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lài)此俱寂,但余钟磬(qìng)音。常建简介常建,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破山寺简介破山寺是指佛寺名。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唐时赐额“破山兴福寺”。写作背景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竹径通幽,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中间四句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1.入:2.初日:3.径:幽处:4.禅房:山光:5.悦:鸟性:6.空:7.万籁:此:俱:8.但:9.磬:词语注释1.入:2.初日:3.径:幽处:4.禅房:山光:5.悦:鸟性:6.空:7.万籁:此:8.但:俱:9.磬:词语注释小路。初升的太阳。进入,走进。幽深的地方。僧侣的住所。使……快乐。鸟的性情。使……空,使……没有杂念,使…净化。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这里。只。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作为信号。山中的景色。全,都。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清晨我走进这破山古寺,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竹间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清静的禅房更显得草木深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明媚的山中景色使飞鸟的性情更加快乐,潭中的清影使人的心境得到净化。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自然界的各种声响都在这里消失,只能听到寺院里撞击钟磬发出悠扬的声音。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中描写了那些意象,你能找出来吗?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古寺”点明出游的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这一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潭中的清影使人的心境得到净化,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这两句诗以动衬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此联是上一联的补充,以动衬静,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诗人抓住……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的境界。中心: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衬静,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营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中心: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诵读欣赏:题破山寺后禅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3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