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药》评点吴中杰教学目标1、了解“评点”这一传统阅读和评论文学作品的方法。2、学习多角度评点小说的技巧,借助“评点”领会小说深刻的主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理解小说原文,初步掌握多角度评点小说的方法。难点:借助“总评”领会《药》的主题。吴中杰简介•吴中杰: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5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汕头大学客座教授,系学术委员会委员,系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吴中杰简介•研究范围包括:文艺理论、鲁迅研究、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当代文学评论。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论鲁迅的小说创作》(与高云合作)、《论鲁迅的杂文创作》、《鲁迅文艺思想论稿》、《鲁迅传略》、《海上文谭》(与高云合作)、《文艺学导论》、《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1900-1949:中国现代主义寻踪》(与吴立昌合作主编)、散文集《人生大戏场》、《海上学人漫记》等。简介一些知识•评点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评论方法。•评点包括:1、眉批2、夹批3、回前总评4、回末总评5、双行夹批教师简介“旁批”。本文的旁批是从几个角度展开的?•旁批是通过对作品的关键或精彩之处加以点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引导读者体会作者的用心所在。它可以是对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的评点,还可以是对作品主题和表现手法的评论。•本文旁批的角度:1、环境描写2、人物描写3、情节发展4、作品主题5、表现手法作者是如何评点本文的环境描写的?从文中举例谈谈它的作用。•原文开始那段关于秋天后半夜场景的描写(“乌蓝”的天、“青白”的光、“灰白”的路),作者的旁批是“背景描写,着墨无多,而阴冷色调全出,为本文定下了基调”。寥寥数语,就将这段文字的意图、作用和精妙之处传达出来了,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意图以及作品意旨。•小说最后写“分外寒冷”的天气、“支支直立”的枯草、“愈颤愈细,细到没有”的声音和“铁铸一般站着”的乌鸦,突出气氛死亡悲凉和阴冷。作者的评点是:“但乌鸦并不如夏大妈所企望那样的飞上坟顶,而是……留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有画龙点睛之效。这样的文字还有“丁字街口是杀人的刑场,真是写得鬼气森森”、“虚写杀人场面,实写看客的动态”、“此处写景即是写情”等等。关于“安特莱夫式的阴冷”•首先,安特莱夫作品的情节往往具有深刻的悲剧性。•其次,安特莱夫描写人物总是着力刻划他们暗淡的生活和烦闷的内心世界。•作品情节的悲剧性质,人物内心的烦闷和生活的暗淡,以及忧郁恐怖的艺术气氛,这就构成了安特莱夫“神秘幽深”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评点本文的人物描写的?从哪几个角度展开的?从文中举例谈谈它的作用。•本文评点的人物描写,主要是从人物言行、心理等角度展开。如小说开头,写华老栓夫妇准备去买人血馒头,华大妈从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才掏出一保洋钱,老栓接过来后“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这中间的“掏”、“抖抖的”、“按了两下”,作者旁批道:“一生的积蓄,如何能不慎重!”意味深长,让人既感受到华老栓夫妇生活的贫苦,又感叹他们的洋钱是多么来之不易。•再如小说写康大叔把馒头交给华老栓,一连用了六个动词“抢”、“扯”、“裹”、“塞”、“抓”、“捏”,生动地刻画了刽子手的贪婪、凶恶和华老栓的老实、胆小。这里作者旁批道:“老栓毕竟是老实人,所以不敢去接那东西。”此类文字还有:“两次写小栓的咳嗽,既点染氛围,也暗示老栓此行的目的”、“怀着希望而去,故有此神通之感觉”、“眼里闪出攫取之光者,盖即用人血馒头来换取他衣袋中之银元者也”、“只此一笔,就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情,真乃写作之高手”、“无聊的茶客,终日在茶馆里打发日子”、“两位老人的希望,全寄托在儿子身上”、“可见儿子所干的革命事业,连母亲也并不理解”……作者是如何评点本文的情节发展的?从文中举例谈谈它的作用。•在茶馆内茶客谈“药”一节,小说通过“花白胡子”一干人等对康大叔的追问以及他的回答来侧面展现暗线故事,在此作者适时评点道:“花白胡子低声下气的发问,引出了夏瑜的故事”,“作者选取这一情节,既显示出革命者的傲岸,也显示出他的孤寂”。通过这些评点,能够使读者更加明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脉络。作者是如何评点本文的作品主题的?从文中举例谈谈它的作用。•小说开头初次提到人血馒头,旁批是“革命者的鲜血,却被老实人买去当药用,这才显出悲剧的意义”,点出小说的悲剧色彩。再如,文章结尾部分关于“坟上”的“花环”,有这样的评点:“鲁迅说,他在瑜儿的坟上凭空添上一个花环,这的确与全篇的阴冷气氛不相适应”,使读者能够深入思考作者的用意。作者是如何评点本文的表现手法的?从文中举例谈谈它的作用。•比如,在康大叔出场时评点道:“此人用重笔描写,可见与众不同。”犹如,再说到坟场的坟堆“层层叠叠,宛若阔人家里祝寿时后的馒头”时,评点道:“这一比喻妙极,具有强烈的讽刺性。”这些旁批都是对小说表现手法的评点,使读者能迅速明了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简介“总评”。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主题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作简要分析。•总评是对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进行集中的分析和评价。•本文线索:•1、明线(主线)突出地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2、暗线突出地描写了革命者的悲哀。•本文主题:•表现革命者不为群众所理解的悲哀。1、这篇评点,采用了旁批和总评的评点形式。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对原文进行点评的?评点角度:环境;人物;情节;表现手法;作品主题3、仔细阅读原文中环境描写的地方及评点,说说这样评点的效果。环境描写本身不多,点评更是寥寥数语,然而却把原作者的文字意图、作用和精妙之处传达出,有画龙点睛之效。4、仔细阅读“总评”,并说说总评主要从什么角度撰写的?作者在总评时,先理清前任对小说主题的误解,再提出《药》的主题是什么,然后道出原作者设计两条线索的良苦用心。另外,总评还对一些争论和疑点进行梳理,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5、原文共写了哪些人物?作者对这些人物分别是怎样评点的?通过这些评点能否准确地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华老栓:一个勤劳善良又愚昧麻木的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夏瑜:一个既英勇不屈又严重脱离群众的年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康大叔:一个凶狠贪婪为统治阶级效劳屠杀革命者的刽子手。茶馆里的茶客们:一群无聊落后不觉悟的小人物,当时社会意识的群体反映。6、找出本文对表现手法进行点评的地方,品味其妙处。如:对原著中的构思,结构线索,背景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都有简洁而独到的评点。7、《药》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他的作品《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共有三部小说集,它们分别是《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在小说中,对处于社会底层贫苦而愚昧的群众,鲁迅多采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本文标题:《药》评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6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