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中医院十二五医药发展规划
中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一、“十二五”发展现状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是人类医学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作出卓越贡献。二十年多来,我院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卫生局领导下,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中医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充实和提高,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势头。全院职工在院领导班子带领下,发扬“团结、务实、创新”精神,围绕医院“现代化、人性化、科技化”发展目标,实施“人才立院、科技强院、专科兴院”的发展战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将医院发展成一所集中医、中西医结合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现有职工226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120人,开设有12个中西医临床科室、5个专科、专病门诊以及放射、心电、B超、检验、病理等7个医技科室,住院床位200张,收治有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病人,2010年业务收入达1890万,居全市同行业前列,并先后荣获“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市县以上医院行风民主评议先进单位、全市中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荣誉。但发展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如中医经费投入不足、医院基础设施薄弱、医疗用房紧缺、卫生人才短缺等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期间下大力气解决。二、“十二五”工作规划(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山东省中医条例》,坚持“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互相补充”方针,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竞争有序、服务便捷高效、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有效、质量优良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二)中医工作指标1、医疗业务指标①门诊人次平均年递增率6%,到“十二五”末达到46.3万人次/年。②出院人次平均年递增率9%,到“十二五”末达到4583人次/年。平均病床使用率达80%以上。③业务收入平均年递增率10%,到“十二五”末达到11273万元;其中药品收入应占医药收入的60%以下。2、医疗质量指标①入院病人三日确诊率≥8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②病床使用率≥80%;平均住院日≤15天。③医院感染发生率<6%。④治愈好转率≥98%。⑤甲级病历≥90%;丙级病历0%;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95%。⑥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⑦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纠纷≤0.5次/10万(门诊住院人次)3、科技发展指标至2015年,选拔培养1-2名具有市级水平的专家,5名县级学科带头人,15名重点骨干人才,5年内建成全国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1—2个,县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科研立项1个,市级科研立项2个,县级科研立项10个,并争取出科研成果5项以上。(三)主要任务1、基础设施建设①我院目前占地面积小,布局不合理,无扩增空间,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改建扩建门诊大楼迁建已成为当务之急。争取将医院迁建早日列入规划,到2015年前建成。新医院计划投资1.4亿万元,住院楼建成楼高16层,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设计一期床位400张,其中骨伤科100张、内科(包括心血管、消化、肾病专科)100张、外科100张、眼耳鼻喉科15张、儿科15张、针推科20张、妇科(产科)50张,总目标为600张的住院大楼。病房设计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内设医用电梯、净化手术室、重症ICU监护室等现代化设施,以及以二人房为主,一人房、三人房、家庭式套房为辅的病房,门诊楼建成楼高9层(其中一层为地下车库),建筑面积为18000平方米,按楼宇智能化、流程人性化、功能合理化的要求为病人提供舒适、快捷、高效的门诊医疗服务。同时建成急诊楼2000平方米、药剂楼4000平方米、康复楼2000平方米、传染病房(肝病)2000平方米、行政楼(包括学术教学楼)6000平方米、后勤楼及附属楼6000平方米等,此外建成病人康复休闲中心及职工活动中心等,满足不同层次病人需求。②在新区新院建成并投入运行后,现医院将作为分院,以门诊诊疗为主,辅以急诊观察治疗,向群众提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专科医疗服务,承担老城区的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任务。形成城区南北相呼应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网络,辐射全县,以方便群众就医,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③建立120急救分站,承担区域内医疗救护任务,推动我县医疗急救工作的开展。④根据医院发展需要,每年从业务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仪器设备上,其中在原大型设备核磁共振1名、螺旋CT1台、电子胃镜1台、彩色B超1台、800mAX光机1台腹腔镜1台、数字化计算机成像系统(CR)的基础上新增彩超2台、血液透析机2台、电子胃镜1台等。2、医疗学科建设①加强专科专病建设。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在发展原有20多个临床科室的同时,增设具有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的肾病专科、糖尿病专科、乳腺病专科、中医美容专科、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等,切实解决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同时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肝胆疾病、糖尿病、颈腰椎病、妇女病、老年性疾病等领域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在科研和实践中有较大突破。此外,加强急诊科建设,配置适用于危重病抢救、监护的现代化设施,使中医急诊达到同级同类医院先进水平。力争通过5年努力,形成更多中医特色明显、诊疗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著、社会影响较大、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重点中医专科。②加强科普科技建设。建立健康教育科,继续开展中医医疗保健科普宣传,除加强对住院病人、门诊病人的健康咨询、保健指导外,利用报刊、电台、网站等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医”发展战略,不断探索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新药物,提高专科专病防病治病能力;选择几种能体现医院诊治水平的病种,开展科研活动,努力达到省市先进水平,5年内计划争取出县科技成果2—3项,市科技成果1—2项,并争创省级科技成果。③加强医疗协作体建设。争取与省中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诸方面建立全面的对口协作关系。借助省中先进的医疗技术,加快医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高对危重病和疑难病的诊治率。3、卫技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①通过公开选拔、公平竞争、择优聘用的办法,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和管理体制。②引进一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提高医院技术档次。③加大继教经费投入,完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聘任、晋升等有机结合,每年选派多名新参加工作的医务人员去上级医院轮转学习;至少选派3—4名医务人员外出专科进修,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和西学中教育;至2015年,全院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技术人员达到卫技人员总数的60%以上。在全院卫技人员学历比例中,本科以上学历占50%,专科学历占30%,中专及以下占20%。④实施“名医工程”建设,每年培养1—2名名医,至2015年市级以上名医达到5名以上。⑤抓好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才培养,引入竞争机制,实施激励机制,给中青年人才压担子,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保持学科带头人相对稳定,保持技术队伍相对稳定,保持主要发展方向稳定,造就一支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需要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形成学历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的人才布局。4、信息系统建设。①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完善医院院网站;建立完善门急诊系统、住院系统、库房管理系统、病房管理系统等软件管理,增设临床检验管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医技管理系统和病人咨询服务系统,做到各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有标准接口,并向县卫生行政部门开放。②加强图书管理,根据医疗、教学和科研需要,每年增加必要的医学书籍和期刊,使国内医学期刊涵盖医院所有学科,提高医学图书资源的利用率。③加强综合档案室管理。
本文标题:中医院十二五医药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9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