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某市政道路方案设计说明
xxx路市政工程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1.地理位置xxx路位于机荷高速以南、水官高速以北、布澜路以东、广深铁路以西,隶属南湾街道办辖区。本次设计起于规划水背路,止于xxx市区粮食储备库配套市政工程二号路,全长1.914km。起点坐标X=30050.550,Y=122817.596;终点坐标小X=31895.424,Y=122521.309。2.建设意义2006年9月1日,xxx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工作会议举行,会议通过《xxx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建设战略研究报告》、《xxx市家电产业集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拟投资9亿元,用10年至15年在布吉建设xxx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到2015年建成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将成xxx市新的经济增长带。现状布吉镇高速公路及干线主干道系统较完善,在区域内有深惠公路、水官高速、机荷高速等。但镇内联系各片区的主干道及次干道却较缺乏,断头路较多,没有形成有效的道路网络。为了配合家电产业基地的建设,完善周边市政配套设施,xxx路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将金融路、联李东路等多条东西走向道路有效的联系起来,加强了该区域的交通联系,方便了该基地的货物疏导。受小星星委托,我院进行xxx路市政工程设计。本次设计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桥涵工程、给排水工程、燃气工程、电气工程、交通监控工程。二、设计依据《xxx市中部物流组团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xxx市龙岗区布吉镇市政工程详细规划》(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2006);xxx路市政工程勘察设计中标通知书;沿线区域1:1000地形图及地质勘察报告;其他相关国家及地方规程、规范。三、道路工程1、采用的规范和标准《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其他相关国家及地方规程、规范。2、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指标名称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40km/h3单车道宽度3.5m4车道数双向4车道5红线宽度30m6圆曲线最小半径500m7最大纵坡5.436%8最小纵坡0.5%9纵坡最小坡长110m1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200m11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000m12竖曲线最小长度40m13道路标准轴载BZZ-10014桥涵设计荷载城-A级、公路-I级1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1016设计洪水频率1/1003、道路工程3.1道路现况xxx路为新建道路,起点接现况下李南路口,起点0+000~0+300段为下李朗村居民区,约拆迁房屋15栋;0+300~K1+000段为山岭丘陵地带,此段开挖较大;K1+000~1+650段多为菜地,场地较为平整;1+650~终点为山岭地带。xxx路现状沿线有关照片现况照片:3.2沿线主要控制点主要控制点:下李朗村、鹏深线500KV高压电塔、李清线220KV高压电塔、深李线220KV高压电塔、粮食储备库规划标高和沿线各规划道路标高。3.3平面设计本次设计xxx路起点位于李朗村委大楼西侧,与现况下李南路、规划水背路相接,终点与粮食储备库配套2号路相接,沿线经规划金融路、规划联李东路、规划田心路、规划金积路等。全长1.914km。根据xxx市中部物流组团分区规划(2005-2020),路线在0+800~0+920段穿过三座高压电塔,其中鹏深线高压电塔有500KV架空线两回,李清线、深李线高压电塔各有220KV架空线两回。据调查,该6回高压架空线均为省电力主干网,如进行迁移,不但工程费用高,而且施工期间停电造成的影响较大。对此,我们听取了龙岗规划局的意见,在满足线形标准前提下,本着尽量少分割两侧用地的原则对规划线位进行局部调整,以避开此段高压电塔。局部线位调整示意图如上图所示,本方案将规划线位局部西调,在联李东路路口(K0+660)以20度转角往西北方向偏移,以500m半径曲线绕过李清线高压电塔,道路红线距离高压电塔基础边缘10m,再以500m半径曲线在K1+320处接上规划线位,调整后路线线形较好,完全避开本路段高压电塔,并消除了规划路线的小偏角,与规划线位最大偏移距离62m,增加道路长度16.23m。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3.4纵段设计结合规划控制标高,为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结合地形地势变化,尽量避免填挖方量。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力求平纵线形与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尽可能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平纵组合考虑平纵指标的结合运用和道路构筑物的协调。主要控制因素:起点与现况下李南路标高(44m)、联李东路规划标高(56m)、终点粮食储备库配套市政工程2号路标高(74.667m)以及沿线各规划路口高程等。3.3横断面设计横断面按规划断面布置,5.5米(人行步道)+1.5(绿化分隔带)+16米(机动车道)+1.5(绿化分隔带)+5.5米(人行步道)=30.0米,道路横坡度一般为1.5%。3.4路面结构设计路面设计采用标准轴载为BZZ—100。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路面设计结合国内外和xxx市类似项目的建设经验,选择结构合理、技术可行、降低噪音、施工方便、维修养护便利,且适用于本地区特点的路面结构形式。路面结构设计方案,拟考虑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型式进行比选。基层、底基层考虑xxx市高等级道路建设的成熟经验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按行车性能、施工工艺、建设费用及后期养护等方面的因素相比: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行车平稳、舒适,震动噪音小,服务水平高,抗滑性能好,养护方便等优点;但其使用寿命短,后期养护费用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长,耐磨性能好;但其行车震动大,噪音高,服务水平低,不易养护,破坏不易修复。经综合分析研究及经济比较,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推荐方案:沥青路面结构如下: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细粒式沥青砼SBS(AC-13)4cm中粒式沥青砼(AC-20)6cm粗粒式沥青砼(AC-20)8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5cm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总厚度:63cm。