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施工组织设计1.投标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时应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施工方法;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情况、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情况、劳动力计划等;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进度、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应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雨季施工技术、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等。2.施工组织设计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可附下列图表,图表及格式要求附后。投标人根据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可自行把下列图表添加到相应的项目中。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一章土建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第一节工程测量放线1、建筑物的定位测量工艺流程:2、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控制:①、根据建筑物矩形控制网的四角桩,检测各轴线控制桩位置是否有碰动和移位,再用经纬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然后在实测四大角和各轴线的相对位置,以防止整个基础上基槽(坑)内移动错位。②、根据桩位的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四大角、四角轴线和主轴线,经闭合校核后,再详细放出建筑物内细部轴线。③、根据基础图的轴线位置,用墨线在垫层上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要的基础边线、柱中线等。④、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将工程±0.000标高精确地转测到所建的临时围墙上,然后用水准仪测放到拟建工程上,用油漆作好明显的标记,并保护好。3、各层标高的控制:根据合格的水平标高基准点,测定建筑物相对高度±0.000水平线,用钢卷尺量出±0.000以下各负整数米的水平线,用钢卷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确定和检测定位依据测设建筑物矩形控制图复测轴线控制桩复测大角桩与轴线桩标高基准点设置4、垂直度的控制:将四角轴线延长到建筑物高度以外,建立延长线桩;以首层轴线为准,向上逐层投测;在各施工层,以投测的大角轴线,测定其它轴线。5、建筑物的沉降观测①、在建筑物各角点柱以及荷载较大的中柱上设置沉降观测点,这些沉降观测点要设在能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的明显部位。②、测点标志采用自制钢管螺栓标志,埋设于柱基上,这种标志牢固,稳定且不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③、基础施工完后就应进行沉降观测,首次测出观测点的水平标高值。观测的次数:首层完后观测一次,以后每完一层观测一次,主体结构完成以后每月一次,竣工验收后每季度一次,竣工一年以后每半年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稳定标准为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mm)。但是遇到下列情况时要加测一次。(1)停工及复工观测一次;(2)建筑物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进行加测一次。每次测量时,都应作好沉降观测记录,并及时将测量结果通知给设计和建设单位;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应注意“仪器、施测人员、观测路线”三固定,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精度。④、观测采用水准仪,水准尺进行测量。沉降观测点布置示意图如下:6、沉降观测的精度和成果的整理:(1)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容差为±1mm。(2)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进行计算,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3)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沉降、时间、荷载之间的相互关系,绘制每一观测点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曲线。(4)对于曲线中出现的异常的情况,认真查找原因,排除测量本身的误差、基准点不牢固等因素的影响。及时通知设计等有关部门进行处理。7、测量工作影响工程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测量人员应做到工程每上一层,对四大角垂直长及轴线位置进行复核,准确无误后再进行施工。②、测量控制桩、控制点应设置在安全、不易损坏的地方,保护好,应每天检查。③、测量仪器应事先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钢卷尺经检查后不能随意更换。③、基础施工完后就应进行沉降观测,首次测出观测点的水平标高值,以后每增加一层荷载就测量一次,直到主体完工后,每月测一次。每次测量时,都应作好沉降观测记录,并及时将测量结果通知给设计和建设单位;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应注意“仪器、施测人员、观测路线”三固定,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精度。第二节平整场地一、场地平整是将需进行建设范围内的自然地面,通过人工或机械挖填平整改造成为设计所需的平面,以利现场平面布置和文明施工;平整场地要考虑满足总体规划、生产施工工艺、交通运输和场地排水等要求,并尽量使土方挖填平衡,减少运土量和重复挖运。二、平整场地的一般施工工艺程序安排是:现场勘察清除地面障碍物标定整平范围设置水准基点设置方格网测量标高计算土方挖填工程量平整土方场地碾压验收。三、场地平整填方压实:1、一般要求:(1)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当采用不同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封闭,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并避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2)填土应从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整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夯实。(3)在地形起伏之处,应做好接搓,修筑1:2台阶形成边坡,每台阶高可取50cm,宽100cm。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大于1:1.5的斜坡,碾迹重叠0.5~1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接缝部位不得在基础、墙角、柱墩等重要部位。2、机械压实方法:(1)为保证填土压实的均匀性及密实度,避免碾轮下陷,提高碾压效率,在碾压机械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拖拉机推平,低速预压4~5遍,使表面平实。(2)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并要控制压实遍数。碾压机械与基础或管道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将基础或管道压坏或位移。