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初级中学七年级备课组李金贵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车尔尼雪夫斯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从美感要求。”建筑艺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即通过建筑的空间与实体(包括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使建筑既具功能又达到人们审美要求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本单元,我们将一起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雄伟、庄严;领略中山陵的巍巍气势,直观法国凡尔赛宫的金壁辉煌、豪华非凡;回首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的黄鹤楼和于园。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各种建筑艺术风格的美,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单元教学目标1、阅读有关介绍古今中外名胜古迹的文学作品,了解这些有名建筑的特点,品味其文化内涵,体会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2、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找出说明顺序。3、学习记叙和说明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4、品味课文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5、能细致地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征,用简单的说明文介绍你熟悉的某一建筑。6、说话时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把话说得生动形象。单元教学思路本单元介绍了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建筑,大都是说明文,大量说明性的文字会令学生头昏脑胀,兴趣大减。学生由于经历有限,基本不可能游历这些名胜,因此,让学生了解这些名胜的意义价值所在,学生也许会感兴趣,激发游历的兴趣。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文体已被淡化。本单元虽说都是说明文,但我们大可不必从说明方法、说明对象、说明顺序方面做大量烦琐的分析。而是要抓住每课语言的特点,进行学习。当然,淡化文体,并不是说我们不再需要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单元教材分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明文按空间顺序向我们介绍了纪念碑的位置,有条不紊,层次分明;题字和碑文,突出了纪念碑的意义;碑身造型,展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民族风格;十幅浮雕,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一百多年来重大的历史事件,歌颂了先烈们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光辉业绩,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文章既介绍纪念碑的所在位置以及它在结构、造型等方面的特点,又介绍它兴建经过以及作者在瞻仰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感受;既说明这座建筑物的总体特征,又介绍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特征。在表达上作者以说明为主,有机插入记叙、议论、描写,语言富于变化。《巍巍中山陵》这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色,表达了它巍巍的气势以及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课文紧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凡尔赛宫》本文说明了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突出地表现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文中插入历史轶事,颇有趣味性。语言准确而富有文学性。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法国凡尔赛宫的历史,以及它宏伟壮观的外部布局和金壁辉煌的内部陈设,那神奇别致的镜廊、优美恬静的法兰西式大花园,都让人赞叹不已,让我们领略到了这座驰名世界的宫殿的丰姿,也欣赏了外国建筑的独特风情。《短文两篇》《黄鹤楼》介绍了楼的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闻,突现了这座名楼的地位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本文篇幅短小,内涵丰富。《于园》着重介绍了于园磊石之奇以及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这篇小品清新空灵,兼雅趣与谐趣于一身。单元课时安排:共11课时《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课时《巍巍中山陵》2课时《凡尔赛宫》1课时《短文两篇》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初级中学七年级备课组李金贵课题巍巍中山陵课时2—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2、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教、学具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预习要求收集有关孙中山的材料。熟悉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教者复备一、导入:认识孙中山,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出示孙中山的图片,问:认识这个人吗?(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二、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如果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方、建造怎样的陵墓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发言、交流)出示一组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给学生欣赏。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三、释题:巍巍,高大的样子。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四、钟山的地形、环境能烘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主要见课文第二节)明确:(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看图片,了解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学生讨论、发言、交流:为孙中山设计陵墓。欣赏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初级中学七年级备课组李金贵愿望。)五、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联系《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课)明确: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注重和谐协调),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弘扬民族精神),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追求形神兼备)。六、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明确:(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七、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征。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八、作业根据课文对中山陵各部分建筑的描写,画出示意图。联系《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课讨论: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讨论: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讨论: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后根据课文对中山陵各部分建筑的描写,画出示意图。教后记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初级中学七年级备课组李金贵课题巍巍中山陵课时2—2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2、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教、学具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预习要求完成中山陵示意图,标注名称,准备作解说。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教者复备一、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1、学生出示所画示意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2、假如让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幅图解说清楚。3、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由外而内,由总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二、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中山陵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人民对中山先生的怀念及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的?(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讨论)(文章运用数字介绍了陵门、祭堂、墓室的高度和深度,石阶的级数,具体说明了建筑的高大宏伟。)你认为有哪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伟大形象?(陵门:中山先生手书“博爱”、“天下为公”祭堂: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山先生遗像墓室:中山先生卧像)三、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明确:(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这段关于陵园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四、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简明。表现在大量运用确凿的数字进行说明;充分运用限制词、修饰语。本文虽然是一篇介绍中山陵的说明文,但出示所画示意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幅图解说清楚。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中山陵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人民对中山先生的怀念及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的?你认为有哪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伟大形象?讨论: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体会本课说明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特点。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初级中学七年级备课组李金贵是语言生动优美,请你找出这样的句子,朗读它,并在句子旁写好批注。如描写平台所见景象时,运用描写性语言和比喻、对偶等修辞,用语生动,蕴含深情,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五、作业:1、进行“我心目中的校园”设计比赛。勾画出心目中校园的草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进行描述。2、课后学习:收集你感兴趣的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资料,分小组办一次“祖国大地”图片展。3、完成《补充习题》《同步导学》有关习题。完成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后记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初级中学七年级备课组李金贵课题凡尔赛宫课时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2.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3.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学习难点:学习说明文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教、学具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预习要求查阅凡尔赛宫资料,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教者复备一、导入新课:凡尔赛宫,是世界驰名的法国王宫,被誉为“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我们虽不能一睹风采,大饱眼福。但我们可以跟随吉祖英的笔迹,去欣赏、想像凡尔赛宫的美妙。(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一)整体阅读,感知课文。1、同学们,我们在学前两篇说明文时,请你们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讲解建筑物,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学习方法来赏读《凡尔赛宫》。凡尔赛宫是美的殿堂,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老师这儿有几张介绍凡尔赛宫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后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划出
本文标题: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01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