比选方案:混凝土道路面结构如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25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5cm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总厚度:70cm。人行道路面结构:预制C30彩色水泥混凝土方砖1:3水泥砂浆卧底4%水泥稳定碎石垫层15cm3.5路基本工程穿越地区地势变化较大,主要以挖方为主。路基材料应选用土质较好的粘性土或砂性土,对于路基填挖方区域,总的控制原则如下:对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填方地段,应采用符合路基建设标准的土类进行分层碾压压实;对于挖方路段,需清除表面覆土,其下原位土可直接作为路基使用,但需要经过压实,达到设计路基压实度标准。路基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进行压实,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执行,填方路段一定要按照规范分层回填、分层碾压。路基压实度如下:填挖类型路面底下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6下路床30-80=96上路堤80-150=94下路堤150以下=93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63.6边坡、挡土墙设计道路人行步道外侧标高与现况地形存在高差时应根据情况设置挡土墙或道路边坡,一般采取边坡型式,当条件受限制时则设置挡土墙。路基边坡:挖方段可根据不同的土质采用1:0.75~1:1.5的边坡;填方路段边坡以1:1.5放坡,坡面采用播撒草籽绿化。当土质挖方边坡高度H≤5m时,采用挂三维植被网客土喷播防护。当土质挖方边坡高度H>5m时,采用人字形骨架植草防护。道路K0+820东侧离高压电塔基础距离10m,挖方高度约4m,为了保护高压电塔基础的稳定,此处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加固处理。3.7软基处理本项目沿线所经区域地质条件较好,根据沿线地质条件分析及现场实地踏勘与勘察资料,局部路段存在软土地基,需进行特殊处理。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设计指导思想,根据本工程实际地质条件拟采用换填、强夯等处理方法进行综合比选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处理方式。对于软土埋深不超过5米的路段一般采用换填法,换填材料可采用碎石、片石、中粗砂、碎石土、砂性土,土质较好仅因含水量较大引起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可采用翻晒回填法,辅以盲沟等排水措施。强夯法是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很大的冲击应力,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降低其压缩性,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强夯法具有施工机械设备简便、节约材料、工期较短,对周围环境污染小,造价较低等优势。但强夯法因对邻近的建筑物和设备基础有振动影响,并具有巨大的施工噪音,因此只宜在空旷地区采用。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本项目部分路段表层土体为人工填土,有的地方人工填土达16m,软弱土体深度在5米以内的人工填土路段,采用翻填碾压处理表层土体。对于松散土体深度超过5米的路段,结合前期地质勘察资料,视情况采用强夯和换填结合法处理地基。对于浅层淤泥,采用换填处理。首先清除淤泥质土层,底部抛片石0.8米,其上回填中粗砂。对较深的软土路基,视情况采用强夯和换填结合法处理地基。3.8交通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内容包括路面交通标线、交通标志及交通监控设施等,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道路使用功能,规范并渠化道路交通,诱导、监控并调整道路交通运行状态,以确保道路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道路交通标线和标志的设计应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国标为依据,结合道路沿线条件设置。3.8.1道路交通标线:道路交通路面标线应根据道路技术标准,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交通标线由车行道边缘线、车行道分界线、减速让行线、斑马线、导向车道线、停车线、人行横道线等各类标线组成。3.8.2道路交通标志:交通标志应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施等情况,按交通标志不同种类来设置。交通标志用来向道路使用者提供必要的道路交通信息。交通标志应遵循均衡而不过于集中的原则布置。版面注记及结构形式应与道路线形、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并满足视觉及美观的要求。3.8.3交通监控设施:道路沿线的交通监控设施主要布置在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处,包括路口信号控制机、车行道灯,人行道灯、电子监控设备及配套的电源及管线设施。交通信号灯控制及监控设施相见电气专业设计。四、管线工程1、设计原则1.1道路穿越市区段,其排水设计将与市区现状和规划排水系统相协调,非建成区段其排水设计将与当地排水系统相协调。1.2结合本项目特点,设置功能齐全、结构尺寸合理的排水系统,尽快将路基范围内的水引到路界范围以外。1.3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2、设计依据及主要资料《xxx市中部综合组团分区规划》(2005);《xxx市龙岗区布吉镇市政详规修编汇总》(200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T50289-199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xxx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给水排水标准图集》(2005);国家现行的市政工程设计有关的规范、技术标准及规定;我院道路专业提供的平面设计图。3、给水工程3.1给水工程设计本工程给水水源主要为规划李朗水厂(规模为8万m3/d)和二号路DN300给水管。本次设计根据xxx市中部组团规划并结合xxx市龙岗区布吉镇市政详规修编汇总,道路西侧设计一根给水管,布设在现状道路绿化带下;道路东侧设计DN1000和DN800给水干管,接规划李朗水厂。给水系统具体布置如下:本工程道路红线宽度为30米,设计起点至田心路段双侧布置给水管,道路西侧按规划布置DN300配水管,东侧布置DN800和DN1000主干管;给水管管径根据规划,为DN300~DN1000,管道横向布置见《管线标准横断面布置图》;新建给水管道覆土
本文标题:某市政道路方案设计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8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