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老北京土话杂谈(专辑)(四)--吕长鸣
老北京土话杂谈(专辑)(四)--吕长鸣目录(1)北京土语--瞜、颠儿、猱、…(2)北京土语--溜黄菜、卧果儿、......(3)北京土语---黄带子、红带子、在旗的、……(4)北京土语---园、苑、院(5)北京土语--北京地名的发音(6)北京土语--炮儿局、老炮儿(7)北京土语--大萝卜还用屎浇、……(8)北京土语--傍、傍家儿、傍大款(9)北京土语--包涵、褒贬(10)北京土语--茶馆儿、大碗儿茶(11)北京土语--香片、高碎、茶叶末儿、……(12)北京土语--官厅儿、官茅房、官房儿、官园儿、......(13)北京土语--官称儿(14)北京土语--狗撵八泡屎……(15)北京土语--胯骨轴儿上的亲戚……(1)北京土语瞜、颠儿、猱、…在北京的土语中,有一些词汇纯属北京地区的“土特产”,真正带有地方特色。比如说瞜、瞜识、颠儿、nāo(猱)、猱丫子等等。瞜“瞜”实际就是“看”的意思。“我瞜瞜”,就是“我看看”;“我瞜一眼”,就是“我看一眼”;“这本书我拿回家瞜瞜”,就是“这本书我拿回家看看”举几个实例:瞜*/这本书您看完了先别还给图书馆,我想瞜瞜。瞜*/您看我这行为举止,穿着打扮,言谈话语,模样戳个儿,你瞜瞜,像个干什么的呀瞜瞜*/里面干什么呢?劳您驾,让我瞜一眼。瞜识“瞜识”实际还是“看”的意思,但是词义略有不同,应该“在看过以后可以开眼、长见识时使用”。单纯只是“看看”的话,只用“瞜”或“瞜”瞜即可。例如:这东西您是从哪淘换来的?来来来,让我瞜识瞜识。“瞜识”标准读音应该是“lōushí”,但在日常说这个词的时候,经常会说成为“lōuxì”。颠儿屁颠儿“颠儿”这个字词有两个词义:一是“走”的意思。例如:“我家里有点儿事儿,先颠儿了。”二是“跑”的意思。但是“颠儿”不是快速地跑,而是略带跳跃的慢跑。如果更准确的说,“颠儿”又是一种反映“跑”时的情绪用词。例如:小赵一听这话,特别高兴,颠儿颠儿的跑了。“屁颠儿”与“颠儿”的第二种词义相同,反映出的也是“跑”时的情绪。例:小赵生了个大儿子,这几天跟吃了蜜蜂屎似得,天天走道儿都屁颠儿屁颠儿的。nāo(猱)。“nāo”的词义就是“走”的意思。例如:“你是不是在这儿等小赵呢?他早就nāo了。”“nāo”字到底应该如何写呢?查看一些有关北京土语的书籍、文章,大部分都将“nāo”字写成“挠”字,如《北京土语词典》中就将“nāo”字写成“挠”字,注音为“nao”。但是查看一下字典,“挠”的词义有三种:“搔的意思、是弯曲的意思、是从中作梗的意思”。这三种词义与北京土语中的“nāo”字的词义都不搭界。字典当中发“nāo”音的字只有一个“孬”字。“孬”字为“不好的意思”。根据北京土语中的这个“nāo”字的词义来看,肯定也不应该使用这个“孬”字。查了查字典里所有的发“nao”音的字,只有“猱”字的词义与北京土语的“nāo”字有点关联。“猱”字发“náo”音,按照字典里讲:【“猱”是“猿属。身体便捷,善攀援。又名'狨’或'猕猴’”。“猱”字可以作为形容词用,意为“轻捷、轻快,...缘木猱升”。“猱进。轻捷地前进”。】想一想,北京土语中的“nāo”字,就是“轻快地走了”的意思,所以这个“猱”字的词义,还是与“náo”字的词义有点儿关联。为“náo”配上一个汉字,“猱”是最佳选择。猱丫子“猱丫子”与“猱”的词义相同。“丫子”就是脚,北京土语将“脚”说成“脚不丫子”。(2)北京土语--溜黄菜、卧果儿、......摊黄菜、溜黄菜、醋熘木须、甩果汤等菜肴的名称,应该说是具有北京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也应该是老北京的土语。摊黄菜等这几个菜肴的主材料都是鸡蛋,但是从菜肴的名称上,您却看不出是这些是使用鸡蛋做的菜肴,这是因为老北京人很忌讳使用“蛋”字。老北京土语中,大部分带有“蛋”字的词儿都不是什么好词儿。像“混蛋”这样的词儿咱就不用说了,还有像“这纯属扯蛋!”、“总是捣蛋”、“关你蛋疼?”等等。就因为北京人忌讳使用“蛋”字,老北京人把鸡蛋称为“鸡子儿”,将主要以鸡蛋为原料的菜肴也都起了个与鸡蛋不沾边的名子。还有一些用鸡蛋做的其他食物名称,也都躲开“蛋”这个字。下面介绍几种菜肴和食物的名称。摊黄菜“摊黄菜”实际就是摊鸡蛋饼,将鸡蛋磕开,倒入碗中,搅拌后再加上其他原料,如开春时加入香椿末,冬天加上葱末。