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度特克斯县教育教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姓名:王先凤单位:乔镇寄宿制中心小学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数学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心情良好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教是为了不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一种自主的境界。学生具备了学习能力后主动地获取知识,做到无师自悟,无师自通,而它的基础就是教师平时的民主教学风格,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学民主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并能主动地提问,敢想、敢表白,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我认为,要敢于让学生想、说、做,敢于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取知识。二、运用合作教学,培养群体意识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必须了解群体的目标任务,然后试着去达到这些目标,而这样的了解不是自动的调节结果,必须经过学习,考虑到合作活动中方法和观点的多重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因而学生在观点上会有一个较大的协调过程。这种协调大致有两类:顺应和同化。同化大多被看作是一种主动的调整,顺应则是个体认识结构的变化。这种协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有效地防止孤癖型学生的产生。三、培养创造性思维,促进素质全面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他们将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进行更大的创造,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在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旧知解决了新问题,创造性地发现了乘法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通过这样有序、有目的引导、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这方面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要求。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在这个环境里,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训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地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可进行有序、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创造思维的训练、学习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坚强个性等。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教师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决不吝啬自己赞美和鼓励的语言,最大限度地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成为学生可以亲近的朋友。在教学实践中,多种形式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可以让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审美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为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思想品德、审美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基础。通过动机与信念的唤醒与支持,情感与意志的激励与调节,想象的引发,榜样的示范,人格的陶冶,心理气氛的感染来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气氛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思想品德与审美素质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从学生的爱美心理着手,引导学生积极巧妙地解决数学问题。总之,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重视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本文标题: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6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