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第七章 曹丕《典论・论文》(2课时)
第七章曹丕《典论·论文》第一节《典论·论文》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一、两汉以来文学发展成就,为文学的理论建设提供丰富的材料,提出历史要求。二、东汉末以来,经学衰微,加速文学对经学樊篱的摆脱,走上独立发展的过程。三、曹魏集团统治者的思想和对文学的重视。三曹建安七子:孔融、阮瑀、应瑒、陈琳、徐干、刘祯、王粲。行则连舆,止则接席;每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曹丕《与吴质书》建安黄初,体裁渐备,故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诗文评类序》第二节《典论·论文》《典论》创作的直接动机: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厉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曹丕《与王朗书》一、《典论·论文》内容分析1、提出文学批评的客观原则第一、忌“文人相轻”,要“审己以度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第二、反对“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2、作家作品风格论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3、文体论:四科八体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4、“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5、“为政”的文学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二、《典论·论文》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讨论了多位作家的创作风格和根源;探求了各种文体的特点;给与文学以崇高的地位;探讨了文学批评的原则问题;开创了一个文论命题:文气说。
本文标题:第七章 曹丕《典论・论文》(2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3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