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27会计学原理 第九章 会计报表
第九章会计报表第一节会计报表概述第二节资产负债表第三节利润表第四节现金流量表第五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目的要求1.了解会计报表的概念、作用、种类、编制要求。2.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含义、作用、理论依据、结构与内容、编制方法。3.了解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含义、作用、结构与内容。重点与难点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第一节会计报表概述一、会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一)会计报表的概念会计报表:总括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二)编制报表的目的—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我们已知道:经济业务发生后,首先,应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然后,在账簿中的有关账户进行登记。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属于日常核算。日常核算取得的会计信息,分散在众多的账、证之中,不能总括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有必要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将比较分散的账簿资料,加工整理,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以便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经济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凭证账簿报表使用者日常核算定期总结报告(三)会计报表的作用1.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投资和信贷决策2.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和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3.有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4.有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优化资源配置二、会计报表的分类(种类)(一)按经济内容分:财务报表和费用成本报表1.财务报表: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2.费用成本报表:总括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费用和成本情况的报表。如生产费用表、产品单位成本表等。(二)按编报时间分:中期报表和年度报表1.中期报表: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编制内容较少,包括最主要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中期报表包括:月度报表、季度报表、半年度报表。2.年度报表:以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编制内容最齐全,包括所有报表。报表的报出期限:月报—月度终了后6天内报出;季报—季度终了后15天内报出;半年度—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内报出;年报—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报出。(三)按会计对象状态分:静态报表和动态报表1.静态报表:反映会计对象在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年末)的相对静止状态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2.动态报表:反映会计对象在一定期间的动态过程的报表。如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生产费用表等。(四)按编报主体(单位)分:个别报表、汇总报表和合并报表1.个别报表:也称单位报表,由独立核算的基层单位编制的报表。2.汇总报表:由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机构,根据所属单位上报的报表和汇总单位自身的报表,整理汇总而编制的报表。反映某个行业或行政区划的经济活动的综合情况。一般按隶属关系,逐级汇总的方法编制。3.合并报表:由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根据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报表,通过合并编制的报表。旨在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母公司: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企业。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五)按报送对象分: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1.内部报表(对内报表):不对外报送,仅供本单位内部管理使用的报表。其格式、内容、编报时间等不作统一规定,完全根据内部管理需要,自行拟定。如费用成本报表等。2.外部报表(对外报表):向企业外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等)报送的报表。外部报表必须满足外部使用者的要求,其格式、内容、编报日期等,由国家统一规定。例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有关附表等。本章只讨论4张主要的对外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三、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自学)1.可理解性2.可靠性3.相关性4.完整性5.及时性四、会计报表编制的准备工作(自学)1.检查当期的经济业务是否全部登记入账,整理和调整会计分录。2.账证、账账核对,保证账证、账账相符。3.清查财产,账实核对,保证账实相符。4.编制“工作底稿”(格式见教材),进行试算平衡。5.结账,计算各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第二节资产负债表一、概念和作用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年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财务状况: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额、构成及其相互关系。资产负债表,是一种静态报表,按月编报。2.资产负债表的作用(1)反映企业的资产总额及其构成,了解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2)反映企业的负债总额及其构成,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3)反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构成,了解投资者在企业中所享有的权益。(4)通过前后期资产负债表的对比分析,了解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二、建立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该等式包含的经济内容,是形成本表项目的依据;•该等式的恒等关系,是建立本表左右平衡的依据;•本表,是该等式的具体化;•该等式,是本表的高度概括。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一)结构1.由表首和表体两部分构成。2.表首列示表名、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和货币计量单位四个要素。编制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3.表体列示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这可采用两种格式—报告式和账户式。(1)报告式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自上而下排列。其一般格式如下(或见教材):优点:便于编制多期的比较资产负债表。缺点:报表较长,不便于阅读;资产与权益的对应关系不直观。报告式资产负债表项目金额资产: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资产合计负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合计(2)账户式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分为左右两方,左方列示资产项目,反映资产的分布及存在形态;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反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及其构成;左右双方平衡相等。其一般格式如下(或见教材):优点:资产与权益的对应关系直观形象;便于对报表进行结构分析。