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的发展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02月24日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和《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包含《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规划》和《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3个子规划。子规划1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子规划2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规划子规划3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前言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是保障国防建设和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石。“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电子信息制造业调结构、转方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由大变强的攻坚时期。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及《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编制《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抓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了产业的稳步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愈益凸显。(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达63945亿元,较2005年(31010亿元)翻一番,五年间年均增速超过15%;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彩电、微型计算机、手机等主要整机产品产量分别达1.2亿台、2.5亿台和10亿部,均占全球总产量40%以上,五年间年均增速分别为7.4%、24.9%和26.9%;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达880万人,比2005年增长329万人,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比重从2005年的8%提高到10%。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一五”规模指标增长情况表指标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销售收入(亿元)310106394515.6利润(亿元)1358282515.8出口额(亿美元)2682591217.1从业人员(万人)5518809.8(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技术升级换代加快,高端产品增速强劲。2010年,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占彩电和计算机比重均已超过75%,多条集成电路12英寸线、首条六代液晶面板线建成投产。积极适应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新趋势,大型整机企业向服务领域延伸,着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应用。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2005年到2010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9643亿元增长到15354亿元,创造了全行业1/4的销售收入、1/3以上的利润和1/2以上的税收,出现了华为、联想、海尔等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加快,2008年至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三)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国家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重大专项持续实施,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逐步形成。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TFT-LCD)和等离子显示屏(PDP)面板规模化生产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填补了国产平板电视面板空白。中央处理器(CPU)、移动通信芯片等一批中高端集成电路产品取得突破,65纳米先进工艺和高压工艺等特色技术实现量产,三维封装等新型封装技术均有开发和生产应用。高密度离子刻蚀机、大角度离子注入机等集成电路核心制造设备进入生产线。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迈入国际先进行列。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TD-SCDMA)技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实现规模商用,40G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及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有力推进,形成了时分双工长期演进技术(TD-LTE)、数字视频编解码标准(AVS)、数字音频编解码标准(DRA)、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TMB)、闪联等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依托的技术标准。2010年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10万件,稳居各行业之首。(四)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明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和福厦沿海四大产业集聚区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和从业人员占全行业比重均已超过80%,建立了高度细化的产业配套分工体系,具备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发展成为影响全球市场的国际化生产制造基地,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整机制造、光电子、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等特色化发展的产业基地,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五)支撑引领作用愈益凸显信息技术及产品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钢铁、化工、汽车、船舶、航空等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关键工序数(自)控化率超过50%,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度融合和渗透,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智能交通、金融电子等量大面广、拉动性强的产品及信息系统发展迅速,为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产品支撑。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制造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但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总体上仍处价值链中低端,代工制造和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高,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资源配置较为分散,产业政策环境亟待完善,内需带动机制尚未健全。这些问题和矛盾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由大变强,需要在“十二五”时期着力解决。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一)电子信息产业仍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电子信息产业具有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的特征,仍是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步入加速成长期,带动产业格局深刻变革。金融危机以来,不仅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也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增长尤为迅速,竞争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激烈。(二)融合创新推动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信息产业各行业边界逐渐模糊,信息通信技术在各类终端产品中应用日益广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价值链重点环节发生转移,组装制造环节附加值日趋减少,国际领先企业纷纷立足内容及服务环节加快产业链整合,以争夺产业链主导权。制造业、软件业、运营业与内容服务业加速融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产业体系带来猛烈冲击,推动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既为我国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新空间,也使我国面临着新一轮技术及市场垄断的严峻挑战。(三)工业转型升级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在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的进程中,信息技术及产品在工业各领域及生产各环节持续深化应用,综合集成度不断提升,与汽车、船舶、机械装备、新型材料等产品加速融合,为产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将得到更为深入的应用,形成一批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产业新增长点,为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四)国内外市场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新产品、新应用不断涌现,产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国家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化,城镇化进程持续加速,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内需扩张、消费结构升级和市场机制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新方向。同时,产业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周边国家和地区同质竞争日益激烈,国际贸易保护势力抬头,以知识产权、低碳环保、产品安全为代表的技术性贸易限制措施被广泛使用,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创新引领、应用驱动、融合发展。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军民结合,统筹内外需市场,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产业由大变强,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增强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完善重大产业布局,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规模效应及配套协作水平;稳定国际市场,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强化内生增长动力。——以创新引领为根本动力。努力突破原始创新,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形成完整创新链条,提升成果产业化效率;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重大工程为抓手,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以应用驱动为关键支撑。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工业控制、机床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金融电子、电力电子等量大面广、拉动作用强的产品,形成产业新增长点;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快速带动产业增长的关键应用。——以融合发展为重要途径。积极推进制造业向服务延伸,推动产品制造与软件和信息服务融合、制造业与运营业融合,大量催生新产品、新业态,鼓励引导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并加快产业链垂直整合进程,促进资源优化重组;推动军民技术互通互用,加快军民融合发展。(二)发展目标1、结构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15年超过1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2%;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战略性新兴领域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一般贸易比重不断增加。显著增强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形成5到8家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努力培育销售收入过5000亿元的大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配套合理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2、创新目标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信息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累计总量达到130万件左右;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关键元器件、重要电子材料及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集成电路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近30%,芯片制造业规模生产技术达到12英寸、32/28纳米工艺;平板电视面板自给率80%以上;建立完善TD-LTE产业体系。3、节能环保目标显著提升计算机、电视机等整机产品能效;生产过程能源、资源消耗进一步降低,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平均综合电耗低于120千瓦时/公斤,印制电路行业铜回收再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水回收再利用率提高至30%以上;有效控制铅、汞、镉等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率显著提高。四、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一)主要任务1、集中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追踪和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方向及产业机遇,以企业为主体,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集中力量和资源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以整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发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加快发展新型平板显示、传感器等关键元器件,提高专用电子设备、仪器及材料的配套支撑能力;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自主技术为基础,推动计算机、通信设备及视听产品升级换代;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速军民共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和转化。2、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领域,培育产业新增长点紧密结合产
本文标题: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3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