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雨山区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试行)
关于印发《雨山区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试行)》的通知各乡镇卫生院,区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为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促进我区卫生应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卫生应急工作成效,切实保障我区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构建“和谐雨山,平安雨山”作出应有的贡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条例》,《安徽省职业病防治条例》,《安徽省食品卫生条例》,《安徽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我局组织制订了《雨山区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希各单位认真组织实施。附件:《雨山区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试行)》雨山区卫生局二○○七年七月二十一日附件:雨山区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试行)一,区卫生局应急工作制度及职责(一),工作制度1,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制度(1)根据本地区卫生应急工作需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平战结合,科学应对原则,组建适当数量的卫生应急队伍,配备适当数量的卫生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2)应急队伍组成分成重大灾害,传染病,中毒等不同类别。根据应对事件的不同类型,选择年富力强,具有实践经验的现场流行病,公共卫生,职业中毒,传染病,临床救治,实验检测及相关保障与管理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确保专业结构合理,实行分类管理。(3)做好应急队伍成员库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卫生应急队伍的调用,按分级管理,动态维护,实时更新和调整。(4)卫生应急队伍组建单位加强队伍管理,建立应急工作队伍成员基本资料档案,及时更新信息,并根据应急处置情况对队员进行及时调整。定期开展组织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2,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制度(1)卫生应急装备的管理须实行岗位责任制,由专门保管人员负责。(2)辖区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区卫生局的统一部署,根据应急队伍的职能,制订本级应急队伍的装备标准和目录,包括:通用性保障装备(包括个人生活用品,后勤保障装备,通讯装备,办公装备,徽章标志和交通装备等)和专业类工作装备(包括防护装备,标本采集,保存,运送类装备,现场快速鉴定,诊断和包救装备,检测装备,现场调查和处置装备,药品器材等)。(3)区应急办负责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应急装备,做好装备的仓储管理,维护保养及训练使用等工作,定期监督检查应急队伍的应急装备使用管理。(4)应急分队负责应急装备在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时的使用和保管,要熟悉其调用程序,在应急工作结束后及时将相关物品交于管理单位入库;配合应急装备日常管理单位对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3,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调用制度(1)区应急办制定应急物资装备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编制物资储备目录和配置方案;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应急物资装备的经费预算和采购工作。(2)根据安全第一,常备不懈,定额储备,就进调度,满足急需的原则,对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快速检验检测器材和试剂,传染源隔离,放射源隔离,防护用品及设施等卫生应急储备物资实行分类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3)区应急办负责应急物资的仓储,维护保养工作,定期组织有关部门,专家验收应急物资装备,监督检查应急队伍的应急物资使用管理。(4)应急物资管理责任到人,定期补充更换,严格执行出入库制度。(5)建立应急物资余缺调剂和调用机制,统筹物资储备和使用,建立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应急物资的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4,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工作制度(1)局应急办组织开展培训与演练需求分析,确定卫生应急存在的问题,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年度培训和演练计划。(2)根据年度计划要求,编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本次演练的目的,组织,参加人员,内容与形式,时间与场地安排,评判要点,保障支持,经费预算,工作要求,效果评估和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应急处置演练工作以实战要求对待模拟演练,各项措施均应落实到位,包括组织管理,技术规范,物质储备,部门协调,快速反应,媒体沟通等。并对演练各环节进行现场点评。(3)培训计划应包括目标,内容,对象,时间,地点,教材,以及效果评估,费用预算等项目。培训结束后,通过问卷,集体座谈等形式了解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战效果,开展演练评估与总结,撰写演练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包括培训项目概况,受训人员及培训结果,培训效果分析与经验总结等。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制度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制度(1)局应急办负责组织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网络体系,包括法定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症状监测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等。辖区各医疗机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负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制,保证信息的及时收集,核实,分析与反馈。(3)建立监测工作评估制度,对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性,代表性,灵活性,可接性,数据质量及成本效益比例等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监测系统。5。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工作制度(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分析工作制度,定期分析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资料,对下一阶段趋势开展预测预警。(2)建立新发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系统,选择哨点医院或学校等作为监测哨点,根据疾病监测原理,开展常见及重点疾病的预警监测工作。(3)建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反应制度,通过预警监测发现异常症状/疾病聚集性信号,即启动现场调查,核实原因,证实暴发并开展科学处置。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督促辖区各医疗机构依法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的具体操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但网络直报技术的培训,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事件发生单位为责任报告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小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区卫生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区卫生监督所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突发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遵循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的原则,实行首接首报制度,要求责任报告人及时作出反应。