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一】语音篇1、声调的变化。古代:平、上、去、入现代:阴、阳、上、去【一】语音篇2、韵母的变化。《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语音篇2、韵母的变化。《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二】词汇篇1、词形的变化。单音节向多音节(主要为双音节)转变2、词义的变化:①词义的扩大②词义的缩小③词义的转移④词义的色彩词义的变化(1)词义扩大。“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2)词义缩小。“丈夫”,“宫”:古为“房屋”,今为“宫殿”。(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如“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耳闻不如目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常用古今异义词(25例)卑鄙:古,出身低微,常作谦辞,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今,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贬义。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今,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处分:古,处理,安排,如“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今,作出处罚决定。从事:古,一般属官,名词,如“其后用兵,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今,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地方:古,两个词。地,土地;方,方圆,如“地方五百里”;今,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非常:古,①不寻常,如“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②意外变故,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今,程度副词。逢迎:古,迎接,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故事:古,旧事,前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绝境:古,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慷慨:古,理直气壮,意气激昂,如“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倾动”今,不吝惜。妻子:古,指妻子儿女,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夫妻之间的女方。其实:古,它实际上,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亲戚:古,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亲属朋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童子:古,童生,指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无论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今,男孩子,儿童。无论:古,不用说,如“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可怜:古,可爱,如“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今,值得怜悯,怜悯。牺牲:古,祭祀用的牛羊等,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为正义事业而舍弃利益或生命。下车:古,官吏初到任,如“衡下车,治威严”今,从车上下来。向来:古,从前,刚才,如“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今,一向,一贯。形容:古,形体容貌,如“形容枯槁”;今,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用心:古,思想意识的活动,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今,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智力:古,智谋或力量,如“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今,智能。中国:古,中原地区,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三】语法篇1、语序的变化(文言特殊句式)2、句式的变化(判断句、把字句)3、词类的变化(词类活用)【三】语法篇1、语序的变化(文言特殊句式)①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④自古及今,未之有也。【三】语法篇1、语序的变化(文言特殊句式)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③彼且奚适也?《逍遥游》④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三】语法篇1、语序的变化(文言特殊句式)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②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③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三】语法篇1、语序的变化(文言特殊句式)①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②唯利是图③唯命是从④唯才是举【三】语法篇1、语序的变化(文言特殊句式)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传》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③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④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三】语法篇2、句式的变化(判断句、把字句)【三】语法篇3、词类的变化(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动词、使动、意动动词:作名词、动词、使动、意动、为动词类活用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项王军壁垓下项王则夜起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词类活用(1)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项王军壁垓下项王则夜起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词类活用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六王毕,四海一骊山北构而西折辇来于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族秦者秦也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能守其土,义不赂秦词类活用(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六王毕,四海一骊山北构而西折辇来于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族秦者秦也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能守其土,义不赂秦词类活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负而前驱函梁君臣之首仓皇东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驼业种树鸣鼓而聚之词类活用(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负而前驱函梁君臣之首仓皇东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驼业种树鸣鼓而聚之词类活用风乎舞雩曾皙后垣墙周庭乳二世前辟四窗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词类活用(4)风乎舞雩曾皙后垣墙周庭乳二世前辟四窗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应考策略积累一定的量的文言词汇,特别是新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掌握、理解和推断常见的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1.联想推断。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2.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采用互文的修辞修辞形式,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属对仗,“忠”与“贤”相对,“用”与“以”相对,应为同义,所以,“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3.辨析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为对仗句,“据”与“雍”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4.语法推断。根据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如“怀信侘傺”,“怀”为动词,处在谓语位置,“信”处在宾语的位置,应为名词,“忠诚”的意思。5.语境推断。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可借助句子本身和上下文两种语境推断。如“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根据前文可推知其“言”为叙述之意。“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联系全篇及背景看,这句中的“言”可理解为“记载”。下列表示数目的词语可以分成哪几类?1.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礼记·大传》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4.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5.其实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上》6.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7.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荆楚岁时记》8.展开看之,乃二百单五年事。《三国志平话·上》9.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10.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治平篇》
本文标题:古今言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6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