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4讲 城市和城市化课件 人教版
第24讲城市和城市化考能联动提升考向真题探究专题优化演练第24讲城市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考基自主落实考基自主落实一、城市化1.含义(1)城市化过程可概括为两种类型:人口城市化,即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区域城市化,即城市用地扩张,周围郊区和农村区域转变为城区,人口也随之转变为城市人口。(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直观、最具可比性,是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衡量指标。释疑解惑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早起步晚,_______________水平______出现_________现象_________不合理发展快水平高较低逆城市化城市发展城市化与逆城市化(1)两者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2)逆城市化是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为了避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大城市中心区萎缩;③中小城镇发展迅速;④乡村人口出现回升。(3)逆城市化发生只引起城市人口分布区域的变化,城市人口数量和比重不会减少。释疑解惑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城市化具体内容主要问题(1)___________下降(2)交通拥挤,______条件差(3)_____困难,失业人数增多解决途径(上海)(1)建立______,开发______(2)改善城市__________条件(3)___________城市环境环境质量居住就业卫星城新区交通和居住保护和治理考能联动提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差异分析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的差异导致城市化进程差异,具体分析如下:1.图示城市化进程及差异2.对比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及其成因学以致用1.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2)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解析:第(1)题,甲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缓慢,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目前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乙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目前水平低,速度快。第(2)题,发达国家的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而乡村环境优美,随着小城镇及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及交通业的发展,人口逐渐从城市向乡村及小城镇流动。答案:(1)D(2)C城市化问题(“城市病”)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主要表现原因危害治理措施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所排出的烟尘;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危害人们的健康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限量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影响人体健康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绿化隔离带主要表现原因危害治理措施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加强城市交通和住宅建设;搞好城市规划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乡村人口无序迁入造成贫困、内城衰落问题,影响社会治安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城市化主要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方法突破学以致用2.读下图,完成(1)~(2)题。(1)该图显示的是()A.城市地表径流利用系统B.城市污水利用系统C.城市雨水利用系统D.城市地下水利用系统(2)图中右侧的深井,所发挥的作用是()A.滴灌B.渗灌C.回灌地下水D.抽取地下水解析:第(1)题,城市中由于地面硬化,植被减少,降水时地表径流产生快,雨水下渗减少。通过雨水利用系统,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第(2)题,深井的作用是经过过滤的雨水回灌地下补充地下水。答案:(1)C(2)C考向真题探究考情分析分析近三年非课改区的高考题可知高考中针对本讲的命题有以下特点:1.从考查内容看,世界城市化和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出现次数较少,但也有涉及,虽是考查的冷点,复习时也要重视。2.从命题角度来看,多通过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数据的分析,如统计表、统计图等,总结城市化的特点,特别是我国人口的数据。以区域图的形式切入是另一常见形式,多和城市区位因素相结合来考查。3.从能力立意的考查来看,对数据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侧重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真题导航考向一世界和我国的城市化(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卷)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2)题。例1(1)可知该市()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2)可推测该市()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命题立意】第(1)题考查人口与城市化,由于城市中心区、边缘区人口膨胀,造成环境恶化、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大量人口迁往近郊区,导致郊区城市化,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试题难度中等。第(2)题考查郊区城市化,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理解能力,涉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大。【思路点拨】第(1)题,据图分析人口迁移情况,A项的“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叙述错误;B项“城市边缘区和远郊区”应为人口净迁出区;C项“城市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远没有中心区多;D项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正确。第(2)题,城市化初级阶段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中心区;城市“空心化”现象是逆城市化的表现,人口由城市迁向农村或其他城市,材料仅反映城市内各圈层的人口迁移,不能判断为逆城市化。也无法判断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故可判断为郊区城市化。【标准答案】(1)D(2)B考向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卷)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例2(1)该城区地表温度的()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命题立意】第(1)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描述、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第(2)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思路点拨】第(1)题,从1982年和2004年高值区和低值区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地表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城市风的方向应由郊区吹向城区。第(2)题,该城区高温区域的范围扩大,应是建筑物面积增加的结果;从高温区域的变化来看,其商业区应是向城区南部集中。【标准答案】(1)C(2)A
本文标题:【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4讲 城市和城市化课件 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8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