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45年,苏联官员在一个非常友好的场合,送给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一份珍贵的礼物。礼物是按照美国国徽的图案、用木头雕刻得很精致的老鹰。哈里曼珍爱地将它挂在自己的书房里。直到1952年情报人员才发现老鹰肚子里装着窃听器。恼怒之余,美国将计就计,利用这只窃听器向苏联输送大量假情报,直到八年后的1960年才公开此事。请思考:1.这场长达15年的谍报战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什么特点?2.美苏两国关系的演变对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理解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认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实质一、“冷战”的兴起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__________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2)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__________的全球战略,把_______看做其主要障碍。(3)苏联把确保东西部___________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其在世界上的影响。(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________方面根本对立,双方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加剧了冲突与对抗。战时同盟称霸世界苏联边界安全意识形态2.标志:1947年3月,“_____________”的出台。3.发展:(1)_______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_____________”,即“马歇尔计划”。(2)1949年,苏联和东欧各国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简称经互会。杜鲁门主义1947欧洲复兴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特别提醒】美苏两极对峙不等同于“冷战”,因为“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局部“热战”也是对峙的表现形式。【易错提醒】“冷战”不“冷”。“冷战”是指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但美苏“冷战”主要在欧洲,在亚洲美国同时也进行着热战。【知识点拨】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的影响。(1)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2)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2.马歇尔计划的两个作用。(1)对美国来说:经济上控制了西欧市场,使西欧各国以及它们在海外的殖民地成为美国的商品投资市场;政治上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使其成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战略的忠实伙伴。(2)对西欧而言:经济上帮助西欧各国渡过了战后重建的困难时期;政治上防止了欧洲革命的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3.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影响。(1)既威胁了世界和平,也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2)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3)使世界分裂为两部分,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与复杂,整个世界“冷战”与“热战”交织在一起。(4)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易错提醒】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1.探究分析:(1)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表明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提示:①变化:由联合苏联到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②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确定的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已经被打败,美苏等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2)分析美国为什么要用“冷战”而不是直接的战争方式来遏制苏联。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提示:①原因:美苏两国军事实力均衡,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两分天下;兵戎相见并不符合美苏双方的根本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战争为身受世界大战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反对。②目的:反共反苏即遏制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2.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46年2月,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这个问题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探究分析:(1)“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所指的解决方式是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提示:①方式:采取了除直接交战之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即“冷战”。②具体表现:政治方面表现为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方面表现为提出马歇尔计划;军事方面表现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实力空前强大,其称霸全球的野心日益暴露,在提出杜鲁门主义后,又推出了马歇尔计划。你知道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吗?【思路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战略目标是称霸全球,建立对它有利的政治、经济秩序。马歇尔计划是为其全球战略目标服务的。提示:①为美国的剩余资本和商品打开欧洲市场,促进美国本身经济的发展;②通过发展西欧经济,来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③欧洲是美苏争霸的关键,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重心在欧洲。美国借此控制西欧,把西欧纳入美国“冷战”的战略轨道。(3)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核桃的两半。请思考:二者的联系、区别是什么?提示:①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②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正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主体是美国和苏联。()(2)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3)“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4)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单纯局限于经济方面,还有其政治目的。()(5)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二、北约和华约1.背景:1948年,美苏“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爆发了__________。2.建立:(1)北约:①目的:遏制______,控制_______。②标志: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订《__________________》。林危机柏苏联西欧大西洋公约北(2)华约:①目的:对抗______。②标志:1955年,苏联与东欧7国签订《_________》。至此,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______________格局形成。北约华沙条约美苏两极对峙3.“冷战”的影响:(1)美苏“______”关系压倒其他国际关系,造成______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2)美苏全面对抗,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大集团_________,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3)美苏两国为争夺_________和__________,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冷战西欧势均力敌势力范围世界霸权三、“冷战”中的“热战”战争项目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背景美国借_________进行干涉越南北方人民打败法国殖民者、美国乘虚而入时间1950-1953年1961-1975年影响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___________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_________________相对衰落,军事实力被_______赶上朝鲜内战制中国遏地位霸权联苏【想一想】如何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代特点?提示:一是“冷战”期间也有“热战”,但“热战”并非主流;二是“热战”并非是“冷战”的结束,而是一种扩大。【知识点拨】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四大特点。(1)在两极对峙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在两极对峙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冷战”是美苏之间对峙的主要方式,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两大阵营的存在与对峙也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具有明显的过渡性。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1)含义:雅尔塔体系是美、苏、英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等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政治格局。“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2)关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图说历史】情报局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华约美国苏联阅读下列材料,并依据所学知识:材料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探究分析:(1)“冷战”局面下,国际局势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提示: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国际局势紧张不断,但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材料中提到的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提示:①欧洲“冷战”: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遏制苏联;苏联和东欧针锋相对,成立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②亚洲“热战”:美苏发动或参与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3)对于“冷战”现象,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国际关系进步的一种表现;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国际关系倒退的表现。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述你的理由。【思路分析】本设问是一种开放性设问。无论选取哪一种观点,都应注意结合史实论证,并做到论据充分。前一种观点解答的角度主要突出其客观积极意义;后一种观点的解答要突出其消极影响。提示:①同意第一种观点:“冷战”是处理国际关系走向理智的表现,明显进步于动辄使用武力、把战争作为解决各种矛盾的手段。它能够避免战争,利于各国人民;某种程度上,“冷战”对峙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第三世界人民的斗争;美苏“冷战”时期许多地区和国际争端并非都是美苏对峙造成的。②同意第二种观点: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了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成两部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大打代理人战争,干涉别国内政,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冷战”有利于和平,但只是客观的,也是次要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正误(1)两极格局虽然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但总体上维护了世界局势的缓和。()(2)柏林墙的建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对峙的中心在欧洲。()(3)朝鲜战争是两极对峙格局下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4)美苏的“冷战”,一方面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世界的稳定。()×√√√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兴起背景战时同盟基础丧失美国的霸权政策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铁幕演说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发展:马歇尔计划提出北约和华约北约背景:柏林危机成立:1949年华约成立:1955年标志:两极格局形成“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冷战”扩大到亚洲越南战争: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向相互对峙。1.美国在战略重点地区欧洲,采取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
本文标题: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4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