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辽金元文学第四章后期元杂剧及其他第三章关汉卿第二章前期元杂剧第一章辽金文学第五章元代的散曲第六章元代的诗文第七章宋元话本与南戏第一节辽代诗歌第二节金代文学第三节元好问第一节白朴第二节马致远第三节王实甫及其《西厢记》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性格和剧目第二节关汉卿的历史剧第三节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第四节《窦娥冤》与公案剧第一节郑光祖第二节宫天挺乔吉秦简夫等第三节周德清钟嗣成第一节元前期前曲第二节元后期散曲第一节耶律楚材刘因姚燧等第二节虞集及“元诗四家”第三节萨都剌杨伟桢等第一节宋元话本小说第二节宋元讲史话本第四节高明与《琵琶记》第三节南戏与“与四大传奇”1、耶律倍等人的诗–耶律倍是辽代初期最出色的诗人,他的名作《海上诗》一首失意的悲歌,隐含讽喻,合于哀而不伤的风人之旨。辽道宗耶律洪基的《题李俨黄菊赋》构思巧妙,意境空灵,含有意外之意,是诗中意外的纯诗之作。•2、契丹族女诗人–契丹族女诗人懿德皇后萧观音《伏虎林应制》,风格雄豪狂放,在诗史上较为罕见。•3、《醉义歌》与辽代民间歌谣《醉义歌》是辽诗中最长的诗篇,所用事典和思想旨趣均来自汉文化,采用汉诗歌行体的抒写方式,融入契丹民族刚健质朴的粗犷气质。全诗写得慷慨雄放、气势流贯,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辽代民间的谣谚和民歌,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浓郁。•1、“借才异代”–清人庄仲方在《金文雅序》中说:“金初无文字也,自太祖得辽人韩昉而始言文;太宗入汴州,取经籍图书。宋宇文虚中、张斛、蔡松年、高士谈辈先归之,而文字煨兴,然犹借才异代也。”这种“借才异代”之说,提示出了金初文学的起因及其性质。•2、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1161~1189)和金章宗(1190~1196)年间,涌现了一批在金朝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蔡珪、党怀英、王庭筠等,他们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里将他们归于“国朝文派”。•3、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根据唐代小说《莺莺传》进行的再创作,利用宋、金民间流行的诸宫调这种民间讲唱文学形式,成功的写出了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和唱词优美的《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4、金后期文学–金后期文学除了元好问之外,赵秉文和杨云翼于南渡后迭掌文坛,与之齐名的有赵纯甫,再就是以文学批评的王若虚,他们是金后期的代表人物。•1、元好问生平–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少年时代与其父元德明生活于山西砂河镇滹沱河北。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元好问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1962年被评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2、著作–著有《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1、白朴生平:–白朴(122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2、历史剧《梧桐雨》–白朴的历史剧《梧桐雨》通过李隆基、杨玉环二人的故事,写出了由胜转衰的人世沧桑的悲剧,《梧桐雨》风格凝重,全剧的艺术特色有二:一是善用对比表现人世的沧桑悲剧,二是善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理•3、爱情喜剧《墙头马上》–《墙头马上》是一出带有较浓喜剧色彩的爱情剧,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见长。•1、马致远生平–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2、代表作《汉宫秋》–马致远的《汉宫秋》是作者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情感进行创作性改编而成。全剧将和“和亲”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衰之感•3、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在“元曲四家”中,马致远以擅写神仙道话剧著称。他所写的神道话剧,以劝人出家归隐,寻找脱离红尘的世外仙境为主旨,具有较深的佛道虚无避世的思想,故又可称为道佛隐士剧或度脱剧。•1、王实甫生平–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2、代表作《西厢记》–它是从两条线索来展开剧情,一条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另一条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为能更好地展开剧情,《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改为五本二十一折。在人物塑造上,善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像。它是一部情、才并茂的诗剧,其人物语言都是充满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1、关汉卿生平–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2、代表作《窦娥冤》与公案剧–《窦娥冤》是一部感天动地的悲剧,这部经典之作的悲剧艺术特色:•冤案的形成并非受贿所致•孝女节妇为提倡孝道、贞节的社会所吞噬•相信官府却为官府所冤杀–除了《窦娥冤》以外,关汉卿创作的公案剧还有《蝴蝶梦》、《绯衣梦》•3、历史剧:《西蜀梦》、《单刀会》•4、爱情风月剧:《救风尘》、《谢天香》、《金池线》等•1、郑光祖生平»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2、代表作《倩女离魂》和梅香》–《倩女离魂》是郑光祖才子佳人爱情剧的代表作。