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34一曲胡笳救孤城.
34一曲胡笳救孤城刘琨是西晋末年一位政治家、军事家、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是历史成语“闻鸡起舞”的主人公之一。胡笳(jiā)是一种乐器,类似笛子,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是古时候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蜀西晋匈奴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南下,北部边疆。晋怀帝任命名将刘琨为并州刺史,驻守晋阳城。★骚扰很不安宁晋阳城bīng为何称晋阳为孤城?默读课文第1—3小节,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归纳它被称为孤城的原因。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水泄不通: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晋阳城孤立边疆:孤立无援:五万人马围得水泄不通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荒漠、山丘、孤城刘琨的计谋是怎样想出来的?一天晚上,刘琨登上城楼巡察。这时,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月光下,远处匈奴骑兵的营地隐约可见。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那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传到匈奴的兵营,把匈奴兵惊醒了。匈奴兵营里发出一阵骚动。四面楚歌公元前202年,项羽的部队被刘邦的汉军包围在垓(gāi)下(现在安徽省境内)。一天夜里,项羽突然听到军营外边歌声四起,歌声凄凉悲切,动人心弦。原来是刘邦组织士兵在夜深人静时唱项羽家乡楚地的民歌。项羽和士兵们听到家乡民歌,有的情不自禁地跟着低唱,有的被歌声感动得热泪滚滚,全都想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来了,哪里还有心思打仗。于是军心涣散,士兵带着浓浓的思乡情,纷纷趁夜色逃亡。项羽只好带着剩余士兵拼死突围,被迫在乌江边上自刎。令士兵唱敌人家乡民歌勾起敌人思乡情,涣散军心瓦解斗志,使敌人不战自败。想象说话: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着在外的丈夫:“。”刘琨忙叫人取来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胡笳,朝匈奴兵营吹奏起来。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刘琨一遍遍地吹奏着那深情的乐曲,连自己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这时,忽然有人发现匈奴兵营有了动静,传来幽幽的哭泣声。原来,昨夜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人的思乡之情,并很快感染了大部分将士。他们士气低落,有人还结伙逃回去了。匈奴将领眼看将士们已无心作战,就下令连夜撤兵,退回家乡去了。讨论:为什么一曲胡笳能救一座孤城?时机恰当:冷月下一片寂静的荒漠、山丘、孤城选择恰当:一遍遍吹奏着匈奴人最喜爱的胡笳曲。精通音律: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勾起乡情:哭泣感染士气低落逃无心作战如果说刘邦四面楚歌唱败项羽,那么刘琨一曲胡笳()了匈奴。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传为千古佳话。吹退西晋末年,匈奴入侵孤立边疆的晋阳城,刘琨受“四面楚歌”故事启发,吹奏一曲胡笳勾起匈奴人的思乡情,致使他们连夜撤兵,从而救了晋阳孤城。赞颂了他面对敌人入侵强敌时沉着应对的勇敢与智慧。
本文标题:34一曲胡笳救孤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2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