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汇总(有答案)
1第4页(共5页)得分评阅人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请你从教学的视角对下列案例加以分析。北京某校,上课铃声响后,所有的走廊都静悄悄。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在其中一个很好的班里,学生们已坐得整整齐齐。今天,英美教育专家要来这个班听课。他们来了,他们听到皮鞋在教学楼宽敞的长廊里发出清晰的回响……陪同前来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大家坐定,授课的老师走进来了。同学们起立后坐下,老师侧立于黑板前。他的目光没有去巡视全班同学,而是望向窗外。老师的头上已有不少白发,黑板衬出他侧立的剪影……这时刻,你发现,当学生连窃窃私语都没有时,教室里也并非完全安静。你还能听到翻动书包的声音,一支笔从谁的手上放到桌面……老师仍然侧立,望着窗外,好像在酝酿什么。就这片刻,你听到,静了,更静了,一切声音都没有了,世界静到连听课的外国专家也仿佛不存在了。这时,老师转过身来从容说道:“现在开始上课。”老师语言精练,没有废话。老师教态从容,板书时大家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板书非常漂亮,极有条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相当有水平。老师间或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字。黑板上的字渐渐丰满起来,那字大小不一。有些字,老师大笔一挥画上一个圈,或一个框,或一个大三角,看起来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像一个框架图。整堂课,老师没有擦一下黑板,学生也不必上去擦黑板。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到笔记本上去的。老师继续提问,学生解答仍然踊跃,仍然不乏精彩。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最后老师说:“今天要讲的都讲完了,同学们回去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一下。”下课的铃声响了,整堂课无懈可击。这是一位特级教师,他露出了笑容,同学们都很高兴。陪同外国专家听课的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很高兴。外国专家听了却说不出话来。“或许他们也很惊叹?等到了会议室再听他们的意见吧!”中方人员想。到了会议室,我们虚心地请外国同行提意见。外国同行说话了,他们说:“不理解。”我们问:“为什么?”他们说:“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优点:1.教师备课充分、教态从容、语言精炼、板书规范;2.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3.教师注意提问,教学具有双边性;4.“双基”目标基本到达。这是一次规范完整的传统教学。缺点:1.教学目标停留在知识层面,忽视学生的能力、个性和情感的发展;2.教学缺乏启发性,没有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4.教师的教学水平停留在记忆和简单理解的层次;5.教学缺乏生成性,预设的成分浓,基本是教案的机械展开,没有生命活力。【答对其中4个观点即给满分7分,具体分析共3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可酌情给分】-------------------------------------------------密----------------------------------封-----------------------------线----------------------------------------------------------------------------------------------------------密----------------------------------封-----------------------------线---------------------------------------------------------22.下列是美国电影《春风化雨》片段,请你从教育学的视角加以分析。(基丁老师把同学们带到教学楼中间的一个院子里散步)基丁:跟学分没关系,遛遛腿而已,开始吧!(唱)有人曾经对我说,写诗已经过时。左,左,左,右,左,左(学生拍手打节拍)……停!谢谢。各位,不知你们注意没有,每个人开始都有自己的步伐、自己的节奏。皮茨,不着急,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能到;卡梅伦呢,你能看出他在想,这对吗?可能是对的,我知道就是这样,也许不是,我不知道;奥弗斯特里特,有一种更深的驱动力。好了,我说这些并不是要嘲笑你们,我说这些是为了说明顺从的问题,说明坚持与众不同的信仰的困难。你们有些人,你们的眼神好像在说,我本来可以走得不同,那么问问自己,刚才为什么拍手?没错,我们都有一种被人接受的需要。但是你们必须坚信自己的信仰是独特的,是你自己的,哪怕别人认为它们很怪或者很讨厌,哪怕一群人都说,那太差了。罗伯特·弗罗斯特说过:“两条路在树木中分岔,我,我选择走的人少那一条。”这就导致了所有的不同。现在,我希望你们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调,任何方向、任何东西都行,不管自负也好,愚蠢也好,什么都行。各位,这个院子是你们的,你们用不着表演,完全为你自己。(同学们自由地走动起来,多尔顿站在墙边不动)基丁:多尔顿,你不参加吗?多尔顿:我在行使不走的权利。基丁:谢谢,多尔顿,要的就是这个劲儿,要敢于逆流而上。(在基丁老师班的教室里,诺兰校长与基丁老师谈话)诺兰:能谈谈吗,基丁老师?这是我上课的第一间教室,你知道吗?第一张讲台。基丁:不知道你还教过课,诺兰先生。诺兰:教英语,比你早多了!说实话不教还真有点舍不得。我听说,你最近在班上用了一些非正统的教学方法,我不是说这跟那个叫多尔顿的学生的错误有关。但我想我用不着提醒你,他这种年龄的孩子很容易受人影响。基丁:你的惩罚对他很有影响,我肯定。诺兰:那天在院子里是怎么回事?基丁:院子?诺兰:对,孩子们一起走,一起拍拍手!基丁:哦,那个?那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顺从的危险!诺兰:嗯,约翰,这儿的课程是固定的,经过检验,并很有效!如果你有疑问,也不该随随便便乱改!基丁:我始终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于让学生学会自由思考。诺兰:在他们这种年纪?开玩笑!传统和纪律,送他们上大学,其余的就不用管了!2.优点:1.基丁老师通过遛腿活动引导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2.他充满激情、语言幽默,仪表堂堂,自信大方;3.他循循善诱,说理充分,教育艺术高超;4.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局限性:1.