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1编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申报表所属院部外语教学中心课程名称中医英语课程层次(本/专)本科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所属二级学科名称课程负责人李照国丁年青杨明山申报日期2005年6月15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处制二OO年月日21.课程负责人[1]情况1-1基本信息姓名李照国性别男出生年月1961、4最终学历博士职称副教授电话51322226学位职务中心主任传真所在院系外语教学中心E-mailzhooushi@163.com通信地址(邮编)桂林西街85弄33号301室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教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近5年来一直承担着本科和博士研究生的《中医英语》(一、二)和《高级翻译》的教学工作,平均每周授课10学时左右,学生总数达600余人。近5年来指导中医英语专业研究生两名,在中医英语学科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完成了校级课题《黄帝内经英语翻译及其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2余篇,其中“廿载译海今与昔求其放心而已矣”获第十一届全国科技翻译会议一等奖,主译的《黄帝内经素问》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大中华文库》之一部于2005年5月出版,目前正在主持着《黄帝内经灵枢》和《中医经典文库》的翻译以及《中医英语翻译系列教材》和编写工作。另外还参与了国家名次术语标准化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中医名次术语国际标准化的研究工作。[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32.教学队伍情况2-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李照国男1961.4副教授中医英语主讲丁年青男1956.2教授基础英语主讲杨明山男1949.4副教授医学英语主讲朱玉琴女1970.11讲师医学英语授课黄国琪男1955.3讲师中医英语授课兰凤利女1972.6讲师中医英语授课2-2教学队伍整体情况本学科任课教师一般都具有英语和医学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多年从事交叉学科教学和研究的经验。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如下:1.李照国:具有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医学英语硕士和中医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学英语、医学英语和中医英语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编出版了1部基础英语教学用书,7部中医英语和医学英语翻译研究著作,3部中医英语教材,3部中医英语和医学英语词典,7部中医学译著,发表了40余篇论文。近年来专事中医英语的教学和研究以及研究生的培养工作。2.丁年青:具有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学英语和医学英语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了多部教学研究专著和论文。目前承担这教育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索”课题、大学英语改革试点和研究生培养工作。3.杨明山:具有医学大专和英语大专学历,长期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医学英语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研究论文6篇,出版教材3部,曾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教材三等奖。今年来专事医学英语教学、学科建设及教材建设工作。为了深化学科建设,今年来我们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遴选了有志从事本学科教学和研究的年青教师,培养他们掌握医学和英语两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从事本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基本素养。42-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I.发表论文1.“医学专业双语教学若干问题探讨”(杨明山,《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年第3期)2.“试论医学英语教学新概念”(杨明山,《上海高等医学教育》2002年第2期)3.“因特网医学信息检索技巧与医学英语资源”(杨明山,《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4.“光盘MEDLINE”13年国际中医药英语论文计量分析(杨明山,《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年第3期)5.“对加强中医英语翻译学基础研究的思考”(杨明山,《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6.“中医院校外语教学状况及对策”(丁年青,《中医教育》2004年9月)7.医学英语与英语医学(丁年青,《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年12月)8.基础、桥梁、彼岸—试论高校普通英语、专业英语及双语教学的关系(丁年青,《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6月)II.获奖情况1.《中医英语翻译技巧》2001年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李照国)。2.《中医英语》2003年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李照国)。3.《医学英语术语学教程》200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教材三等奖(杨明山)。53.课程描述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本课程包括医学英语基础、医学英语实践和中医英语三大部分。三者之间密切关联,但又有各自的侧重点。医学英语基础的作用是为从公共英语过渡到医学英语铺平道路;医学英语实践的作用是教育学生如何使借助英语这个工具从事医学(西医)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医英语的作用是在医学英语基础与医学英语实践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表达中医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I.医学英语基础20世纪60年代前,我国基本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医学英语或其他的专业英语,而在解放前教会学校及其他学校开设的用英语教学的医学课程,其实是医学课程,只是使用的是英文原版的教材和英语语言教学,不是医学英语课程。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口号的影响下,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专业英语(ESP)”,医学英语也随之逐渐开展起来。