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文化事业管理》第六篇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讲解
第六篇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一、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HR是humanresource的缩写,是指人力资源管理。戴夫·乌尔里克,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创者,他最早提出了“人力资源”(HR)的概念。在此之前,人力资源被叫做“人事管理”(humanmanagement)。乌尔里克认为,现在唯一剩下的有竞争力的武器就是组织,因为那些传统的竞争要素,如成本、技术、分销、制造以及产品特性,或早或晚都能被复制,它们无法保证你就是赢家。HR的定义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一)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特点1、人力资源的特征生理性能动性持续性时效性时代性2、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特性(1)复杂性(2)系统性(3)先进性3、我国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现状较大的人才需求与低素质人口比重过大并存人力资源丰富与人力资本短缺原因:有效教育培训不足,供给不足,人力资源经济性不强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与方法1、现代人力资源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工具人————经纪人———社会人——复杂人“大棒式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管理科学两者的区别:P272(1)管理视角不同……(2)管理层次不同……(3)管理焦点不同……(4)管理深度不同……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选人用人育人3、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方法(1)人力资源规划(2)满足人力资源需要(3)绩效考核:行为评定法、目标管理法◆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HR(humanresource)工作的航标兼导航仪(2)招聘与配置——“引”和“用”的结合艺术(3)培训与开发——帮助员工胜任工作并发掘员工的最大潜能(4)薪酬与福利——员工激励的最有效手段之一(5)绩效管理——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结局(6)员工关系管理——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六种:(1)“抽屉式”管理“抽屉式”管理是一种通俗形象的管理术语,它形容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桌的抽屉里,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工作规范,在管理工作中,既不能有职无权,也不能有责无权,更不能有权无责,必须职、责、权、利相互结合。有如下五个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由企业各个部门组成的职务分析小组第二步:正确处理企业内部集权与分权关系第三步:围绕企业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职责权限范围第四步:编写“职务说明气“职务规格”、制定出对每个职务工作的要求准则第五步:必须考虑到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相结合。(2)“危机式”管理美国企业界认为,如果一位经营者不能很好地与员工沟通,不能向他的员工们表明危机确实存在,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信誉,因而也会失去效率和效益。为改变状况,美国企业较为重视推行“危机式”生产管理,掀起了一股“末日管理”的浪潮。(3)“一分钟”管理目前,西方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一分钟”管理法则,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内容为一分钟月标、一分钟赞美及一分钟惩罚。(4)破格式管理在企业诸多管理中,最终都通过对人事的管理达到变革创新的目的。因此,世界发达企业都根据企业内部竞争形势的变化,积极实行人事管理制度变革,以激发职员的创造性。90年代初起,日本、韩国发达企业着手改革人事制度,大力推行根据工作能力和成果决定升降职员职务的“破格式”的新人事制度,收到了明显成效。(5)“和拢式”管理“和拢”表示管理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在管理中,欧美企业主要强调个人奋斗,促使不同的管理相互融洽借鉴。它的具体特点是: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自我组织性。波动性相辅相成性个体分散与整体协调性韵律性(6)“走动式”管理这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种创新管理方式,它主要是指企业主管体察民意,了解实情,与部属打成一片,共创业绩。◆伦敦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终身雇员制鼓励创新知识共享◆纽约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三)职业化与职业经理人1、职业化的产生背景★什么叫职业化?简单的讲,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讲包括: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内容。◆职业化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是职业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化的中最根本的内容.如果我们把整个职业化比喻为一棵树,那么职业化素养则是这棵树的树根。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评出了9条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的体现在做事情的章法上,而这些章法的来源:(1)是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形成的,(2)是在企业规章制度要求的,(3)是通过培训、学习来形成的,当我们进入一家公司,对公司的评判首先就是对公司员工所表现的行为规范的评判。通常,企业通过监督、激励、培训、示范来形成公司统一的员工行为规范。3、职业化技能:是企业员工对工作的一种胜任能力,通俗的讲就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来担当这个工作任务。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1)是职业资质:A、学历认证:学历认证是最基础的职业资质,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等,通常就是进入某个行业某个级别的通行证。B、资格认证:资格认证是对某中专业化的东西的一种专业认证,比如会计,就必须拥有会计上岗证、其次就是注册会计师资格认证,做精算的,就要拥有精算师资格证书.C、社会认证:通常就是你这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比如你是某个行业著名的专家,学者,即便你没有证书认证,但是社会承认你,这就代表着你在这个行业这个领域的资质。我们也把这种认证称为头衔认证。(2)行业通用管理能力:每一个人,在企业中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必须与上司、下属、同事等交往,形成一系列的关系链,在这些关系链中,必然就产生了向上级的工作汇报、向下级的任务分配,以及同事之间的沟通、协作与配合,同时,一个员工还必须对自己进行有效管理,时间的管理、心态的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这些都是通用的管理能力。2、职业经理人的形成机制◆职业经理人的概念一般认为,将经营管理工作作为长期职业,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掌握企业经营权的群体就是职业经理人。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曾制定有《职业经理人职业标准》,首次对该职业做了定义,即运用全面的经营管理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独立对一个经济组织(或一个部门)开展经营或进行管理。标准规定该职业共设职业经理人和高级职业经理人两个等级。李开复唐骏何经华万明坚职业经理人特性常规意义上的企业经理,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根据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找出部门工作目标,拆分成任务,通过调动资源,进行有效授权,并对目标实现的情况负责;二是要带出一支队伍,培养帮助指导下属(从现象找本质),进行大量的在职培训,提升部门的整体水平。职业经理是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的社会阶层,一般具有五方面特性:其一为良好的职业操守,能达到职业道德和专业规范的要求;其二为成熟的职业心态,能较好地把工作热情和务实作风结合;其三为明确的专业分工,能够拥有专业优势;其四为受薪阶层,通过自己的管理经验与技能参与社会交换获得报酬;其五为可变动性或曰可替代性,即能够进入人力市场并合理流动。3、职业经理人是文化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职业化的作用体现在,工作价值等于个人能力和职业化程度的乘积,职业化程度与工作价值成正比,即:工作价值=个人能力×职业化的程度二、文化产业人力资源运作表现(一)人力资源运作层次1、基础性工作——建设人力资源运作体系(287)2、例行性工作——管理日常事务3、拓展性工作——提供增值服务(二)全面HR管理与全员培训1、HR管理链条2、团队建设3、全员培训(1)新员工培训:企业概况、员工守则、财务制度、实地参观、上岗培训(2)岗中培训:新技术演示等(3)延伸培训:如外派留学
本文标题:《文化事业管理》第六篇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5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