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崤之战《左传》需要了解的背景:1、“传”是什么意思?“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2、《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3、《春秋》记事太简,于是有三本为这部经书作解释的“传”,除《左传》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4、所谓“春秋无义战”(孟子)。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曾发生过许多次战争。“崤之战”的历史背景。关于此次战争,《春秋》经文有关记载很简单:(鲁僖公)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夏,四月,辛已,晋人及姜戎几秦师于崤。癸已,葬晋文公。这段文字经过左丘明“传注”,秦晋崤之战、当时各诸侯之间的斗争,就被描写得具体生动、有声有色了。关于历史背景,补充说明以下两点:1、“秦晋之好”。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时,曾得到过秦穆公的帮助,并娶穆公之女为妻。后回国,晋强大起来。2、崤之战前二年,秦穆公争霸,秦晋联合围郑,郑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有一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记载的就是这件事。4、后来秦背弃晋,私自与郑结盟。并派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控制了郑国,又用以对付晋国。从此,秦晋结怨,关系开始破裂。5、晋文公去世,秦为与晋争霸,攻郑,秦攻郑要越过晋国,晋乘机伏击,于是发生了秦晋崤之战。在作战之前……冬,晋文公卒。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⑴;出绛,柩有声如牛(2)。卜偃使大夫拜(3),曰:“君命大事(4),将有西师过轶我(5);击之,必大捷焉。”注释:⑴庚辰:晋文公死后的第二天,据推算为十二月初十日。殡:殡葬。曲沃:晋国的旧都,也是晋君祖坟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县东)。(2)柩(jiù):装有尸体的棺材。“柩有声如牛”,是一种迷信传说。(3)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大夫,姓郭名偃。大夫:此处泛指当时参加晋文公殡丧的官员。(4)大事:指军事。(5)西师:西方的军队;秦国在晋国之西,故此处指秦军。轶(yì):本意是后车超过前车;此处“轶”与“过”连用,作“越过”解。晋国位于秦国、郑国之间,秦攻郑必经过晋国。翻译: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如同牛鸣。卜筮官郭偃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将会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国国境而过,趁机攻打,必大获全胜。”春秋各国形势图内容结构全文叙事的线索是——秦军东征。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一、(1)蹇叔劝谏、哭师;二、(2)王孙满观师;(3)弦高犒师三、(4)皇武子逐客;(5)先轸论战;四、(6)文赢纵囚;(7)阳处父追孟明(8)秦伯哭师。第一段蹇叔劝谏需要掌握的词语和内容。1、翻译。正音:骰(xiáo)蹇(jiǎn)悖(b)与(yù)师词语:无乃(恐怕)不可乎!其(难道)谁不知?吾见师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出而不见其人也!句式:尔何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译为“你懂什么!”词类活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师以袭远(形容词用如名词,远方的国家。)秦师遂东(方位名词用如动词,向东进军。)2、补充注释:(1)杞子:秦国大夫。按: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秦、晋联合出兵攻郑,郑国大夫烛之武说服了秦穆公,拆散了秦、晋的联盟,秦国单独同郑国构和。秦穆公在撤军时,怕郑国为晋国所灭,故派秦国三个大夫杞子、逢孙、扬孙领兵留守郑国。(2)劳师:。非所闻也:不是我听说过的,即我没听说过这样做能成功的。蹇叔委婉的口气,实际是不赞成。(3)远主:指郑君。(4)之:指秦军侵郑的企图。(5)无所:没有所得;一说指用兵不合道理。(6)悖(bèi)心:悖逆之心,怨恨之心。(7)孟明:秦国大夫,姓百里,名视,字孟明,是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国大夫,姓西乞,名术。白乙:秦国大夫,姓白乙,名丙。孟明视、西乞术、白乞丙三人,都是秦国的将帅。(8)东门:指秦国都城之东门。按:秦国自德公开始,定都于雍(在今陕西风翔县南),故东门即雍之东门。(9)孟子:即孟明。(10)入:回来。蹇叔说:“不见其入也”,是预言秦师必败。(11)中寿:古代把人活到六七十岁,称为中寿。但说法不一:有说六十为中寿,有说七十为中寿,还有说百岁为中寿。蹇叔当时大约七八十岁,已经过了中寿的年龄。(12)拱(gǒng):两手合抱。秦穆公因蹇叔哭师出语不祥,故骂蹇叔早就该死了。(13)蹇叔之子:本文未提其名,司马迁认为西乞术、白乙丙即蹇叔之子(见《史记·秦本纪》)。(14)必于殽:一定在殽山。殽,同“崤“,山名,在河南洛宁县北。(15)二陵:两个山头。殽山二陵相距三十五里,故称“二陵”。(16)南陵:南面山头。夏后皋:夏代的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后,国君。(17)北陵:北面山头。文王:即周文王。(18)尔骨:你的尸骨。(19)遂东:向东进发。遂:就。3、分析理解。思考1:赛叔判定秦师“必死是间”的根据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什么性格?明确:根据是他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停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干里,其谁不知!”