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30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学号姓名指导老师专业年级学校1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本课题研究来自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本论文属实证型研究。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现金分红是公司进行股利分配的主要方式,公司进行适当的现金分红能吸引广大投资者的参与。现金分红政策的制定需要相关利益群体的衡量,主要利益群体有公司管理层、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经过一系列博弈过程才最终制定出相应的现金分红政策。首先,财务管理主要有三大政策,包括股利政策、筹资与投资政策以及运营政策,股利政策作为财务管理三大政策之一,必然与其他财务活动紧密相关,而且现金分红是公司进行理财行为的必然结果;其次,合理的现金分红政策为公司创造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有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最后,进行现金分红会增加现金的流出,现金流又常常决定公司的运营,所以现金分红导致现金的减少,又将会影响到公司未来筹资的多少以及经营业绩。总之,现金分红政策在公司财务管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上市公司存在随意的制定股利政策,或分红或不分红等种种不规范和不良的现象。为此,近几年来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上市公司分红和融资行为的文件,如2000年,中国证监会明确要求上市公司申请配股或增发股票时,必须满足近三年现金分红条件的规定;2004年底,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相关规定,把上市公司是否进行现金分红与公司再融资的条件联系起来,该规定称,若上市公司存在最近3年来未进行现金分红的情况,该公司就不符合再融资的条件,所以不得有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增发股票或向原股东配售股份等行为;2008年10月9日,又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其内容主要包括:公司要详细披露现金分红政策、上市公司可以进行中期现金分红、最近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等。上述一系列规定的发布都是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政策相关,而且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规范现金分红行为,这些规定的出台表明监督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越来越关2注。现金分红是企业利润的现金分配形式,它不仅降低了企业现金流量水平,而且减少了债权人的“剩余索取权”。为规避信贷风险,债权人对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筑”了企业债务融资的“门槛”。因此规范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具有重要意义,也使现金分红的现状研究及其方案实施的市场效应研究变得紧迫了起来。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一)国外研究:西方财务学者探讨股利为什么会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怎么产生影响等问题,形成了现代股利政策的两大主流理论——代理成本理论以及信号传递理论。①“一鸟在手”理论西方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最早是和证券估价分析联系在一起的,股利政策研究以规范研究为主。直至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财务学家米勒(Miller,M.H.)和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F.)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估计》,引起了财务学界对股利政策的关注。该理论认为,由于股票价格波动较大,在投资者眼里股票收益要逼留存收益再投资带来的资本利得更为可靠。换言之,对投资者来说,一元钱现金股利的价值超过了一元钱资本增值的价值。这一观点也因此被形象地概括为“一鸟在手”理论。根据“一鸟在手”理论,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必须采取高股利支付的政策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该理论的代表者主要有威廉斯(Williams,1938)、林特勒(Lintner,1956)、华特(Walter,1956)和戈登(Gordon,1959)。其中Gordon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1962年Gordon提出了的股票价值模型,也被称为“手中鸟模型”,根据模型的论证,戈登认为当企业的资本成本变动时,股利政策会影响企业股票的价值。戈登在股利政策方面的研究将该“一鸟在手”理论发展到顶峰。②MM股利无关论Miller和Modigliani(1961)述了关于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即MM股利无关性定理:在理想市场等前提条件下,如果公司的投资策略既定,那么,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换言之,一个公司的股价完全是由其投资决策所决定的获利能力所影响,而非决定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MM理论成功地利用数学模型,揭示了股利政策与股票价值的正确关系,但其理论的前提条件过于脱离现实,以致其结论和现实情况不相吻合。但是,MM理论的严格假设条件成为现代股利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线索,成为后来绝大多数股利研究的基础,成为该领域的奠基之作。3③税差理论法勒和塞尔文(Farrar&Selwyn。1967)通过最大化个人税后收入的局部均衡分析,主张如果股利的税率比资本利得税率高,投资者会对高股利收益率股票要求较高的必要报酬率。④代理成本理论Jensen&Meckling(1976)仓J立了代理成本理论。他们认为,股东为避免自身利益损失,要监督和约束管理者的行为,势必导致代理成本的发生。约瑟夫(Rozeff,1982)最早在股利政策研究中引入代理理论,建立了一个描述现金股利降低代理成本机制的模型。他认为,股利支付一方面能降低代理成本,另一方面会增加交易成本,公司股利发放率的确定是在这两种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使得总成本最小。在Rozeff之后,现金股利代理成本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是由FrankH.Easterbrook(1984)署1]MichaelC.Jensen(1986)来完成的。Easterbrook(1984)认为,公司应当在其资本成本、代理成本和税收成本总和最小的情况下制定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此时制定股利政策成本最小,最为合理。同时,他还强调股利分配可以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鼓励公司进行股利分配。⑤行为股利政策理论除了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之外,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Miller、塞勒(Thaler,R.),谢弗林(Shefrin),史特德曼(Kahneman)和斯坦曼(Statman)等为代表的学者引入行为科学,着重从行为学的角度探讨股利政策,虽然目前研究成果并不多,但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自我控制说(Thaler&Kahneman,1981)、后悔厌恶理论(Thaler,1980)、心理账户说(Thaler,1985)和股利迎合理论(Baker&Wurgler,2004)等。(二)国内研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开放较晚,资本市场的运作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明显滞后于国外。