再搅拌匀后,倒在锅里的热油中,摊熟即可。溜黄菜“溜黄菜”应是典型的海派鲁菜,现在北京很少有饭店做这道菜了。“溜黄菜”是将鸡蛋搅拌好后,加入剁碎的海米、马蹄等原料继续搅拌,搅匀后再加入少许淀粉汁和高汤,最后将搅拌好的鸡蛋液倒入油锅中,慢慢搅拌,当鸡蛋液凝固后即可出锅。讲究一点的还可准备一点火腿肉丁放到盛入盘中的溜鸡蛋上面。如果这道菜中加入剁碎的螃蟹肉,味道更加鲜美。这道菜较清淡,如果您愿意吃荤的,也可以加入瘦肉末。在山东半岛,这道菜称之为“水炒鸡蛋”。但是不加淀粉汁的。醋熘木须老北京的一种清真菜。主料是牛里脊、鸡蛋。实际“木须”二字应该书写为“木樨”,发音为“mùxī”。木樨就是桂花。时间长了,“木樨”写为“木须”或“苜蓿”,读音由“xī”变为“xu”。“木须”指的是“鸡蛋”。这所以叫这个名字,主要是鸡蛋炒好后,黄黄的,如木樨黄色的花一样,所以将这种有鸡蛋相配,做成的菜肴称为“木樨”,甩果汤“甩果汤”实际就是鸡蛋汤,但是上讲究的“甩果汤”只用蛋清。汤煮沸后,用小火,将鸡蛋的一头磕出一小孔,用手握住,将蛋清甩到汤中。卧果儿煮鸡子儿有人说“卧果儿”就是煮鸡蛋。实际也对也不对。“卧果儿”是煮鸡蛋,但不是煮带皮的鸡蛋。“卧果儿”是将水烧开后,将鸡蛋磕开,整个儿的倒入开水中,随着水再次沸腾,鸡蛋也就成形了,像一个有着黄色内核果实。这种“卧果儿”,在有的地区叫“煮荷包蛋”。老北京人将煮带皮的鸡蛋称为“煮鸡子儿”。槽子糕“槽子糕”就是蛋糕。松花北京人将皮蛋称为“松花”。其他现在的北京地区也有几种食品,这几种食品的名字使用了“蛋”字。例如毛鸡蛋、鸡蛋灌饼等。毛鸡蛋“毛鸡蛋”是京东三河、通州的特产。之所以“毛鸡蛋”的名字里使用了“蛋”字,估计是在旧时,这种食品难登大雅之堂,京城内少见这种食物。旧时的“毛鸡蛋”多是在孵化过程中,鸡胚自然停止发育,尚未成熟便死于蛋壳中的鸡蛋。现今的“毛鸡蛋”则是在正常发育18天以后,人为的停止鸡胚发育的鸡蛋。这种鸡蛋很有营养,煮熟后蘸椒盐食用。现在是京东地区的著名特产。鸡蛋灌饼有的饮食专家说:鸡蛋灌饼是老北京的小吃。一些文章、视频中,也将“鸡蛋灌饼”作为传统的北京小吃在介绍。这个可能有误。鸡蛋灌饼虽然好吃,并且现在大街上也有很多商家在卖,但是“鸡蛋灌饼”应该是改革开放后传入北京。就像“鸡蛋灌饼”一样,现在有的美食专家把“煎饼”也归于北京传统小吃,这似乎也不正确的。旧时北京街头上有卖煎饼的,但不是现在这样的煎饼,应该是类似于山东的煎饼。现在北京街头上买的煎饼,应该是人家天津的特色小吃:“煎饼果子”。“果子”在北京叫“油条”,油条在旧时的北京都不多见。老北京的早点中的炸货,最多的是油饼和炸糕。---------(3)北京土语---黄带子、红带子、在旗的、……-----------300多年前的顺治元年,汉奸吴三桂献山海关,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满州八旗顺利入关,击溃李自成,占领北京城,灭南明政权,占领全中国。顺治皇帝进入北京,将北京城作为了大清国的都城。自此,皇帝和皇室住在了紫禁城里,为皇帝和皇室服务的人员住在皇城里,皇亲国戚和八旗兵丁、家属住在内城,原来北京城里的汉族人一律搬到外城或城外居住。随着满族人进入北京,北京的地方语言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这里即有满语词汇的音译,也有东北汉人的词汇,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必然又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在这些新的词汇中,有些就涉及到清宫皇室和满族人。民国建立,清帝逊位,昔日皇室的威严不在。随之,北京土语中还出现了一些与皇帝有关的俗语和歇后语。介绍几个。黄带子(zè)大清国时,为了显示皇族的尊贵身份,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其亲兄弟的直系子孙腰间系有黄色的腰带。民间俗称为“黄带子”。在老北京,只要说是“黄带子”,那肯定是皇亲。例:你可别小瞧大门的老金头儿,那可是正宗的皇亲,黄带子。红带子(zè)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叔伯兄弟的直系子孙腰系红色腰带。