是要求我们应根据各门学科的“个性”,发挥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准确地发掘教材内蕴的教育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讲究渗透的艺术,使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形成相得益彰、互相促进。3、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现实生活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那些意义重大、说服力和感染力强、具有时代气息和新鲜感,学生普遍关心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渗透的切入点;要正面引导、透彻说理、有的放矢、因势利导,避免盲目性;要把明理、激情、导行结合起来,创造条件,使他们把领悟的观点和方法变为实际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4、“五有”原则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将德育“寓于”、“融入”教学活动,做到“有意”、“有机”、“有序”、“有情”、“有效”。“有意”就是要增强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的自觉性,确立“每节课都是德育阵地”的意识,把德育的渗透落实到从教学设计、课堂操作到效果测评和全过程。“有机”就是要使德育融注于知识载体之中,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里,德育、智育水乳交融,有机联系。“有序”就是各门学科都要围绕德育大纲的要求,注意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有情”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倾注自己的感情,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激发师生3间的共鸣共振,产生扣人心弦的力量。“有效”就是要力戒虚饰浮华,讲求实效。5、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个性的差异。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确定渗透内容的重点、深度、广度,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于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注意把集体教育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的任务之一;思想品德教育应当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应是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的独立环节。实践表明,“拼盘”式的、“穿靴戴帽”式的、牵强附会的思想教育,会使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收不到应有的效果。1、课堂讲授中渗透。各科教学在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的教育因素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这样,伴随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使教学闪现出教材固有的思想火花,发挥育人的整体效益。2、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如语文课在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给作文的材料,试题素质时,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3、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如有计划地开展“政治热点评说”、“热爱祖国”的演讲比赛,办板报等多种多样的学科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44、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新任教师在课堂管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作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5、随机引导教育中渗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想教育的某些契机,如果教师能即时抓住,也能产生极好的教育效果。除了有心之外,还要有极大的热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6、形成习惯中渗透。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随时可能做到的,不必增加或挖掘教育内容,而许多良好的习惯正是形成优秀道德品质的基础,这也是学科教育渗透的重要一环。总之,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德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符合各学科教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的教育性决定了各科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基本能力的同时,要担负起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规范的任务,充分发挥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作用。四、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学科教师进行德育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学生的关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5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4、注意“四点”,增强效果。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总之,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五、各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教师要研究德育在各学科教学内容中的特征,必须同学科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学生的身心特点渗透,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从我国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当代国际和国内政治生活的一些重要问题,有的放矢地阐明政治观点,并注意回答学生关心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对各种社会政治现象的分析,要坚持历史的、实事求各学科渗透德育要求。语文:在教学过程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育爱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德意志品格。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数学:通过排列、组合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复杂事物往往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简单情况的交叉或重复,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通过概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并以此约束自己的6行为规范,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用辩证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变化发展的观点指导数学复习。有目的地进行理想前途教育。英语: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引导学生大量的课内、课外阅读和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自立、自强的能力,使他们走出校门后,能适应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需要;结合复习和考试方法指导,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鼓励他们立志成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体育:通过“学校体育与人的现代化”等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努力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精神的现代人才;通过课外的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献身精神、拼搏精神与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体育传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立志为国争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物理:进一步学习经典电磁场理论、光的本性、原子核物理的初步知识,讲述人们认识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各个阶段上重大的实验,或自然现象的发展史以及科学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理论观;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获得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习科学家坚持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修正错误认识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基础知识教学,介绍我国在微电子技术、核能利用和核能物理研究中的新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化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运用具体的化学实验的现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了解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等辩证关系,懂得在客观世界中掌握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初步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了解只有经过艰苦的实践与探索才能更深刻认识客观事物,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和发展真理等基本认识规律;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可以通俗地向学生介绍一点化学的研究方法。7生物:在绪论和生命起源的教学中,通过对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发展动向的介绍,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生物科学的思想感情;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使学生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培养学生重视实践、严谨求实的作风。地理:通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教学,指导学生辩证地、历史地分析地理问题,初步树立物质运动、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实事求是等科学观点,形成自然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的观念,教育学生同社会上存在的封建、迷信、僵化、唯心的愚昧落后现象作斗争。历史:帮助学生树立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曲折又有不断进步的观点。要通过世界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帮助学生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要通过具体史实向学生说明,世界各国的文明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只有不断改革,善于吸收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才能推动社会主义进步,促进国家的繁荣,引导学生面向世界,虚心学习,善于学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音乐:通过歌曲、歌剧、戏曲与曲艺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兴趣和爱好,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美术:加强对中外优秀造型作品的艺术欣赏,认识世界不同文化中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珍爱人类艺术遗产的感情;通过版画和插图等的简单的设计制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人物画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体姿态的艺术美,从而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六、学科德育渗透的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管理,制定配套措施,使德育渗透规范化、系列化。为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开展,我校建立
本文标题:小学学科渗透德育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6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