而且,由于医学英语中的医学主要是西医,其专业源远流长、行业覆盖范围广的特点使之成为专业英语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科目。但后来由于将专业英语完全从普通英语独立出来,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各高校的英语教材几乎全部被各相关专业英语所取代,如财经英语、化工英语,甚至理工科里还分机械英语、电子英语等等。医科院校当然是医学英语,即使是从ABC开始的教材,也全部贯穿专业内容,包括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没有听说、写作等教学,因为当时的英语教学唯一目的就是能让学生看懂相关专业文献资料。结果,由于违背语言教学的规律,语言的整体被肢离破碎,学生的语言基础没能切实打好,因而整体英语水平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80年代中期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内外语言学研究,以及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大学英语教学逐渐向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灵活性方面发展。人们认识到:英语是一门完整独立的学科,不管是基础阶段还是应用提高阶段的英语教学,也不管教学内容是有关人文、历史方面的还是理工、医学方面的,从语言角度讲都属于英语范畴。,世界上没有独立于普通英语之外的专业英语,所谓专业英语也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部分,只是谈论不同专业内容方面的英语,当然也有它的一些语言特点,但决非是语言性质的不同。因此,开展医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继续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主要提高他们在医学专业领域里英语的读、听、说、写、译的能力,进而能用英语对外进行有效的专业交流。国家教委在1985年和1986年分别颁布实施了《大学英语教学》理工科大纲和文理科大纲。两份大纲都强调了语言基础部分的学习,因而共性部分越来越明显。于是1999年教育部又颁发了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即不仅要求顺利阅读,而且要求听懂英语并用英语进行口头或笔头表达。新大纲还对全国各大学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两个阶段,一是基础阶段,(包括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二是应用提高阶段,(包括专业英语),并指出: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必修课。而且把原称谓的“专业阅读”改为“专业英语”,并对专业英语的读、听、说、写、译等各项技能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使各校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有规可循、有据可依。在新大纲的指导下,各大学的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这样一种新格局,即在大学的一、二年级进行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普通英语),三、四年级开设专业英语或其他类型的英语应用提高课程。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为了加强同国际社会的交流、熔入,兴起了双语教学,在我们医科院校也可称为“英语医学”(EnglishMedicine),即用英语来讲授有关的医学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主要获得相关医学信息和医学知识,同时也在英语语言上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实际应用专业英语能力,但它本质上属医学科目,6而不是英语科目。虽然医学英语与英语医学课程性质不同,教材、师资等也不完全相同,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内容和语言表达方面往往会相同,只是侧重点不同,然而却又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它们实际上是为着同一目标在不同阶段开设的两门课程。II.医学英语应用我国医学英语教学历史大致可分成四期:原版教学期、语法教学期、科普教学期与双语教学期。1.原版教学期(辛亥革命前至解放前):由外人创办的最早医学校是澳门圣保罗学院(1594);国人创办最早的是同文馆科学系医科(1865)。自1906年起,美英等国教会纷纷在我国创办教会医学校。上述任何学校均采用英文作为教学用语。辛亥革命后,在当时教育总长蔡元培主持下,成立国家医学教育委员会(1911),之后掀起年全国收回教育主权运动(1925)。然而,此时大部分院校所用教材仍是外文原版,教学用语还是以英文为主。故称之为原版期。2.语法教学期(解放后至文革):1951年,新中国教育部颁行《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德教会学校及其其他教育机关的指示》,废除原各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模式,一律规定采用中文教学模式。由于医学教学实践无法回避英美等国医学文献,为解决上述矛盾,新中国医学院校开设了前无所有的医学英语课程。此期医学英语教学在教学医学文献之前,必须先解决英语基础语法问题,故可称之为语法教学期。其代表作有谢大任、姚之然、邵循道等主编的医学英语教材。3.科普期(改革开放后至1999年):自1986年起我国高校施行《大学英语》教学并取得成效。凡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者,就意味已经具备基本的语言基础。此期出版的医学英语教科书,免去基础语法教学,多采用医学科普文章作为教学素材,选择题为其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故可称之为科普教学期。4.国际化双语教学期(2000年后):国家教委正式提出在若干年之后,高校实行部分双语教学制。为辅助实现这一目标,医学英语的教学必须以提高我国的医学教学的国际竞争力为最高目标,从而医学英语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医学实践,别无选择。故此期可称为国际化双语教学期。III.中医英语随着中国医药学对外交流的深入开展,中国医药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医药对外翻译工作也随之广泛开展起来。中医药学是中国的传统医药,在西方各国的语言中都缺乏对应语。为了促进中医药学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应用,中西方的翻译人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逐步为中医创造了一套比较合乎英语语言机制和中医医理的术语表达系统。为了帮助我国的中医药人员掌握这些基本的表达法和常用的翻译手法,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医院校陆续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相关课程,形成了一门新的课程——中医英语,并编写出版了一批教材,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中医英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国不少中医院校设立了中医英语专业,成立了相应的院系。我校目前拥有全国惟一的一个中医英语硕士学位点。3-2教学内容(
本文标题: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