俗称为“红带子”。腰里横(hèng)“腰里横”的词义是“很有钱的意思。”例:老赵那可是腰里横,有的是钱。大清国时的“腰里横”指的是“腰带”,也就是“黄带子”、“红带子”。民国取代大清国后,“腰里横”演变为了现在的词义。在旗的大清国一直在满族内部实行“八旗”的社会组织形式,每个满族人都有自己的旗属,老北京人称之为“在旗的”,也称为“旗人”。旗人和满族人不是一个概念。“旗人”是多民族组成的。清朝入关前,从皇太极时开始,陆续建起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这些人入关后,特别是在北京城驻扎的这些蒙、汉八旗的人,也被老北京人称为“在旗的”“旗人”。所以,所谓的“在旗的”“旗人”并不都是满族人。进入中华民国后,在现代户籍管理制度下,有些满族人将民族填写为了“汉族”,但也有些蒙古八旗和汉八旗的“在旗的”“旗人”,自己或被他人将民族填写为了“满族”,真正形成了民族的融合。老公(gong)“老公”指的是皇宫和王府中的太监。该称呼含有不敬之意,不能当面以此称呼太监。现在有些人将自己的丈夫称为“老公”,虽然发音有所不同,但总觉得有点欠妥当。吉祥“吉祥”是“向对方问好的词汇。”例:好长时间没见着您了,您吉祥!一些文章中介绍“吉祥”这个词,多说这个词应该是旧时太监向对方问好和普通人向太监问好时使用。其实不然,这个词在清朝皇宫里不单纯是老公使用,皇宫中多个层次的人都使用“吉祥”这个词儿来请安、问好。《宫女谈往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述:慈禧太后的“室里只留下司浴的两个宫女了,廊下也只留干粗活的两个人,其余的道过'吉祥’后都退下去了。”现在该词汇已演变为普通百姓相互问好的词汇了。叫起儿“叫起儿”这个词汇看似很普通,并且在北京的宾馆中(各地宾馆也同样)使用的频率很高。逢客人欲早起,都通知宾馆工作人员“叫起儿”。实际上,“叫起儿”这个词汇在清朝时使用频率也很高,是皇宫中“上早朝”的专用词汇。公子哥“公子哥”指的是官宦豪门家的男孩子。但在北京土语中,“公子哥”这个词一直带有贬义。多指“无真才实学,依靠家庭奢侈挥霍,不务正业的人。”例:老赵是个公子哥,花钱不惧大。家关老儿“家关老儿”指的是“一生未嫁的女子。”大清国时,满族人享受国家的特殊待遇,每个人月月都有俸禄。有的旗人为了贪食自家女孩子的俸禄钱粮,致使女孩子一生未嫁。这个词汇现在已经没有人使用了。铁杆庄稼大清国入关后,规定凡旗人都享受国家的俸禄,月月有钱粮。并规定,旗人成人后不得从事其他行业,只能作为兵源后背。凡补上了旗里兵丁缺额的,每月还可领取军饷、武器装备费等。这种待遇被民间称为“铁杆庄稼”。据说清朝初年,平均一位旗人每月的进项要高于七品的官员。大清国改为民国后,这种待遇被彻底取消了。“铁杆庄稼”这个词在北京人中继续使用。不过词义应该是“很稳定、绝不会失去的工作、收入。”上世纪位七、八十年代,“铁杆庄稼”的词义一度专指“在国有企业中工作,有稳定的收入。”。与“铁饭碗”词义相同。例:你行啊,在国有企业工作,有铁杆庄稼。吃皇粮“吃皇粮”与“铁杆庄稼”的词义基本相同,但是“吃皇粮”侧重指的是在“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铁杆庄稼”则侧重在国有企业中工作。道万福“万福”是旧时中国妇女相见时的一种礼节。即双手叠放于腹部偏左侧,双膝微曲。之所以叫“道万福”,是因为在做上述动作的同时,口中称“万福”,所以叫做“道万福”。满族也有“道万福”的礼节,但与中原汉族的“道万福”形式不同。据传妇女相见,用手按腿三屈膝后,起身时,用手抚摸一下鬓角。万安“万安”一词不是礼节用语,词义是:给对方的允诺,“请放心,请一百个放心的意思。”例:这事儿交给我您就万安吧。保准不会出错。上夜清朝皇宫中将“值夜班”称之为“上夜”。这个词汇到现在词义也没有变化。有些老北京人还经常使用这个词汇。例:你们几个在这里聊着吧,已经六点多了,我也该上夜去了。皇帝不急老公急(皇帝不
本文标题:老北京土话杂谈(专辑)(四)--吕长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1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