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城市地理――中心地理论
冯章献2010年4月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与发展透视本节主要内容一、中心地理论缘起二、克氏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三、克氏中心地理论的验证与评价四、中心地理论的新进展与未来展望一、中心地理论缘起(图)城市规模为何有大有小,为何不同的区位城市的发展情况大不相同?是否有决定城镇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克里斯泰勒的生平特定的时代背景——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了快速的城市化,聚落变动加剧,体系更加明显经济学背景,师从韦伯,德国的数理逻辑思维传统二、克氏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1.基本概念2.理论假设与体系建立条件3.六边形网络的形成二、克氏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1.基本概念中心地(centralplace):中心地是指为向居住在其周围地区的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地方,克氏认为中心地不等于城镇,城镇是中心地的主要部分,但中心地还包括农村地区的一些具有中心职能的村庄,而城镇也不一定就是中心地(采矿点);中心职能(centralplacefunction):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中心职能具有等级性中心性(centrality):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相对意义的总和,也即中心职能作用的大小;腹地-市场区(hinterland):围绕中心地且需要从该中心地获得商品和服务的区域;二、克氏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2.理论假设与体系建立条件理论假设理想地表——均质地面:交通均质、人口均质、地形均质、机会均等理性人——生产者谋求最大利润,消费者谋求最低价格,就近消费建立条件供应点数量最少从而使得供应者利润最大化——数量最少原则所有的人口都应该得到各种商品和服务——市场区全覆盖原则二、克氏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3.六边形网络的形成由于两个限制原则(最少数量、全覆盖)——六边形形成从单一职能均衡建立推导过程在均质地表上引入一个供应者——能全部覆盖吗??一期商人最大销售距离单一职能时的推导最大销售距离很明显,即使没有竞争,销售也是有距离限制的,因为当距离太远时,交通成本高到让居民无法承受,则对该商品的消费量变成零。例如买面包,恐怕不会有谁会跑到沈阳去买面包吧?居民对商品消费量与距离直接相关,距离越近消费量越大,距离越远消费量越小,因为部分原来可以用于该商品的支出被交通成本消耗掉了居民为商品实际支付的价格随距离变化的曲线一期商人二期商人三期商人商人商人商人商人商人每个商人都希望获得最大的市场区,这就要求在同样的面积里可以摆放最少的商人而又需要覆盖全区域,那么最为紧凑的多边形就只能是六边形网络d2d1d2>d1平移六边形网格形成多种职能均衡时r-2r-1r职能等级越低,服务半径越小,低级职能无法覆盖整个市场区,因此,需要低等级的中心地来填补这些空白BBBK如此,向下和向上形成了各个层次的中心地相互嵌套的组织网络对于市场原则下每个中心地包括周围六个次级中心地各1/3的面积,加上中间的完整的一个次级市场区,因此是三个次级市场区构成一个完整的高一级的市场区,那么市场区的数量就是1,3,9,27……,即所谓的K=3的系统:3n-1由于高级中心地可以提供低级职能,所以中心地序列是1,2,6,18……3(n-1)-3(n-2)以上的分析是基于市场区最大的原则,可以称之为市场原则很明显,市场区范围得到最优,但是行政管理上每个中心地的市场区都被分割,从属于不同的行政辖区,而交通上两个高等级中心地的道路不经过次级中心地,交通低效引入交通原则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图例核心中心地扩散域边界次级中心地次级交通线主要交通线此时次级中心地位于两个高级中心地交通线的中点,显然市场区要小于市场原则下的面积。K=4的系统,市场区序列是1,4,16,64,……中心地等级序列是1,3,12,48,……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行政原则下的市场区与行政区交通组织K=7的系统,市场区序列是1,7,49,343,……中心地等级序列是1,6,42,294,……交通距离最远,效率低下不同原则的适用区域城市体系(Urbanhierachy)是三种原则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经济发达、开放、便于通行——市场原则例如克氏实证的德国南部自给自足、偏僻、盆地——行政原则新开发地区、移民地区——交通原则例如美国西部地区、中国东北地区三、克氏中心地理论的验证与评价斯金纳(G.W.Skinner)——成都平原围绕中心的枢纽市镇,周期性的市场在六个二级集镇上轮流出现,基本形成六边形的网络,符合市场原则的中心地系统贝利(B.J.L.Berry)——美国衣阿华州、华盛顿州美国学者贝利(B.J.L.Berry)和加里森(W.L.Garrison)在1950年代开展的一系列关于美国各地的实证研究与理论修正最为著名。1958年,Berry等连续发表多篇关于中心地理论的研究论文,论述了中心地的等级性、商品供给的范围和中心职能的成立过程,贝利等对华盛顿州的一个郡的中心地进行了计量研究,证实了中心地等级性的存在杨吾扬——华北平原、陕西与1984年开展的对陕西、河北、安徽等地的调查研究,形成对于乡镇中的乡村聚落和华北平原的城市体系以及特大城市内部的商业网络的理论验证。陆玉麒——明清时期太湖流域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系统结构结论:中心地理论在现实中是客观存在的,严格的六边形结构也许很难观察到,但是近似的结构却并不罕见。克氏理论的评价主要贡献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奠基人描述归纳逻辑演绎—地理学研究范式转变计量革命的兴起——空间分析学派的建立城市等级、城市职能、城市分布研究的兴起,城市体系理论形成的源泉克氏理论的评价理论不足严格假设导致普适性缺失(区位论的经济学传统,德国严密数学思维逻辑的喜好)传统中心地理论基本概念与内涵已经落后于当前发展实际(相对封闭地区,农业化地区,不能理解现在的全球化、信息化、分工网络)K值固定,静态理论无法适用于动态主体缺乏对消费者行为的多样性适应缺乏对城市分工、不同等级城市间、不同系统同等级城市间的联系研究时代背景不同,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带来了聚落布局的空间结构调整(有学者提出用网络化理论来代替中心地理论)四、中心地理论的新进展与城市体系理论、网络化理论等的融合严格假设条件的逐步缓和动态中心地理论体系……GH系统(Parr,1978)一般中心地体系GH体系(k1=3,k2=3,k3=4)Tinbergen体系(Tinbergen,1960)Tinbergen体系(k=3)推荐阅读著作和论文推荐阅读著作和论文沃尔特.