爱情剧梅香》带有较浓的道德说教气息,观念正统的“措大陈腐之语”表现的更加突出。•3、《王粲登楼》–《王粲登楼》是郑光祖写文人事迹的历史题材中最杰出的作品。•1、宫天挺的历史剧–宫天挺的历史剧《七里滩》充满了隐逸情调反映了元代后期士人不满现实的一种普遍心理。•2、乔吉的爱情婚姻剧–乔吉的爱情婚姻剧《扬州梦》的曲词以艳丽华美著称。•3、秦简夫的家庭伦理剧–秦简夫的家庭伦理剧的代表是《东堂老》,写从东平到扬州定居的商人李茂卿(东堂老)帮助、教诲儿子扬州奴的故事•1、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中原音韵》主要是一部研究当时汉语音韵的著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但但它同时兼有曲韵、曲论、曲谱、、曲选四种作用,也是古代曲学的开山之作。书里的“正语作词起例”部分,集中放映了作者“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自畅语俊,韵促音调”的北曲创作主张。•2、钟嗣成的《录鬼簿》–钟嗣成的《录鬼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为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1、元前期散曲–元代散曲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大略以元成宗皇庆、延□为界。前期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在大都(今北京),这是散曲兴盛时期,作家队伍中有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如刘秉忠、杨果、卢挚、姚燧等;有著名的杂剧作家,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还有教坊艺人,如珠□秀等。由于作家的社会地位高下不同,思想感情各异,艺术素养差别也很大,使前期散曲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局面,而散曲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也逐步走向成熟。在各类作家中,那些地位高、有才名的文人雅士如杨果、姚燧等人,对新兴的诗歌体裁虽有兴趣,但只在游宴应酬场合小试才情,而且常以词的写法绳曲,所以尽管也有清新之作,却不能充分表现散曲的艺术特点。至于教坊艺人的作品,一般说来题材较窄,艺术上也较为粗糙,加之散佚甚多,不能探其全豹。最有成就的还是那些兼作杂剧的作家,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人。他们的作品既有民间文艺的通俗平易、质朴自然的意趣,又经过锤炼开拓,提高了散曲的境界,如马致远的《秋思》套曲,关汉卿的《不伏老》套曲以及他们的小令等。他们对于散曲成长为一种富有特色的诗歌体裁,作出了很大贡献。•1、元后期的散曲–后期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逐渐移至杭州一带。随着散曲的繁盛和发展,这一时期的作家队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批专攻散曲,或主要精力、主要成就在于散曲创作的作家,如张可久、乔吉、贯云石、徐再思等人。他们对于散曲的体制和规律勤于探究,写出不少好作品,丰富了散曲园地。后期创作在数量上比前期更多。从发展趋势来看,虽然继承和发扬前期散曲通俗直白、生动活泼的特色,出现了象睢景臣《高祖还乡》及刘时中《上高监司》等难得的、有特色的作品,但是总的创作倾向,却是趋于雅正典丽,逐渐失去前期的生命力。在这一时期,曲学评论与音律研究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贯云石的《阳春白雪序》是最早出现的散曲评论文章;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对于曲韵及曲的格律的研究,不论对杂剧还是散曲的创作,都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散曲选集,其中以杨朝英的《阳春白雪》和《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人称“杨氏二选”,最为著称。•1、耶律楚材及其诗–耶律楚材,字晋才,号湛然居士,契丹族人。著有《湛然居士文集》。他作为蒙古的开国大臣,其文才无人可及,堪称元蒙王朝初期一枝独秀的诗人,故清人顾嗣成在《元诗选》中称他为“一代词臣”。•2、刘因及其诗–刘因:字梦吉,号精修,保定容城人,他与许衡被称为“元北方两大儒”,是程朱理学在北方的传人。他的诗具有沉郁苍凉的味道,有清刚劲建之气。•3、姚燧–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作品【中吕】满庭芳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帆收钓浦,烟笼浅沙,水满平湖。晚来尽滩头聚,笑语相呼。鱼有剩和烟旋煮,酒无多带月须沽。盘中物,山肴野蔌,且尽葫芦。•1、虞集–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2、元诗四大家–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3、萨都刺–字天锡,号直斋,先世为西域回回族(答失蛮氏),祖、父世镇云中、代州,遂定居雁门。一说本朱氏子,阿鲁赤养为己子。泰定四年进士,为京口录事。元文宗至顺三年调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历燕南架阁、闽海廉访知事,官至淮西、江北道廉访道经历。晚年常游历山水,后入方国珍幕府,卒。虽为少数民族却精通汉语,具有深厚的汉民族古文化修养。才力敏捷,擅长诗词。其诗号为元代诗人之
本文标题:辽金元文学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5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