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四讲 裴斯泰洛齐: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创立者(201303)
主讲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杨光富副教授联系电话:13585524909(午休时间勿扰)电子信箱:ygf21cn@yahoo.com.cn(咨询)个人博客:(上课材料)西方著名教育家选讲SelectedEducationistsintheHistoryofWesternEducation课后作业请登录上点击关于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以及相关文章,并结合课堂所讲内容和中国教育的实际,在网上直接评论或留言,谈谈你的看法。(只要请留下你的姓名或学号即可)课程作业•作业要求:•(1)阐述某位教育家的思想;•(2)针对某一位教育家的教育著作,写一篇读后感;•(3)谈谈你对这门课程看法及其收获;•(4)其他与本课程有关的内容。•(5)建议字数为2000-4000字。•上交时间及注意事项:•(1)作业须注明院系、年级、姓名、学号,联系方式(手机或电子邮箱);•(2)于4月1日上课时递交书面稿(手写或打印)3第五讲裴斯泰洛齐: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创立者一、裴斯泰洛齐的生平二、初次实践——新庄孤儿院的教育实验三、用笔宣传四、孤儿慈父——斯坦兹孤儿院的教育实验五、实物教学——布格多夫和伊佛东的教育实验六、“教育心理学化”七、要素教育八、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九、对教育的贡献一、裴斯泰洛齐的生平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Johan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1746年1月12日生于瑞士苏黎世的一个医生家庭。大学毕业后,他曾在新庄、斯坦兹创办孤儿院,从事贫苦儿童的教育。常与孤儿同寝食,共忧喜,苦心孤诣以发展儿童道德心,成效颇著。后又在布格多夫、伊佛东创办学院,进行简化教学实验。•1746年1月12日生于苏黎世。其父为医生,在他5岁时去世,母亲和忠实的女仆巴比丽抚养和教育他,女仆的自我牺牲精神使他终生难忘。幼时曾住在外祖父的村庄里,目睹农村破产的境况和农民的悲惨遭遇,从小就对农民的疾苦深为同情。在卡罗林学院学习时,受到卢梭的《爱弥儿》、《社会契约论》的深刻影响,强化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心灵陶冶•裴斯泰洛齐童年不幸,5岁丧父(1751年)。其父一生清廉寡欲,未留下半点遗产,以致他们母子的生活陷入困境。幸亏母亲忘我工作,女仆勤俭持家,才使得五口之家得以生存。•裴斯泰洛齐的父亲临终前,他把巴贝丽叫到床前,恳求道:“你不要离开我的妻子,万一我死了,他们的生活一定很悲惨,如果没有你的帮助,她绝对无法照料全家,孩子们一定会成为别人的养子,受苦终生”。•巴贝丽深受感动,决心满足主人的遗愿,牺牲自己,答道:“您万一不幸去世,我绝不离开夫人,或许我会终生与她在一起。”柔中有刚•裴斯泰洛齐从小失去父亲,在母亲、女仆和姐姐的管教下成长,缺乏男性的刺激和影响,以致男性气质不足,女性气质有余。•裴斯泰洛齐虽然个性柔弱,但意志坚强,遇事勇敢,富于奉献精神,上小学时就有惊人表现。•有一次,在上课期间发生了地震,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争先恐后,甚至踏过孩子们的头冲下楼梯。事后,同学们谁也不敢再回教室,唯有裴斯泰洛齐跑到楼上,把他们的帽子、衣服拿了下来。•裴斯泰洛齐曾给督学写过匿名信,揭发学校的有关野蛮行为,但缺乏机智,被人告发,引起老师们的憎恨。他一度有辍学的危险。然而经上司调查,他的检举证据确凿,裴斯泰洛齐这才转危为安。拯救贫民•1755年瑞士大地震(他9岁),使他的同学死伤甚多,邻里无家可归,农民生活痛苦不堪。•裴斯泰洛齐假期去看望爷爷。爷爷是一位牧师,有时带他去访问附近人家。在那里,他看到穷人处于贫困与堕落之中,无以谋生,灰心丧气,前途渺茫,全然丧失了人的尊严;他也看到穷人子女那突出的颧骨和深陷的眼窝;还看到富人有权有势,其子女有学可上的情景。这种巨富和赤贫的两极分化使裴斯泰洛齐感到震惊。•他暗下决心,立志“拯救贫苦民众,消除苦难的根源”,使穷人恢复人的尊严,真正过上人的生活。•在裴斯泰洛齐看来,民众苦难的根源是缺乏教育,是他们不会安排农业生产所致。