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15第一章 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14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REPORT★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第一节 科技体制改革一、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三、推进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四、深化科技评价奖励制度改革五、加快推进科技管理基础制度建设第二节 企业技术创新一、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三、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第三节 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一、高校研发体系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三、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四、新型研发组织第四节 协同创新一、促进产学研合作二、加强科教结合三、完善军民科技融合机制第五节 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一、技术市场二、生产力促进中心三、科技企业孵化器四、大学科技园五、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六、科技评估第六节 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三、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四、促进创业第一章第一章 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6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4★2014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REPORT★当前,中国正处于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2014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系统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头支撑;新型研发组织发展迅猛,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军民科技融合机制不断完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更加有效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加快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办发〔2015〕46号),科技体制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大大增强,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技管理基础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科技宏观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加快完善和落实创新政策,构建激励创新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第一节科技体制改革一、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话语权。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国家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相关专家咨询组中产业专家和企业家应占较大比例。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国家科技规划要聚焦战略需求,重点部署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关键领域研究,竞争类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方向、技术路线和要素配置模式由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学校和科研17第一章 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14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REPORT★院所实施。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壮大技术交易市场。优化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按功能定位分类整合,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建立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机制。探索在战略性领域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新模式,整合形成若干产业创新中心。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中央以科技计划改革为突破口,带动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由科技部、财政部研究制定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方案》)。改革重点包括:◎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政府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而是抓战略、抓规划、抓布局、抓监督,主要负责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宏观管理。科研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由规范化的专业机构负责,专业机构将采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并要接受监督、审核、评估。主要对现有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进行改造,形成若干符合要求的专业机构。◎优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提出新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主要包括五类计划: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强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增强中国源头创新能力。二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产业化目标,在设定时限内进行集成式协同攻关,解决国际科技竞争中“卡脖子”问题。三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的瓶颈问题。将整合科技部管理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有关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形成。四是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通过风险补偿、后补助、创投引导等方式,按照市场规律引导、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五是基地和人才专项,加强科研条件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打造国家科技创新高地,支持创新人才和优秀团队的科研工作。18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4★2014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REPORT★◎搭建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再造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一是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建立由科技部牵头,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联席会议,加强统筹规划。共同制定议事规则,负责审议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布局与设置、重点任务重点专项的设置、专业机构的遴选择优等事项。二是依托专业机构管理项目,将现有具备条件的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等改造成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由专业机构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受理各方面提出的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对实现任务目标负责。加快制定专业机构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专业机构的监督、评价和动态调整,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参与竞争,推进专业机构的市场化和社会化。三是设立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为联席会议的决策提供咨询和支撑,统一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提供决策咨询,对项目评审提出指导意见,对特别重大的项目组织评审。四是建立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实行“黑名单”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绩效评估通过公开竞争等方式择优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结果作为中央财政予以支持的重要依据。五是建立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定期评估,非因科学研究图1-1 图解《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资料来源: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19第一章 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14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REPORT★正常原因实施效果不好的,或者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就要及时调整或终止。六是完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为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宏观统筹和信息公开提供技术支撑,并主动向社会公开信息,接受公众监督。三、推进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2014年7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科技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要点》,推进高校科技评价改革。指标体系采用立体化架构、二维分类(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方式,对科技人员、创新团队、创新平台(机构、基地)、科技项目、学科评估五个方面的分类评价要点做出详细规定,涵盖创新质量、服务贡献、科教结合、创新文化等要点。在评价实践中,根据同一类对象的岗位、类型、特色,选择抽取相应的指标要点,组合形成分类指标体系,实施分类评价。四、深化科技评价奖励制度改革◎出台院士制度改革方案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由科技部会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制定的《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国办函〔2014〕86号)。方案在改革院士遴选机制、优化学科布局和年龄结构、规范兼职和待遇,以及完善退休退出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2014年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制修订了相关实施办法。◎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三评”)改革科技部、中央组织部会同11个部门和北京市召开两次“三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推进“三评”改革,减少评审数量、简化评审环节、规范评审时间并形成制度化。目前,评审项目已由336项减少到238项,减少了29%;全年评审时间从6个月下降到4个月,且时间相对固定。科技部加快制定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估指导意见;财政部在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开展绩效拨款试点,引导科研机构按照整体布局和科技战略规划自主发展;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科技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要点》,启动高校科技评价改革试点;中国科学院积极探索对研究所开展国际评估。“三评”改革,有效解决了科研人员疲于参加评审、科研机构忙于争取项目的问题,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了良好氛围,探索了科研机构稳定支持、周期性评估机制。20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4★2014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REPORT★◎不断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坚持“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程序”的原则,扩大优秀学术团体提名推荐,自然科学奖首次实现海外专家函审全覆盖,研究制订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暂行规定,公开评审、公众旁听、行业咨询等各项改革试点取得良好效果;研究修订《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社会力量设奖管理新模式。五、加快推进科技管理基础制度建设全面实行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制定的《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43号)。开通了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实名注册用户超过2万人,页面点击量达到2087万次,已有4.1万份科技报告向全社会开放共享。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建设全面推进,部署了全国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创新活动统计调查,已发布国家、区域、高新区、创新型城市等创新监测评价报告。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建设,现有国家科技计划全面实现全流程网上管理、信息公开和服务及电子监察。扎实推进中央财政科研项目数据库建设,已入库项目超过15万项,支撑跨计划、跨领域、跨部门的项目查重。优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环境。2014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要求力争三年内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研设施与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该意见规定:所有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仪器都纳入统一网络平台管理,建立完善科研设施与仪器运行和开放情况的记录,对科研设施和仪器的分布、使用情况和开放共享情况向社会公开。实行分类开放共享,按照科研设施和仪器的价值、功能等,建立分类开放共享机制。建立促进开放的激励引导机制,管理单位对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服务建立公开透明的成本核算和服务收费标准;将单位优先利用现有科研设施和仪器开展科研活动作为获得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重要条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共建国家重大科研设施,促进仪器设备使用的社会化服务;探索建立用户引导机制,鼓励共享共用。建立开放共享的
本文标题: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7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