基丁老师所主张的“让学生学会自由思考”教育目的观过于激进,在应试色彩浓厚的高中教育阶段难以实施;2.改动课程对教师素质要求高,还存在风险。【答对其中4个观点即给满分7分,具体分析共3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可酌情给分】得分评阅人六、论述题:(12分)请你联系教育实际论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六个改变”)。六、论述题:(12分)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观点共7分,联系实际2分,论述3分】3华中师范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三、判断题:(在题前括号内打×或√。每题1分,共10分)()1.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2001年下半年,教育部在各地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确定了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区(县、市)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3.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4.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宜用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合格考试的教学评价是目标参照性评价。()6.生产力是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7.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8.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9.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是活动课程论的特点之一。()10.“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学记》。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对师生在课堂里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观察表明:教师(十分无意识地)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学生。教师给予了某些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就并非如此。一般说来,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生最为关注并给予最多的鼓励,班内半数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最少。师生之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了(其他学生所得不到的)更多的机会与鼓励。2.下面案例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哪种必然联系?试运用该理论评价这位教师教学的得失。这是低年级的一堂语文课,教师正带领学生学习《雪地上的小画家》一课。课文讲的是:冬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小鹿、小鸡等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纷纷用自己的足和爪子在雪地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老师,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呆在家里没出来。”老师听了以后很不高兴,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在让这个学生坐下以后,老师又问全班同学:“谁知道?谁能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这时候,教室里静极了,再也没有人起来回答。看到这个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可能出来,这个道理等你们上初中以后就明白了。”六、论述题:(12分)“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请解释这段文字,分析其中体现的教育思想,并联系实际举一个案例进行分析。答案三、判断题1.√2.×3.×4.√5.√6.×7.×8.×9.√10.×五、案例分析题1.答:(1)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实践中却难以做到。(2分)(2)材料揭示了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由于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面向学生集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保证学生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一直是班级教学中的一个难题。(3分)(3)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上述局限,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给5分)①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②压缩集体教学时间,增加个别辅导时间;③增加辅导教师,实施小班教学;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生辅导同伴;⑤按能力或兴趣分组,进行分组教学。2.答:案例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5分)(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2)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3)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案例中教师教学的得失评析:(5分)优点:这位教师不是以单纯地传授知识为目的,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向学生提出了“青蛙和蛇”的问题,这说明教师善于引申教学内容,
本文标题:教育学案例分析题汇总(有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9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