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网络谣言与网络理性目录•导语一、谣言种种二、概念与分类三、传播机制四、危害与控制五、网络理性•结语导语•伴随互联网的兴起,各种真假难辨、离奇耸动的谣言开始转战互联网,严重干扰了网民的视听。通过微博进行的发泄、谩骂,甚至人身攻击、诽谤和恐吓亦层出不穷,使得不少人更将互联网视为“信息公厕”;更甚者损害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依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已刻不容缓。一、谣言种种《人民日报》盘点十大网络谣言2012-04-17(一)“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告诉家人、同学、朋友暂时别吃橘子!四川广元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2008年的一条短信这样说。10月21日,当传言已经严重影响全国部分地区的橘子销售时,四川省农业厅表示,全省尚未发现新的疫情点,并且该县蛆果已全部摘除,落果全部深埋处理,疫情已得到很好控制。(二)地震谣言令百万人街头“避难”——2010年2月20日至21日,由于听信“地震”传言,山西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吕梁、阳泉六地几十个县市数百万群众2月20日凌晨开始走上街头“躲避地震”,山西地震官网一度瘫痪。21日上午,山西省地震局发出公告辟谣。山西省公安机关查明造谣者共5人。(三)“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人遇难——2011年2月10日凌晨2时许,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有人传言,陈家港化工园区大和化工企业要发生爆炸,导致陈家港、双港等镇区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陆续产生恐慌情绪,并离家外出,引发多起车祸,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2月12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刘某、殷某被刑事拘留,违法行为人朱某、陈某被行政拘留。资料图片:受谣言蛊惑而逃离家园的村民们(四)“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2011年2月17日,网络上出现了一篇名为《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文章。文章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的股价应声下跌,蒙牛跌幅高达3.3%。谣言虽然破了,但消费者对我国乳制品的信心遭到重创。几名从香港经罗湖口岸返回深圳的内地居民用小拉车运奶粉。(五)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从3月16日开始,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3月21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查到“谣盐”信息源头,并对始作俑者“渔翁”作出行政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六)伪造传播“47号公告”被拘15天——2011年8月12日,有网站刊登所谓“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47号公告”并做了解读。经国内多家媒体转载、放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议论。10月2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通报,此公告已查明属于编造的谣言。公安机关对在网上伪造国家相关文件并传播的励某依法作出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七)网上散布“针刺”谣言被拘——2011年10月20日,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06级本科生皮某某听说老家永川出现犯罪分子疑似用毒针扎小孩的事件,随后以“‘针刺’闹到重庆”为题在网上发帖。鉴于皮某某认识到自己违法行为的实质,警方依法对其作出治安拘留3日的处罚。皮同学在人人网的个人空间(八)“滴血食物”传言引发恐慌——2011年11月,有人在网络和手机短信中传播一条信息: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多人感染艾滋病。经有关部门查明,此信息是河南省洛阳市一李姓男子故意编造并通过手机短信散布传播的,李某及其他编造和传播谣言者被公安部门依法予以治安拘留处罚。(九)散布非典谣言被劳教两年——2012年2月21日,名叫“米朵麻麻”的网友通过微博发布了“252医院封了,出现了非典变异病毒”的信息。27日,卫生部辟谣并透露:经调查,于2月26日依法查处这起散布非典谣言案件,涉案人员被依法劳动教养两年。(十)造谣“军车进京”6人被拘16家网站被关——2012年3月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无端编造、恶意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北京市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对散布谣言的李某、唐某等6人依法予以拘留。•“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洛杉矶遭到暗杀身亡”•“河北玉田小孩被钉死在棺材内”•“高州工商打死了清华学生”•“含山农妇被蟒蛇生吞”•“金华惊现连环杀人案”•“今天你买盐了吗?”•“重庆官员携3亿元出逃加拿大”•“国税总局关于修订征收个税问题规定的47号公告”•“福建某大学发生爆炸”•“中国刑警学院95届缉毒班毕业生已全部牺牲”•“武汉大三女生求职时被割肾”•“海南支教女学生被灌醉轮奸”…………你所接触过的谣言二、谣言的定义与分类1、被称为“谣言研究之父”的美国学者奥尔波特将谣言解释为“缺乏具体资料以证实其确切性的、与当时事件相关的命题”。谣言有以下特点:一是必须在一定数量的人群中流传,二是必须为众多人相信,三是它是与事实有出入的消息。•传言、流言、谣言传言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的证据,而人们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信息。谣言指在特定环境下,以公开或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区别谣言更倾向于有意识的攻击,是谣言制造者故意捏造、散布的,更具有人为性。流言却可能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以讹传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无意识传播,是一个中性的概念。网络时代的谣言第一、谣言的传播媒介越来越网络化在网络媒介不发达的时代,“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是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而在今天,网络媒介已经能够同时具备“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和“点对面”的大众传播的双重功能,信息传播随意性的增强和成本的降低,使网络成为了滋生谣言的温床。