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战争与核污染周细平周小雯041123战争与核污染•引言:核武器的威力•核武器在几个现代战争中的使用•核武器所造成的环境危害•未来战争:失能武器战•人类的明天:拒绝核武器,拒绝战争•核武器:除具备普通炸弹的破坏效应之外,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电磁脉冲等是核武器区别于常规武器的五大破坏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放射性沾染才是最严重的危害。在科学界,提出了更具毁灭性也更为恐怖的第六大效能,那就是“核冬天”—对地球气候的改变。核冬天—对地球气候的改变•核冬天,也称为TTAPS(五位科学家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理论,是于1983年10月31日在华盛顿召开核战争以后的世界—关于核战争带来的长期的全球性生物学后果讨论会”上由五位科学家提出的。在会上TTAPS小组联名发表了题为“核冬天:大量核爆炸造成的严重后果”的报告,并于1983年12月23日公开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毁灭性效能起源于两大因素:1)地爆产生的核尘埃;2)核爆炸后的遍地的烟灰。•核冬天,是科学家们假设在一场大规模的全面核战争中,由于核弹的爆炸在短时间内产生的数百亿吨的尘埃和烟石把地球团团地笼罩起来,隔断阳光照射,引起内陆和海洋气温骤降,造成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不见天日的黑暗和极度严寒,这种恶劣的气候使植被的光合作用中断,导致各种动物、植物的死亡和枯萎,其中也包括人类。•核冬天将造成严重的后果:(1)庄稼无收、植物难存。在遭到核打击后,覆盖地球和海洋的植物要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数年或更长时间;(2)陆地上的动物难以活命;(3)海洋生物锐减;(4)“生物圈”遭破坏,人类将遭受灭绝的威胁。••据资料记载,全世界现存核武器,其杀伤力可超过或等于100万个广岛原子弹。按人均摊派,每人有3t梯恩梯(TNT)当量,其威力至少可以将地球毁灭50次。美国国防部《核态势评估报告》明确将俄罗斯、中国等7个国家列为核打击目标。这就是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无时无刻不是处在核武器的威胁与恐怖之中,核威胁依然不容忽视。什么是贫铀弹•贫铀又称贫化铀(depleteduranium,DU),是提炼用于制造原子弹及核燃料过程中的一种核废料,是具有低度放射性的有害物质。贫铀弹是指以贫铀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炸弹、炮弹或枪弹。然而,贫铀弹所谓的“贫”只是相对于原子弹而言、对人类和环境来说它仍是不折不扣的核武器。贫铀弹的危害•对环境的第一污染来自炸弹爆炸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气溶胶。由于贫铀属于内照射放射性核素,所以必须进入人体内才能造成损伤效应。贫铀弹爆炸后在周围环境中形成了高浓度的气溶胶,再通过呼吸道进入人或动物体内,造成危害。贫铀弹(DU)内污染的特点•(1)受暴露的人群复杂。在遭受DU弹袭击的人群中,除冲突双方的士兵外,还有大量的无辜平民,其中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而他们对铀的敏感性有可能更高,更易受到贫铀污染的伤害,如造成免疫损伤。•(2)短期内释放量大。DU弹袭击时,在短期内有大量的DU释放到环境中,而在铀作业时可释放到环境中的铀是控制在摄入量限值以下,即使在事故的情况下,释放铀的量超过摄入量限值,其总量也不可能达到DU弹袭击时的情况,涉及的人员也是有限的。•(3)造成内污染途径特殊。DU弹片致伤造成伤口的污染是DU所致内污染的主要途径,其污染量取决于致伤面积的大小、伤口部位血管受损的严重性、滞留在伤口处弹片的数量及其大小、受伤部位的弹片是否可被即时行切除手术等多种因素。•美国是最早研制和装备贫铀弹的国家。目前,世界上至少已有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贫铀。核武器在战争中的使用•1945年8月6日,美国对日本的广岛实施了世界上首次的核袭击。其原子弹威力当量相当于1.7万tTNT.爆炸时,爆心投影点1000m范围内的建筑物,瞬时间腾起熊熊烈火。12km2内建筑物全部摧毁,爆炸引起的炽热的狂风席卷全城,翻滚的浓烟笼罩全城,高达几亿摄氏度的高温,热浪以4865km/h的高速荡涤一切。钢筋水泥建筑顷刻间崩塌,城中心区木板结构的建筑被大火吞没、荡平。•1945年8月9日,美国对日本的长崎实施第二次核打击,威力当量相当于2万tTNT。由于长崎地形地貌较广岛有差异,破坏略低于广岛。但是,核袭击仍使长崎68%的工厂毁坏,11km2内的房屋全部摧毁,死亡2.37万人,受伤4.3万人,死伤占全市人口的29%。全市街道狼藉、横尸遍地,有报告说“三菱钢铁厂房坚固而复杂的构架均扭弯曲屈如软糖状,大小树木均被炸去枝叶或连根拔起或自树干处折断”。就此悲惨之状而言,如果发生全面核战争,对整个地球环境的破坏可想而知。