(4)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范和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报告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协调组织相关力量做好事件处理和应急响应。(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区疾病控制中心做好事件动态与应急工作进展的追踪,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向事件发生地进行反馈。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6。1,应急预案启动制度(1)区卫生局根据各医疗机构,区疾病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提供的监测预警信息,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公众健康的程度,受事件影响的范围等,遵循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响应级别的应急响应。(2)预警级别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权限,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的分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涉及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特别严重或严重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须报上级批准。(4)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单位等。6。2,现场医疗救援制度(1)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市卫生局加强突公共事件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技术研究,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2)强化应急现场检伤分类工作,到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现场,首先对伤病者进行及时有效有检查,处置,根据现场检伤结果将伤病者分为四类,标示不同的醒目颜色,分别为:危重患者,标红色,优先处置;重症患者,标黄色,次优先处置;轻症患者,标绿色,延期处置;濒死或死亡者,标黑色,可暂缓处置。(3)急救医疗机构负责现场医疗救援,包括抢险救护(将伤员从危险的环境中解救出来),现场急救(对危重伤病员立即进行现场救治),伤病员转动(及时,安全,合理地疏散到有条件的医院)等。(4)区卫生局组织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求援知识普及工作,依靠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指导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广泛普及医疗求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卫生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6。3,现场调查与处置制度(1)组织区疾病控制中心针对疾病暴发或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或卫生学调查,以尽力快明确病因(包括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途径或危害途径,高危人群及主要危险因素)等,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事件危害。(2)现场调查工作由卫生相关专业人员(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临床等专业)完成,必要时可增加其他专业和管理人员参加调查。(3)充分准备现场调查所需资料,物品,包括调查表,调查器材,采样和检测设备,试剂和用品,现场用预防控制器材,药品,个人防护品,相关专业资料和数据库,现场联系信息,电脑,照相机和采访,录音器材等。(4)应急现场调查与处置工作同步开展。根据疾病的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或危害途径以及疾病的特征,确定并落实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消除传染源或危害源,减少与暴露因的接触,防止进一步暴露,保护易感或高危人群等。(5)对现场调查与处置工作开展评估,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6)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及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估,对发病原因,传播方式,流行特点,流行趋势,预防控制措施评价及暴发流行的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向相关部门报告;调查处置报告等形式。6。4,现场卫生学评价制度(1)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事件可能波及的场所均应该进行卫生学评价,包括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医院,教学场所和生活场所,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到的场所。(2)现场评估小组由多种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区卫生局,流行病学专家,食品营养,环境,饮水卫生专家等。(3)通过收集现有资料,现场考察,知情者访谈,快速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资料。收集的资料包括:卫生信息,人口学信息,发病,死亡,卫生服务设施,食品,水,环境日常生活必需品以及组织管理方面的资料等。(4)撰写现场卫生学评价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价依据,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符合准备和要求的情况,处理建议等;结合事件初期检测结果作出综合评价,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指挥部。6。5,调查取证制度(1)区卫生监督所在发现单位或个人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按照《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予以立案调查。(2)调查取证,应当遵循合法,客观,全面,及时的原则,所有证据必须经过查证核实。(3)卫生监督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进行调查取证。案件的调查取证,必须有两名以上卫生监督人员参加,并应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对调查过程中所涉及的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稳私,调查人员应当保守秘密。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与本案的利害关系的,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承办人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回避申请由区卫生监督负责人决定。(4)询问当事人或证人,区卫生监督人员应当当场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经核对无误后,调查人员和被询问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的,被询问人拒绝签名,调查人员应在笔录上注明情况。(5)卫生监督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陪同检查,并当场制作现场调查笔录。笔录经核对无
本文标题:雨山区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试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1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