另一方面,网络的便捷性也在逐渐改变着普通民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上网逐渐成为很多人的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因而,谣言等虚假信息传播的网络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第二、谣言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媒体,通过数字化的通讯技术,构建起了覆盖全球的传播网络,每一个网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并且通过网络实现了跨地区的相互联通,受众只要通过简单的点击就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浏览、发布(或者转发)和评论,呈现出一种“发散式”的传播状况。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中,谣言被获取和复制的速度就变得越来越快,而网络信息的公开性使得几乎所有的网民都成为了谣言潜在的传播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方便快捷的媒介技术和数量众多的接收群体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载体和更加广阔的空间。第三、谣言的传播过程越来越难以控制网络媒介的“草根性”和“便捷性”给网民提供了自由发布信息的平台,每个网民都能够自主地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需要,在任意时间上网浏览或者发布信息。但是,由于网民自身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核实;再加上法律管理和政策规范的的不到位,使得信息“把关”的难度大大增加。在一个缺乏有效“把关”的媒介环境中,谣言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就会变得很小,其传播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2、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电子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传统谣言:口耳相传,传播过程受物理上时间和空间影响。网络谣言:发布和传播过程通过网络进行,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更为迅速,传播路径更为复杂,危害更加严重,控制更为困难。网络炒作又称网络事件营销、网络策划性传播推广。网络炒作总的说来就是利用网络媒体,通过推手或者幕后人,发动网络写手对某个人物或者公司、或者机构进行两个方面的评论,一个方面是正面效应另一方面是负面效应。从而引起网友的关注增加人气,当人气一定的时候,这个人或者公司或者机构就会被网络关注,从而把这个人或者公司机构进行炒红。这就是网络炒作。著名的例子有二月丫头、小青姑娘、芙蓉姐姐、贾君鹏、凤姐、兽兽等。网络谣言的特点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匿名性,人们以匿名方式在网上交流,使得传统环境中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无法在虚拟环境中发生效用。群体思考,使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以下几种变异:平化,锐化,添加。拥有重复的力量,网络环境下,转帖和转发十分泛滥。纵观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会发现它既具有口头谣言的特点,又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网络谣言像口头谣言一样,具有阶段性主题特征,谣言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异特征,以及同一谣言反复出现的特点。主题特征指谣言在某段时间会集中于某个主题,如台湾一度网络流言造成饮食恐慌,出现了吃柠檬虾会产生砒霜、可乐加味精等于FM2蜜饯、金针、果糖含高量二氧化硫,会造成气喘、吃多了猪脖子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吃花枝、鱿鱼就不要吃红萝卜、烤的玉米不能吃,百分之百有毒、吃半熟的蛋会致命、可乐加烤肉等于骨癌等二十二个与饮食有关的网络谣言,引起消费者恐慌,最后台湾政府不得不发布新闻辟谣。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被传谣者加以增删和修改的再创作,使一个谣言出现多个版本。这叫做谣言的变异特征。口传谣言常因记忆缺失或错误及口误等客观原因出现变异现象,而网络谣言因复制的方便,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网络谣言的变异往往是因传播者出于某种主观动机对原始版本加以改变而形成。谣言还有反复性。同一谣言有时会反复出现,销声匿迹一段时间后又卷土重来。比如最近几年里关于手机单向收费的谣言就多次流传,而且每一次还都声势浩大。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公众所关心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疑问没有得到解释,给谣言提供了反复出现的可能。3、网络谣言根据传播形式可分为文字谣言、图片谣言、影视频谣言等。网络谣言按照形成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为娱乐恶搞型谣言。这类谣言网络上尤其多。网络的非真实和隐匿特点强化了它的娱乐性。因此,拿名人开涮之类的谣言此起彼伏,尽管这类谣言盛传不衰,但编造者和传播者常常以娱乐心态对待之。二为先入为主型谣言。在当事人的身份涉及“富、官”这类敏感词语的时候,少数网民会先入为主地为当事人添加形象设定,网络舆论则会不断美化受害者一方的形象,以达到加深对施害者仇恨的目的,而仇恨的情感一旦过度膨胀,就会左右人们的理性判断,使人们离真相越来越远。三为报复发泄型谣言。综观网上流传较广泛的谣言,与历史矛盾、民众怨恨相关的谣传很容易在网民间流传,由于传播过程中挟带了传播者的情绪、怨恨、希冀,最终可能导致群体性的行动。这类谣言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蛊惑性。四为利益争斗型谣言。一些政治势力或是利益团体经常利用此类谣言攻击对手,扰乱民心。带有政治性质的谣言,有明显的政治意图,攻击对象明确,目的是要攻击、抹黑政治人物、政治对手;而带有经济性质的谣言则往往通过操纵网络帖子,在短时间内打造出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形成自编自导的舆论场,或为企业提供品牌推广、口碑维护的服务,删除对己不利的帖子,对竞争对手进行诽谤、栽赃和陷害,通过网络传播,打击、损害竞争对手的形象。根据谣言的内容来划分,又可分为政治谣言、经济谣言、军事谣言、社会生活谣言和自然现象谣言。政治谣言是有关政治生活的谣言。它是政治权力和政治利益斗争的产物,往往是为了某种政治需要而有意捏造,是对有关政治人物或政治集团的攻击和诽谤。经济谣言则是有关经济生活的谣言。它往往与经济利益有关,会直接导致经济上的得益或失利。近年来,利用网络发布谣言,从中捞取好处的事件屡见不鲜。军事谣言是有关军事生活和军事行动的谣言。战争年代军事谣言往往此起彼伏。在网络上,军事谣言也并不罕见。社会生活谣言主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这类谣言中最多的要数娱乐界有关大小明星的谣言。自然现象谣言主要与自然界的特殊现象和宇宙神秘现象有关。比如最常见的外星人谣言。又如因某些异常天气现象而谣传某地要发生自然灾害等谣言。三、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1、网络传播的主要特征1)因特网的匿名性。在网络上,人们的身份被隐藏,使得人们的行为因失去有效的监督而走向反社会化,在极度膨胀的恶欲指引下在网上做出很多与正常人格背道而驰的行为。网络的虚拟特征使在日常生活中社
本文标题:网络谣言与网络理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8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