我国学者基本上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从国外的研究基础之上开始对现金分红进行实证研究。目前,国内关于上市公司选择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有较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样本的差异和方法的不同,结论也是见仁见智、不一而同。纵观国内这现金分红方面20年左右的研究历程,从内容上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内涵的研究,由于与本文选题关系不大,不作阐述;另一类则是影响因素的研究,包括现金分红方案的综合影响因素以及部分或者个别影响因素。4刘星等(1992)最早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刘星在1996年对深市和沪市中的1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能够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外部和内部两大方面。影响因素主要有当前的盈利能力、股东对股利分配的要求、可动用的现金、保持稳定的股利支付率、预计的资本投资需求等。在1998年,刘星和李豫湘在调查和访问了8家上市公司的基础上,选择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30家上市公司(其中10家只发放股票股利,13家发放现金股利,7家两者同时发放),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影响股利决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影响现金股利支付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法人股的比例、每股净资产、市盈率、股利的相关性。根据研究得出,现金股利已成为大股东套取现金的手段,现金股利的发放加大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代理冲突。阎大颖(2004)以1999.2002年我国A股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行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流通性和集中度对现金分红方案的影响显著,大股东的控制能力越强,公司就越有可能发放股利。朱明秀(2005)选择A股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内部人利用现金分红方案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他们并不关心公司的股利政策,更倾向于资本利得,这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宋玉、李卓(2007)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终极控制人的特征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方案的影响。他们认为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与终极控制人的侵害动机成反比,研究结果也表明,随着终极控制人控制权比例的增加,现金股利支付率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变动。王化成、李春玲、卢1)司(2007)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经济性质、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度、是否集团控制的特征均会影响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魏永fL(2010)选取了2004年.2008年连续五年1411家A股家族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金字塔股权结构下家族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现金分红方案的影响。在公司财务结构以及公司收益方面,林海(2000)选取了1997年深市33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收益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公司获取的收益越多,越倾向于发放股利。刘淑莲、胡燕鸿(2003)对2002年6月份支付现金股利的29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是现金股利和每股收益、总资产规模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资产负债率为负相关关系。李春琦、黄群慧(2006)采用2002年上市公司数据分析表明,盈利指标对我们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方案有较大影响,其中短期盈利指标的影响更为显著,公司制定现金分红方案通常较少考虑公司的长期发展指标。在信号传递方面,陈浪南(2000)利用沪市财务数据对于股利政策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研究结论表明现金股利不具有信号传5递效应;而送股、配股具有明显的信号传递效应,研究中还发现各样本组合对于“好”消息、“坏”消息的市场反应通常在3至4个交易日,这与半强势效率市场相矛盾。同时,王曼舒、齐寅峰(2005)采用1994.2003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并非由企业特征决定,也不受反映投资者偏好的市场反应的显著影响。在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现金股利的信号传递效应并不明显。但雷光勇、刘慧龙(2007)采用中国上市公司2000.2002年的数据研究却有不同的发现,他们认为,公司发放越多的现金股利,越能吸引投资者,即现金股利有较好的信号传递效应。国内的研究虽然很多,但都侧重于实证研究,并未形成属于我国特点的理论。不过对于本文的写作还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论文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理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且对目前我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研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方案实施的市场效应及不同行业之间现金分红影响的差异。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详细阐述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相关理论、相关政策等。第三章,实证研究部分,主要是通过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应用描述性统计等方法在对数据进行选择、测量、统计的基础上,选取适当变量,建立模型,得出上市公司分红对股价等的影响及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的一系列结论。第四章,通过分析第三章研究所得结论,对本文的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为如何规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提出一些建议。第五章,对本文做个总结,同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议。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1、在图书馆学术期刊室查阅相关书籍和理论,打好理论基础;62、在电子阅览室学术期刊网上查阅近几年学者的最新研究,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3、收集一些外文资料,以期充分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相关经验;4、实际搜集相关资料,相关政策;5、借鉴国
本文标题:30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9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