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英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SensorandDetectionTechnology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5/3/2.5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16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自动控制原理、MATLAB与应用等授课时间:二(5-7)/1-15周授课地点:7B—412授课对象:2016自动化3班,2016自动化4班开课学院: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浦汉军/讲师联系电话:18682032374Email:phjyzhl@163.com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7B412),采用一对一的问答方式;2.每次发放作业时,采用集中讲解方式。使用教材:《传感器与电测技术》,刘焕成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第1版。教学参考资料: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徐科军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第4版。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第2版。3.《电子测量与传感技术》,杨雷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1版。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课程简介: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测控系统中,传感器处于连接被测控对象和测控系统的接口位置,传感器是自动检测系统的核心部件,是自动测控系统的重要环节,一切科学实验和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是通过传感器转换为容易传输与处理的信号,检测技术是实现自动控制的前提条件和必要设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测量电路及各种应用,熟悉非电量测量的基本知识及误差处理方法,熟悉工业过程主要参数的检测方法,了解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及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具有正确应用传感器的能力。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专业培养标准及OBE导向,制定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知识目标:通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学习,应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测量电路及各种应用,熟悉非电量测量的基本知识及误差处理方法,熟悉工业过程主要参数的检测方法,了解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及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具有正确应用传感器的能力。具体如下:(1)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2)电阻式、变电抗式、光电式传及电势式感器原理与应用;(3)温度检测;(4)传流量检测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应用各种手段查阅文献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课程支撑学生核心能力达成(可多选,):■c1.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理论以及电子电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c2.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c3.从事电子信息专业所需的技术、技巧以及使用软硬件工作的能力;■c4.设计与实施电子信息工程相关实验,并且能够进行资料的分析和解释;□c5.设计电子系统和元器件的能力;□c6.认识时事议题和珠三角产业趋势。了解工程技术对环境、社会及全球的影响,并培育跨领域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外语能力;■c7.发现、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c8.培养专业道德以及认知社会责任。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通过多媒体手段、OBE工程案例等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课程的理论基础的同时,了解所学知识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理论基础和实操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作风;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融入OBE工程案例。每个OBE项目设计预先给出设计背景、资料、内容和要求,并提出知识点要求、能力要求及评分标准,通过项目设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设计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理解“定量”的意义,理解产生测量误差的因素,对实验严格要求,从操作、记录、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理论教学进程周次教学主题教学时长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要求教学方式作业安排1传感器概念;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3传感器定义与分类;传感器最新进展;重点:掌握传感器概论/误差计算与数据处理。难点:测量数据处理;要求掌握误差的计算及数据处理方法课堂教学1-2、1-5、2-1、2-22传感器静态特性及数据处理3重点:传感器静态特性参数计算;难点:线性误差计算课堂教学2-1、2-23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及标定方法3重点:传感器特性参数计算;难点:静态及动态特性计算课堂教学3-4、3-64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及标定方法;电阻式传感器原理3讲解OBE工程案例1个,要求掌握传感器的静态参数标定方法,实验数据处理的分析和解释,误差计算课堂教学3-25电桥电路;热电阻式传感器原理3重点: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电桥电路应用;难点:传感器测量电路;要求掌握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直流电桥课堂教学5-1、5-2、5-36热电阻式传感器原理1重点:热敏式传感器工作原理;难点:热敏式传感器的应用课堂教学7热电阻式传感器检测1重点:热电阻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难点:测量电路及应用课堂教学5-11、5-128半导体电阻式传感器及检测;电感式传感器原理3重点:气敏传感器及光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原理;难点:检测电路课堂教学6-19电感与变压器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3重点:差动变压器原理与应用;难点:灵敏度计算及测量电路课堂教学7-410电容式传感器应用与热电偶2重点:差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难点、热电偶传感器测温原理及温度计课堂教学算;难点:温度计算方法、应用及测量电路12热电偶与压电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2重点:压电式传感器原理、测量电路难点:压电式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课堂教学8-1、8-315压电式、光电式及霍尔传感器原理与应用2讲解OBE工程案例1个重点:光电式及霍尔传感器原理;难点:霍尔元件的误差及补偿课堂教学8-49-1、9-2292919实践教学进程周次实验项目名称学时重点与难点项目类型(验证/综合/设计)教学方式6实验1: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2万用表、*数字存储示波器、电子计数器、程控电源、LCR测试仪等的使用A验证D实验8实验2:电阻式传感器2金属箔式应变传感器-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A验证D实验10实验3:变电抗式传感器2电涡流传感器、电容传感器A验证D实验11实验7:光电式传感器2光敏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A验证D实验12实验8:温度传感器2标准K分度热电偶,集成温度传感器A验证D实验13实验9:磁电、压电、电容传感器特性研究2*利用现有设备设计实验方案,测量磁电、压电、电容传感器的特性B综合(OBE实验)D实验14实验10:数字温度计4*以Cu50热电阻为传感器,进行温度传感、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与制作,实现温度传感、信号调理、数字显示B综合(OBE实验)D实验合计:16说明:1、由于实验设备台套数限制,实验期间,会将学生分成2组,实验时间按照实验室实际安排。2、实验考核采取抽签分组实操考试方式。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考核内容评价标准权重出勤是否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超过三次缺勤,不能参加考试完成作业是否按时、按质独立完成作业5%实验(实训)每次实验均按预习、操作、实验报告三部分计分;未完成全部必做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的学生,不能参加期末考试,该门课程的总成绩以零分记。期末进行实验考核10%期中测试(开卷)1.评价标准:试卷参考解答。2.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和方法进行求解,独立、按时完成题目的解答。15%期末考试(闭卷)1.评价标准:试卷参考解答。2.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和方法进行求解,独立、按时完成考试。70%大纲编写时间:2018/2/28系(专业)课程委员会审查意见:我系(专业)课程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系(专业)课程委员会主任签名:日期:年月日注:1、课程教学目标:请精炼概括3-5条目标,并注明每条目标所要求的学习目标层次(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2、学生核心能力即毕业要求或培养要求,请任课教师从授课对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部分复制()3、教学方式可选: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实训4、若课程无理论教学环节或无实践教学环节,可将相应的教学进度表删掉。
本文标题:《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1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