(3)用压路机进行填方压实,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法,填土厚度不应超过25~30cm;碾压方向应从两边逐渐向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15~25cm,避免漏压。运行中碾轮边距填方边缘应大于50cm,以防止发生溜坡倾倒。边角、边坡边缘压实不到之处,应辅以人力夯或小型夯实机具夯实。压实密度,除另有规定外,应压至轮子下沉量不超过1~2cm为度。(4)平碾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或推土机将表面拉毛。土层表面太干时,应洒水湿润后,继续回填,以保证上、下层结合良好。7、场地平整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场地积水预防措施:平整前,对整个场地进行系统设计,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做排水设施,使整个场地水流畅通;填土应认真分层回填辗压,相对密实度不低于85%。做好测量复核工作,避免出现标高误差。(2)填方边坡塌方预防措施: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当填方高度在10m内,宜采用1:1.5,高度超过10m,可作成折线形,上部为1:1.5,下部采用1:1.75。土料符合要求,不良土质可随即进行坡面防护,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对要求边坡整平拍实的,可以宽填0.2m。在边坡上下部作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8、填方出现橡皮土现象:填土受夯打(辗压)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夯打(辗压)处下陷,四周鼓起,这种橡皮土使地基承载力降低,变形加大,长时间不能稳定。预防措施。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腐殖土、泥炭土、粘土、亚粘土等厚状土上进行回填。控制含水量,尽量使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手握成团,落地即散。填土区设置排水沟,以排除地表水。9、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预防措施:土料不符合要求时,应挖出换土回填或掺入石灰、碎石等压(夯)实回填材料;对由于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辗压。10、质量要求标准及检测方法:(1)平整场地:平整区域的坡度与设计相差不应超过0.1%,排水沟坡度与设计要求相差不超过0.05%,设计无要求时,向排水沟方向作不小于2%的坡度。(2)场地平整的允许偏差:表面标高:人工清理±30MM,机械清理:±50MM;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向两边量)不应偏小;边坡坡度人工施工表面平整,不应偏陡,机械施工基本成型,不应偏陡;地面、路面下的地基:水平标高0~-50MM,平整度≤20MM。(3)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机械分层压实每层厚度不大30cm,场地压实密度不小于90%,道路压实密度不小于95%。第三节基础工程施工方案一、土方工程1、该工程的基础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底,土方开挖时采用分段、分层进行开挖,在开挖过程中,要随时测量坑底标高,坑底150mm由人工处理,防止超挖。坑下如发现异常,及时与建设单位、监理联系,按设计规定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场内堆土禁止堆在坑边,堆土区至少在坑边10m以外,由自卸汽车运至建设单位指定地点堆放。2、基坑土方开挖: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分段进行施工,土方采用小型挖掘机正铲逐个基坑进行开挖,人工修边和清底。土方开挖示意图如下:人工对机械挖基坑的修边、清底工作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基槽底部的开挖宽度,除基础底部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排水设施和支撑结构的宽度。开挖基槽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严禁超挖,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中、粗砂,碎石土填补并夯实。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可用低标号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挖出的土除预留一部分用作回填外,不得在场地内任意堆放,应把多余的土运到弃土地区,以免妨碍施工。在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为了防止基底土(特别是软土)受到浸水或其他原因的扰动,基槽挖好后,应立即浇筑基础混凝土,否则,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保留150-300mm厚的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行挖去。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项序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柱基、基坑、基槽挖方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层人工机械主控项目1标高-50±30±50-50-50用水准仪检查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200-50+300-100+500-150+100-用经纬仪和钢尺量检查3边坡坡度按设计要求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一般项目表面平整度20205020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基本土性按设计要求观察或土样分析3、在基槽(坑)开挖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1)基槽(坑)开挖时,两个人操作间距应大于2.5m,挖土时应由上而下,逐层挖掘,禁止逆坡挖土。(2)挖土方不得在巨石的边坡下或贴近未加固的危楼基脚下进行。(3)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塌落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4)人工吊运泥土时,应检查工具、绳索是否牢靠,吊钩下面不得有人,卸土推应尽量开槽(坑)边,以免造成塌方。(5)用车运土,应先平整好道路,倾土回填时,不得放手翻车。4、地基验槽: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监部门进行验槽,基坑内浮土、积水、杂物应清除干净,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二、独立柱基的垫层施工待槽底人工清理且挖平至图纸标高后,放垫层线。垫层用10cm宽的钢模板支设,(详见垫层模板示意图)用水准仪抄平,以确保垫层混凝土标高,浇混凝土后随时用木抹子抹平,铁抹子压光。垫层模板示意图如下:三、独立柱基础施工1.钢筋工程本工程钢筋现场制作,所有进场钢筋在抽样复试合格后进行使用。工艺流程:钢筋下料→钢筋制作→弹钢筋线→钢筋就位绑扎→垫细石混凝土垫块钢筋制作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剪断折弯确保钢筋尺寸制作质量。在铺设阶形基础底板钢筋前必须在垫层上弹出主筋位置线及阶形基础边线,必须保证主筋位置正确,保证下皮筋的间距,钢筋接头在同一截面处受拉不超过25%,受压不超过50%。独立柱基边长大于2.5米时,底板钢筋按0.9L下料并交错布置。地梁钢筋在绑扎时必须先校核地梁底模的位置尺寸,然后再在底模上用粉笔划出主筋位置线,在主筋上画出箍筋位置,主筋在搭接绑扎时,绑扎不少于3道,箍筋与主筋绑扎时箍筋开口交叉布置不得在同一方向并保证135°弯勾,满足抗震要求,严格控制钢筋搭接锚固长度
本文标题: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55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