缺点:不便于编制多期的比较资产负债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合计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资产: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非流动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资产总计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我国采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具体格式如下:资产负债表会企01表编制单位:年月日单位:元资产期末余额年初余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期末余额年初余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货币资金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应收票据应付票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款项预收款项应收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应收股利应交税费其他应收款应付利息存货应付股利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应付款其他流动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合计其他流动负债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合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非流动负债: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借款长期应收款应付债券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应付款投资性房地产专项应付款固定资产预计负债在建工程递延所得税负债工程物资其他非流动负债固定资产清理非流动负债合计生产性生物资产负债合计油气资产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实收资本(或股本)开发支出资本公积商誉减:库存股长期待摊费用盈余公积递延所得税资产未分配利润其他非流动资产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非流动资产合计资产总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二)内容及项目排列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项目,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以适当的顺序加以排列。1.资产项目按其流动性(变现速度)排列流动性大者列前,流动性小者列后,即按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的顺序排列。2.负债项目按其偿还期排列偿还期短者列前,偿还期长者列后,即按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的顺序排列。3.所有者权益项目其按永久性(稳定性)排列永久性高者列前,永久性低者列后,即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顺序排列。四、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期末余额,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具体方法为:(一)有些项目根据有关账户期末余额直接填列资产负债表中的许多项目,都可以根据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例如,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应付职工薪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项目。(二)有些项目根据有关账户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1.根据几个账户期末余额之和填列。例如“货币资金”项目,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账户的期末余额之和填列。又如“存货”项目,根据“材料采购”、“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和“材料成本差异”等账户的期末余额之和填列。2.根据几个账户期末余额之差填列例如,“固定资产”项目,根据“固定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又如,“应收账款”项目,根据“应收账款”账户和“坏账准备”账户期末余额之差填列。再如,“未分配利润”项目,根据“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账户期末余额之差填列3.年初余额的填列资产负债表中的年初余额栏内各项目数字,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的项目与上年度不一致,应对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余额”栏内。(三)举例(见教材)第三节利润表一、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利润表:亦称损益表或收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并求出利润。因此,它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是动态报表。按月编报。利润表的作用:1.据以预测、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投资者和债权人,根据利润表提供的信息,可以预测和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2.据以考核企业管理者的工作绩效投资者(股东)借助于利润表,比较前后期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推究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评价管理当局的管理业绩,评判他们的功过得失,提出奖罚、任免的建议。3.为企业管理者评判过去和规划未来提供依据比较分析利润表中各项构成因素,可知道各项收入、费用及利润之间的消长趋势,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揭露矛盾,找出差距,改善经营管理,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如要否扩大生产,要否投产某种新产品等。二、建立利润表的理论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的等量关系。•该等式包含的经济内容,是形成本表项目的依据;•该等式的等量关系,是本表计算利润的依据;•本表,是该等式的具体化;•该等式,是本表的高度概括。三、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1.由表首和表体两部分构成。2.表首列示表名、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和货币计量单位四个要素。编制时间为:某年某月。3.表体列示利润表的具体项目,即收入、费用、利润项目,这可采用两种格式—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1)单步式利润表将所有收入排在一起,所有费用排在一起,用收入总额减去费用总额,一步得出净利润。(格式略)优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避免了项目归类上的困难。缺点:不能提供中间性的利润指标。我国未采用这种格式,而是采用多步式利润表。(2)多步式利润表将同类的收入与费用排在一起,按利润的构成内容,列示一些中间性的利润指标,采用上下加减的报告式结构,把净利润的计算分为多个步骤:第一步,计算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费用+其他营业收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通过这一步的计算,反映企业营业利润的形成情况。第二步,计算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通过这一步的计算,反映企业利润总额的形成情况。第三步,计算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通过这一步的计算,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终财务成果的形成情况。优点:能提供中间性利润指标,并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便于比较分析,有利于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缺点:项目归类比较复杂,不易理解在利润表中,还要列示“每股收益”指标,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反映企业普通股股票的收益水
本文标题:27会计学原理 第九章 会计报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8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