克里斯泰勒著,常正文,王兴中译.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杜能著,吴衡康译.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阿尔弗雷德.韦伯著,李刚剑等译.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德]奥古斯都·廖士.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问的关系(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杨吾扬,梁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BerryBJL,BarnumHG,TennantRJ.Retaillocationandconsumerbehavior.PapersinRegionalScience,1962,9(1):65-106.BerryBJL,GarrisonWL.Thefunctionalbasesofthecentralplacehierarchy.Economicgeography,1958,34(2):145-154.BerryBJL.CitySizeDistributionsandEconomicDevelopment.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1961,9(4):573-588.欢迎大家积极讨论谢谢!试讲人关于中心地理论研究简况汇报新时期多要素作用下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结构与扩散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9年9月正式获得批准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结构与扩散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博士论文研究主要内容新时期开展中心地理论与实证研究的背景中心地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未来导向中心地系统形成与演变的一般机制与作用要素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格局历史演进与阶段特征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结构与扩散域演化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优化与调控结论与展望文献收集、整理、理论归纳和比较自然—人文要素耦合作用下中心地结构与扩散域研究框架典型区域调研案例分析模型验证与理论应用文献综述问题辨识国际研究新进展国内研究新进展主要模型评价实证研究评价理论缺陷要素甄别理想模型各要素影响机制动态模型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全球化、信息化东北地区实地调研企业访谈问卷调查系统分析区域比较范式分析模型归纳模型修正理论反馈指标体系构建GIS数据库中心职能选择中心地结构空间表达划分中心地等级测度中心性确定东北地区中心地结构划分城市扩散域结构优化与扩散域拓展机制职能优化空间整合区域管制基础设施拓展汇报的主要内容一、对中心地理论的再审视——开展中心地理论创新的背景与条件二、条件缓和下的中心地系统及其动态演化三、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中心性测度四、东北地区中心地扩散域空间界定中心地系统组织形式变化宏观:全球城市网络形成中观:城市带、群、链迅速聚合微观:底层中心地组织重构中心地系统演变影响要素演变交通系统演进导致中心地系统重组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组织网络演进生产技术革新与组织制度创新——导致生产集聚的空间转换制度与体制演变——中心地组织原则转化研究的新技术条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获得大空间、长序列中心地系统地理数据现代统计手段和统计资料为系统研究创立基础数据一、对中心地理论的再审视——开展中心地理论创新的背景与条件二、条件缓和下的中心地系统及其动态演化单一职能一般均衡的讨论Imax,汽车下乡不同密度情况下中心地系统结构的变化人口密度差异下的不同结构由于人口密度差异,密度低的地区难以形成高等级的中心地,高等级职能的门槛人口限制对消费者行为异化的讨论多样性购物的影响高等级中心地获得发展,职能规模扩大,直到成本上升超过边际利润,该职能外迁交通运输演进机动化提升的影响交通成本下降的影响中心地区位固定条件下的情形中心地系统动态变化模式探讨基于人口迁移(城市化)的演变路径等级替代水资源分布造成的中心地系统形变山体的单向阻隔畸变河流穿越畸变效应异化的边界效应1异化的边界效应2交通运输干线对均质化地面的重构交通网络演进对中心地组织形式变化影响水运交通方式演进作用机理海港中心地系统的形成机理经济外向性驱动下港口城市系统的中心地系统特征全球化和信息化空间下的中心地系统空间重构信息时代的空间重构新信息空间全球生产网络下的空间组织重构与全球化时代的中心地系统演进生产区位转移与控制空间转化电子商务与物流革命对传统生产交换网络的变革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中心地系统演进三、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中心性测度基于东北区域尺度下的统计单元一个地级城市与若干外围县的统计单元结构示意图东北地区中心地中心性测度对象最科学是做到县级,数据限制,只能提升尺度,做到地级城市。测度方法——主成分分析根据论文中对于中心地中心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机制的分析,优选出31项具体指标,该指标体系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由东北地区城市中心性综合指数来反映城市中心性的综合水平;第二层为目标分解层,主要用来揭示城市中心性的各子系统的综合水平,包括规模指标、结构指标、可达性指标、经济开放度指标、信息化和通讯能力指标、现代服务提供能力指标共六个二级指标;第三层为具体指标层,包括31个具体指标。测算过程原始数据标准化与相关检验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巴特利特球形检验(KMOandBartlett的检验)主成分得分与综合指数结果在此基础上采取加权求和法获得综合权重,即根据各主成分所解释的方差占原始指标变童方差的比重来确定
本文标题:城市地理――中心地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0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