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03年12月1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一文的演讲时曾引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我中华民族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强决心。横渠四句释义:为人类社会创造历史文化,为老百姓谋取幸福,为以往的圣人传承发扬他们已经中断了的学问,为后代万世开创太平天下。冯友兰认为,一个人能这样做了,就达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为自己哲学所确立的基本宗旨,亦是张载哲学的大纲。有关张载作者简介冯友兰(1895—1990),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等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等职务,并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他除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外,还撰写了大量哲学与哲学史著作。学术著作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等,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论著编为《三松党全集》。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珊处”。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金庸同样对人生有过层次境界的划分,他明写武学上的成就,实际上巧妙地点出了人生的境界:第一层手执宝剑,所向披靡。第二层手执轻剑,举轻若重。第三层手执重剑,举重若轻。第四层手执木剑,无需兵刃。金庸的人生四境界金庸笔下那些使着奇奇怪怪兵刃的人,多数不是一流高手。比如《天龙八部》里的南海鳄神,再比如李莫愁,都不是一流高手。一个没有出场的大侠叫独孤求败是真正的一流高手,他的武功包含了武功的几层境界:第一阶段,他年轻的时候,使用一把非常锐利的宝剑。所向披靡,削铁如泥。这代表一种少年气盛的境界,见谁跟谁过招。这和大多数人年轻时候大体差不多,喜欢跟别人辩论,显示自己的学问,以打败别人为荣。其实,那是一种不成熟,幼稚的表现。第二阶段是一把轻剑,功夫长了,可以干一番大事业了。仿佛人到中年,沉稳了,又有创一番大业的决心与信心。第三阶段,改用一把重剑,重剑无锋,举重若轻,功夫又进了一层。第四阶段,他用一把木剑,没有刃,不能伤人。但说明他已经不用兵刃,达到无剑伤人,无招胜有招的程度了。武功练到大成,不依赖于外物,什么东西都是他的兵刃,飞花摘叶,皆可伤人。这绝不仅仅是武功的境界,其实它是人生的境界。。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放牛娃的人生有一则公益广告,讲述的是山区放牛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个放牛娃,记者便和放牛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你为什么放牛?放牛娃:卖钱。记者:卖了钱干什么?放牛娃: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放牛娃:生娃。记者:生了娃呢?放牛娃:放牛。记者默然。解说:这就是人生的自然境界。一名儿童趴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昆虫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解说:显然,儿童是顺着本能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而昆虫学家则是在进行观察和研究,是在为社会的利益做事,属于道德境界。一名房产商在建造一楼群时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记住是我把原来的一块荒地变成了一群高楼。”另一名房产商也在建造一楼群,他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为一块荒地变成了一处景观而感到高兴。”解说:第一个房产商是功利境界,而第二个则是道德境界,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仅有细微的差别。这就是“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说“横渠四句”是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四句话。引出下文关于四句话的具体解说。【提出问题】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并逐句阐述其内涵。【分析问题】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指出只有儒家所说的“圣人”才是最合于人的标准,才能肩负起天地赋予人的神圣使命。【总结问题】为天地立心为天地立心,“天”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即是要我们端端正正地做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生民立命为生民立命:信宗教的人把万事寄托于“主”,而儒家将命与义合而为一,将外在必然与内在当然统一结合起来,将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一个人果能如此,他就可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都能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安宁。这也可以看作是张载为万千生灵所构建的精神家园,所确立的灵魂的归宿。“为生民立命”其实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角度,阐述人应该如何处事、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矛盾。为往圣继绝学为往圣继绝学:往圣之绝学,也就是儒家先贤先圣一脉相传之道。并不是要接续一般意义的中国学统,而是接续儒家之学统。主要表现为:以张扬仁义为根本,以正明心性为大要,以肯认伦常为旨归。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在犹太人的家庭,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子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是甜的。为万世开太平为万世开太平:“太平”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社会理想。张载素有济世之志,“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他的救国济世之志。中国古代修身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如何理解“内圣外王”?大公无私,天人合一。是只有圣人才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因为圣人心怀天下、客观公正,圣人的各种感情乃是宇宙中客观的现象,并不特别与个人联结在一起,这样才最宜为王,这样也才能做到德治,以德服人。“内圣外王”应是一个整体,“内圣”是“外王”的内在根源,而“外王”是“内圣”的必然延伸。“横渠四句”和“内圣外王”有怎样的联系?张载的“横渠四句”正是把“内圣外王”较好地贯通起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明了宇宙之本体,确定安身立命之道,实为“内圣”之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就是如何建功立业的问题,是“外王”之学。如何理解?①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比喻,突出了人类之于大自然的意义,没有人类的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黑暗如夜。②人所立之“心”,是宇宙“底”(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应认识到在自然中的角色和作用,以人之心、以人化的眼光来看待、对待天地万物。理解句子内涵◆孟子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sì)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孟子认为,一个人不管其是寿是夭、处逆处顺,都应当修持自己的身心以面对人生各种结果,这就是所谓的“立命”。“横渠四句”对于我们现实人生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张载的这四句话具有超时代的性质“为天地立心”,可理解为人类要成为自然界的头脑,做好保护地球生态的工作,使万物的生命得到健康的发育。——做人是我们读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人生课题,我们要做到“明理做人,问心无愧”。“为生民立命”,即反对战争,消除贫困和压迫,使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得到切实保证,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我们要通过努力学习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为百姓改变命运创造新生活。“为往圣继绝学”,指继承和发扬古代圣贤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使他们的救世情怀、仁德品性、人文睿智能重放光彩,照耀人类前进的道路。“为万世开太平”,则是化解各种文明危机,开展文明对话,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确立新的合理的国际秩序,共同建设一个繁荣、公正、和谐的新世界。这应该是我们全人类努力的方向。总结:横渠四句的内涵为天地立心——达到对于天地宇宙的正确认识;为生民立命——昭示人类生活的基本准则;为往圣继绝学——弘扬古代儒学的优秀传统;为万世开太平——寻求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的道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内圣”之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外王”之学德治是儒家政治的特色,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横渠四句”,所说的是读书人的志向,说的是读书人应该有的世界观,一要正心,心术要正;二要为百姓,民本思想;三要取得学术成就,继承先人智慧;四要贡献社会,做有利千秋万代的事。即古人所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此类同。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实践证明:人们决非因为有法律才遵守某些规章制度,社会道德舆论及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往往起着“治本”的更为重要的作用。道德和法律作为治国之道,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可偏废任何一方,道德是自觉的法律,法律则是强制的道德,它们功能互补、相辅相成,成为治国安邦的最重要的政治步骤和环节。
本文标题:横渠四句(冯友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81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