贫铀弹在战争中的使用•首次实战使用:1990年的“沙漠风暴”中首次实战使用战争中,美军和英军共发射了上百万枚贫铀弹,共有约320吨贫铀遗留在战场。•首次大量使用:1991年的海湾战争,使用了94万发,使伊拉克的坦克部队在短时间内遭毁灭性的打击。•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贫铀弹再次被使用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共发射了约31000枚贫铂弹,有近30吨贫铀被遗留在狭小的科索沃战场。核武器所造成的环境危害---------危害仍然存在•原子弹爆炸•核化次生灾害•海湾战争•“巴尔干综合症”危害仍然存在:原子弹•众所周知,核武器是杀伤力巨大的毁灭性武器。1945年,广岛和长崎被美国投了原子弹,当时没有人知道其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究竟会持续多久,也不清楚需要采取哪些清洁措施。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后,房屋62.8%被毁,炸死10.17万人,炸伤8万人,死伤人数占全市人口的35%以上。在一些没有外伤的人中,数天之后腹泻带血,在数周、数月、数年中相继死去。经解剖验血,其血液中的血球几乎不存在,骨髓逐渐坏死,呼吸道及胃肠粘膜发炎,此病即被称为“原子病”。有些人在以后的20年中饱受折磨,痛苦地缓慢死去。人且如此,动物、植物当然在劫难逃。危害仍然存在:核化次生灾害•核化次生灾害战争中对敌方化学设施或核设施的破坏,能引起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的突然泄漏,导致大范围的环境化学污染和核辐射污染,称之为核化次生灾害。例如,印度博帕尔事故产生的有毒气体,扩散而积达50平方公里;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的化工基地潘切沃遭打击,产生的次生化学危害使整个东南欧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有毒气体甚至飘向西部的波黑,影响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危害仍然存在:海湾战争•自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南部地区癌症发病率增加了6倍,儿童癌症死亡率由战争前的2.3%增加到16.6%,增加了7.2倍;而参加海湾战争中的美军中有1/7-2/7的人患有海湾战争综合症;有一支负责清除战后海湾地区贫铀污染的队伍,在事后均被检查出肾和呼吸道疾病,尿铀水平高出正常值2000%。由此可见,贫铀武器在战争中的应用,不仅直接造成参战人员体内放射性铀伤害,并通过环境污染进而造成对其他人员健康的危害。•经测定,海湾战场上的核辐射水平比正常场地高出约35倍,被贫铀弹击毁的坦克残片上的核辐射比正常高达50倍。不仅如此,由于被贫铀弹击中的目标燃烧后变成尘埃,随火焰升到高空,随风扩散到很远,形成越境传播,造成大面积贫铀污染。据调查,战区及其附近的沙漠已经布满了具有放射性和化学毒性的尘埃,说明该地区受到的贫铀污染是极其严重的。另外,有些放射性核素半衰期极长(例如铀238是4.51X109年),预示着该地区受到的贫铀污染将是极其持久的。危害仍然存在:“巴尔干综合症”•2000年最后一天,意大利媒体传出令人不安的消息:曾参加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军事行动的7名意大利士兵患不治之症相继死亡。舆论认为,在过去的一年里被病理学家称为“巴尔干综合症”的疾病就是这几名士兵死亡的“罪魁”,而“巴尔干综合症”的病源,很可能就是北约向南联盟土地上投放的贫铀弹。英国生物学家科格希尔认为,美国战机在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期间投下的贫铀弹,己经使巴尔干地区白血病和癌症患者明显增多,这一问题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趋于严重。未来失能武器战•在未来的战争中,应禁止使用可能回造成人员大量死亡、设施大规模破坏以及环境严重污染的作战手段和方法。在必要时可使用失能武器。•失能武器,又称非致命武器,是指针对人员、武器装备、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通过“软杀伤”或“软破坏”攻击,使人员失去作战能力,武器装备失去作战效用,基础设施不能正常发挥效用,从而阻止或限制敌方作战行动的一类武器系统。如破坏神经系统的化学战剂、致幻剂、失横剂;用来破坏侦察预警系统的电磁脉冲武器;使车辆、飞机不能行动、起飞的纠缠剂、润滑剂;用来破坏CI系统的计算机病毒等。今天的努力•1992年12月联合国通过的《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目前已获65个国家的批准并于1997年4月正式生效。但愿通过长期和艰苦的努力,不再由于战争破坏地球一一我们的家园。人类的明天拒绝核武器拒绝战争
本文标题:战争与污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28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