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人教版】必修四政治:第12课《实现人生的价值》ppt课件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前10分钟循纲忆知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1.价值与价值观(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2)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实质是一种社会意识。2.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特别提醒]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从领域看,表现在对认识和改造世界、人生等方面的导向作用;从性质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学法指导]把握几个“反作用”┄┄┄┄┄┄┄┄┄┄┄┄┄┄┄┄┄┄┄┄┄┄┄┄┄┄(1)意识的反作用表现在正确与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促进或阻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实际上,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意识反作用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属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而集体主义就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3)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集体主义价值观之间是相通的,都属于同一范畴。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2014·江苏卷·T26④)()2.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2012·福建卷·T34②)()3.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2012·福建卷·T34③)()理由: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二、选择题常考点[典例1](2014·全国卷Ⅰ)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是()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②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③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④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从对社会、对个人两个角度正确说明了价值观的作用事物的性质和价值由事物自身的属性决定价值观不能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典例2](2014·江苏高考)下图漫画“好大的手笔!”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以及价值观导向作用等知识。漫画说的是以污染(墨)为代价的经济(字)发展,体现了错误的价值观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也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漫画主旨无关。[答案]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含义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是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2.特征(1)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3)差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3.客观标准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原因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要求原因[学法指导]图示法比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衡量尺度、价值标准、价值追求┄┄┄┄┄┄┄┄┄┄┄┄┄┄┄┄┄┄┄┄┄┄┄┄┄┄┄┄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012·浙江卷·T30③)()2.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2013·江苏卷·T33④)()3.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2013·江苏卷·T25③)()理由:价值判断作为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2011·广东卷·T35②)()5.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2013·四川卷·T7③)()6.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2013·全国卷Ⅱ·T22③)()理由:在阶级社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理由:价值选择的客观标准在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选择题常考点命题点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典例1](2014·安徽高考)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①价值判断超越社会历史条件②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③价值判断往往是因人而异的④要用正确价值观指引人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漫画中人物的对话表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观点不同,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漫画中的病人只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没有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不能超越社会历史条件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的命题点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典例2](2014·天津高考)“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A.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C.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D.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解析]本题的题眼是“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意味着保持词条中“PX”已有的属性,不属于认识发展的问题,A项与题意不符;也不是表明认识经过实践检验从而验证其正确性的问题,B项与题意不符;修正词条是正确的价值选择,而篡改词条是一种错误的价值选择,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答案]D三、主观题常考点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常考角度与必背术语](1)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做到“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要做到“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共产党执政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要做到“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在××的表达上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3)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直面道德困惑、引领价值选择”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启示。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典题例证](2013·福建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材料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理念。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消费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解析]首先明确该题考查的范围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其次,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最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题中消费主义是错误的价值判断,人们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答案]①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消费主义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人民利益。人生价值及其实现人生价值1.含义: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2.内容: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或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的自我价值或索取。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居于首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目标和归属。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缺一不可。3.特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4.评价标准: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学法指导]表格理解人生价值的内容处于从属地位处于第一位地位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实现了自身的满足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体现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含义区别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关系①二者辩证统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②二者关系要求既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又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缺一不可。③要承认人生价值的多层次性。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大有小,有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联系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关系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2010·江苏卷·T33A)()2.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2010·天津卷·T5A)()3.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2014·重庆卷·T12①)()理由: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理由:个人价值的大小关键是看他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而不是得到的回报。√××二、选择题常考点命题点人生价值的实现[典例1](2013·浙江高考)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解析]在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中,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社会由个人组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推动。题意强调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微贡献”的推动,强调个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价值观
本文标题:【人教版】必修四政治:第12课《实现人生的价值》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1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