结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襄叔的分析表现了他的料事如神,他不顾被嘲弄的耻辱和杀身的危险,用哭师的形式冷谏,使人感受到了一个老臣的忠诚、慈父的悲切和智者的执著。思考2:课文写了秦穆公的哪些言行?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明确:写了秦穆公的一“访”一“辞”一“骂”,表现了他贪婪虚伪、刚愎自用的性格。騫叔劝谏穆公。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秦军长途跋涉偷远方的郑国很劳苦,而郑国一定会有防备,以逸待劳。2“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既然郑国会和悉秦军此次行动,秦军就无用武之地,这样秦军内部就一定会上下不齐心,产生违背纪不服约束的情绪。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这里要注意;“谁”虽为泛指,实际上指的是晋国。下文“晋人御师必于肴”可证。指出:秦军偷袭郑国,会遭到晋国伏击。(2)騫叔哭孟明等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预见此次秦军出征必败。(3)騫叔哭送其子。——“晋人御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进一步指出,晋军必定在肴地伏击秦军,秦军此次出征会以失败告终。騫叔这三段话表现出他稳健持重、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的思想性格。4、騫叔这三段话的目的何在?其语气有何不同?直接、间接地谏劝穆公,阻止秦军这次错误的军事行动。但以不同的说话对象,其语气有别:(1)谏穆公:冷静分析、用语委婉。(2)哭孟明:感叹语气。(3)子:语气更重,一片亲情,洋溢于言表。5、秦穆公又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用几个词语概括)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态度:访――辞――使出师--诅咒思想性格:野心勃勃、利令智昏、刚愎自用。第二段王孙满观师需要掌握的内容:1、正音:胄(zhu)乘(shèng,兵车)者三百(shèng,辆)词类活用:①左右免胄而下:(方位名词用如动词,下车步行)②入险:(形容词用如名词,险要的地方。)2、补充注释:(1)王孙满:周共王的玄孙。(2)轻:轻狂放肆。(3)寡谋:缺少谋略。脱:粗疏,随便,即粗心大意。(4)险:险要地方,指殽山地区。3、翻译:(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4、分析理解。(1)思考:王孙满判定秦师“必败”的根据是什么?明确:根据有二:一是“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二是“入险而脱,又不能谋”。(2)思考: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塞叔说秦师必败,王孙满小孩子也说必败,不谋而合,进一步反映了秦师必败无疑。同时,也显示了“尚幼”的王孙满的聪明才智。4、补充注释:(1)王孙满:周共王的玄孙。(2)轻:轻狂放肆。(3)寡谋:缺少谋略。脱:粗疏,随便,即粗心大意。(4)险:险要地方,指殽山地区。5、翻译(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6、分析理解。思考:王孙满判定秦师“必败”的根据是什么?明确:根据有二:一是“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二是“入险而脱,又不能谋”。思考: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塞叔说秦师必败,王孙满小孩子也说必败,不谋而合,进一步反映了秦师必败无疑。同时,也显示了“尚幼”的王孙满的聪明才智。课文第三段弦高犒师学习重点:1、正音:犒(kào)腆(tiǎn)遽(jù)2、句读: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3、词语:①吾子(尊称对方,可译成:“您”)②为(介词,读wei)从者之淹行则备一夕之卫(动词用如名词,保卫工作)4、多义词:①遇之(他们,指秦国军队,代词)②为从者之淹(取消句子独立性,机构助词)③居则具一日之积(的,结构助词)补充注释:(1)牛十二:即十二头牛。(2)出于敝邑:经过敝国。(3)从者:跟从的人,部下,此指秦军。(4)不腆(tiǎn):不丰厚。(5)淹:久,指秦军在外行军很久。但也有解作“留”,指秦军留居郑国。(6)居:住下。积:供给品,给养,即每天食用的米、菜、薪、刍(马吃的草料)之类。(7)遽(jù):立即。4、翻译: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5、分析理解1、本段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的商人的形象。当发现祖国遇到危险时,弦高立即舍弃私利为过解忧。他的机智勇敢体现在哪几方面?明确:两个方面:①当机立断,随机应变。一方面自称奉郑君之命来犒劳秦师,一方面又迅速派人向国内报告。②从容镇定,言辞得体。他向秦军主帅说出一段貌似谦恭、实则强硬的言辞,很符合一个“使者”的身分,使秦军对郑国早已准备与之周旋深信不疑。2.这段描述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1)印证了蹇叔的论述:“师之所为,郑必知之。”(2)表现郑国内部团结一致、上下齐心,说明秦军偷袭郑国不会取得成功。课文第四段皇武子逐客学习重点:1、正音:圃(pu)脯(fu)饩(xi);囿(you)2、虚词:使皇武子辞焉(兼词,于之,向他们)为吾子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围也”中的“之”用法同此)将行也3、词类活用:束载(动词用如名词,装载之物)秣(名词用如动词,喂草料)马以闲(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闲暇)4、省略句:郑穆公使(人)视客馆(省宾语)(郑穆公)使皇武子辞焉(省主语)桔子奔(于)齐,逢孙、杨孙奔(于)宋(客介词)(秦师)灭滑而还(省主语)补充注释:(1)郑穆公:名兰,文公庶出的儿子,为郑国第九君,在位二十二年。使视:派人察看,指察看杞子等人的动静。杞子、逢孙、扬孙三人就在郑国的客馆中。(2)束载:捆扎行装;一说是整顿车乘。厉兵:磨砺武器。秣
本文标题:54崤之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6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