因此,他认为消除苦难的根源,关键在于从教育入手,用教育唤醒沉沦着的民众,用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以改善其生活状况,达到恢复人的尊严的目的。“无情”情书•1767年,他结识了安娜•舒尔特斯AnnaSchultheß,爱上了这位年长于他八岁的女子,顶着新娘家长的激烈反对,于1769年完了婚。•裴斯泰洛齐和安娜相爱了。但在结婚前,裴斯泰洛齐寄给了安娜一封信,这是一封“无情的”的情书:•“……国家有危难或者朋友遇到了不幸之事,虽然我没有什么办法,但我总会觉得与自己遭遇不幸的事一样地难过。关于结婚,亲爱的,我不能不告诉你,我认为对自己所爱的妻子的义务,不会比对祖国的义务更重要。就是我对妻子如何温柔关怀,如果她流着泪要阻碍我完成国民义务的话--即使发生任何结果--我也不会为她的眼泪所困惑,我认为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义务……如果为了祖国的利益,需要我发表言论,我绝对不会恐惧、畏缩,只要对祖国有益,我不会顾虑自己的生命,妻子的眼泪,孩子的呼喊……”。他曾在新庄、斯坦兹创办孤儿院,从事贫苦儿童的教育。常与孤儿同寝食,共忧喜,苦心孤诣以发展儿童道德心,成效颇著。后又在布格多夫、伊佛东创办学院,进行简化教学实验。裴斯泰洛齐一生主要的教育实践活动:1、新庄孤儿院的教育实验(1774-1780)2、斯坦兹孤儿院的教育实验(1798-1799)3、布格多夫和伊佛东的教育实验(1800-1825)二、初次实践——新庄孤儿院的教育实验(1774-1780)1768年,裴斯泰洛齐的新庄示范农场由于经营不善,五年后宣告破产。从1774年起,他将新庄逐渐变成一所“贫儿之家”,先后收容6-18岁的穷孩子五十余人,进行了新庄孤儿院的教育实验。•通过在孤儿院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的锻炼,本来营养不足、道德不良、智力迟钝的儿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不到几个月,这些孩子身体健康,性格活泼。这给了裴斯泰洛齐极大的安慰,更增强了他的信心。•1775年,裴斯泰洛齐的举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也得到了贫民们的拥护。他为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而激动不已,因此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到1777年在校儿童人数达80名之多。•他曾叙述道:“我在这几年里,与这些小乞丐生活在一起,衣食与共,想让他们过上人的生活,自己反而过着乞丐的生活。”•1778年下了两次冰雹,庄稼损失惨重,物价暴涨;安娜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但是,政府却袖手旁观,冷眼相看。由于经费短缺,1780年被迫停办。三、用笔宣传•但最终由于缺少援助,孤儿院被迫停办。此时唯有巴塞尔(Basel)市的书记员伊萨克•伊塞林(IsaakIselin)还对裴斯泰洛齐抱有信心,并鼓励他当作家,自此以后,裴斯泰涪齐就专心于著述,总结自己的初步的社会和教育活动经验。•1780年至1789年是他创作的丰收年,,诞生了诸如《一位隐士的黄昏时刻》,《林哈德和葛篤德》的四章,《谈立法和杀害儿童》,《调查》,《寓言》(Fabeln等作品以及研究法国革命和瑞士现状的政论文章与著作。•1780年,裴斯泰洛齐写了第一篇教育论文《隐士的黄昏》。他用格言的形式写道:•“人类一般的教育应是各种专门教育和阶级教育的基础;”“天赋的能力应该用练习的方法去发展和巩固。”•同时,他主张教育机会人人平等;教育在于培养一个完善无缺的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真理,而追求真理的方法是顺从自然的本性的要求。•1781年2月,裴斯泰洛齐出版了他的教育小说《林哈德与葛笃德》的第一部(其它各部,相继于1783、1785、1787年出版)。•这本小说是他前半生所从事的社会改革、教育实验和教育理论研究成长的艺术再现。•小说表达了作者试图通过教育,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贫苦人民子女教育水平的强烈愿望,全书洋溢着作者热爱人民、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道主义热情。因而,书一问世,就驰名整个欧洲大陆。•1792年,法兰西立法委员会鉴于裴斯泰洛齐对法国教育的巨大影响与贡献,授予他“法兰西共和国公民”的称号。因此,裴斯泰洛齐成为以“自由保卫者”而闻名的18个外国人之一。四、孤儿慈父——斯坦兹孤儿院的教育实验(1798-1799)1789年,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留下很多的孤儿。新政府便委派裴斯泰洛齐在斯坦兹组建一所孤儿院。开始了他第二次教育实验。•孤儿院于1799年1月14日开张,六周后就有80多个孩子,由裴斯泰洛齐和一名使女照料。裴斯泰洛齐以多年来蓄积的全部力量投身于他的教育任务。他决定将他过去20年来发展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当时他很兴奋,说道:“我为实现我一生的梦想,不惜牺牲一切,我的热情达到了那样的程度,几乎可以说:只要让我开始工作,即使在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上,没有火、没有水的地方,都是可以的。”(《教育改革家》英文版第358页)•裴斯泰洛齐到斯坦兹以后,把修道院改成孤儿院,收容了80个(此数由政府规定)孤儿,这些孤儿“大部分患有严重的疥癣,无法行走,头上长满溃烂的脓疮,身上穿着生满虱子的破烂衣服。个个面黄肌瘦,牙齿暴露,深锁愁眉,并以猜疑的目光望着人。头额上的皱纹充分表现了他们饱经忧患与疑虑的生涯。有的养成虚伪等恶习,难以纠正;有的受悲惨环境的折磨,虽然表面意志坚定,却猜疑、冷酷、胆怯……;懂得ABC的,十个中无法找到一个。”•“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他们不知有世界、有斯坦兹,只知道跟我形影不离。他们的饮食就是我的饮食。我没有家园、没有朋友、没有仆人,只有他们……,晚上我最后一个就寝,睡在他们中间,陪他们祈祷、读书,一直到他们睡着;早上我最早起床,替他们换洗脏衣服,并给他们洗涤身上的污垢。”(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证著选》第196至199页)•由于战争关系,1799年9月孤儿院改作医院,裴斯泰洛齐只得又一次终止他的教育实验。五、实物教学——布格多夫和伊佛东的教育实验(1800-1825)离开斯坦兹后,他来到布格多夫一所小学任教。后他应邀转到布格多夫另一所小学任教,1801年1月,裴斯泰洛齐又附设了培养初等学校教师的训练班,该班成为著名的布格多夫学院。在这里,裴斯泰洛齐开展了他的第三次教育实验。•裴斯泰洛齐尽力寻找某种使学生获得自然的、符合心理学特点的教学法。他把所有的教科书扔在一边,让孩子们用五官来体验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思考应该先于阅读,有的认识都应该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八个月以后来一次考试.取得的成绩是如此明显,使人们放心让他在城里高一些的年级上课。•在这期间,他认真研究,勇于探索,进行直观教学实验。最初,他事先绘出实物的图片,然后以此为媒介教学生观察与记述。•有一天,当裴斯泰洛齐拿着“窗”的图片讲课时,一个学生询问他道:“从真正的窗子上不是能更好地学到窗的属性吗?”这一问使他恍然大悟,他自言自语地说;“正是如此,你说得很对……。”从此,他就直接让学生观察实物。如在算术教学中,他制作了著名的“算术箱”,箱内是各种形体的实物。教学时,他让学生观察实物,等他们获得了初步印象后才进行讲解,学生既有兴趣,也便于理解和掌握。•裴斯泰洛齐的实验获得了初步的成功。1800年3月,在布格多夫的统一考试中,他的学生的考试成绩非常优异,该地学务委员会颁给他奖状书,书里写道:“……,可见,如果教师知道如何发现儿童的才能,并按照心理学的方法使其发展的话,很明显,所有的儿童都会有进步。你的教学法是教育所依据的根本法则更加明显……。儿童的进步不但影响初期的学业,而且会影响他的一生……。”•1800年7月,裴斯泰洛齐向“教育之友会”(1800年6月,布格多夫的教育部长斯塔普尔创立的专门研究裴斯泰洛齐教学法的学术组织)提出专题报告,这篇报告中写道:“我想把人类教育心理学化,所谓心理学化,就是把教学的形式建立在人类的精神发展所依据的不变法则上并且依据这个法则,使人类知识的要素单纯化,然后以简赅的语言
本文标题:第四讲 裴斯泰洛齐: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创立者(20130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7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