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2单元《学习抒情》作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作文优质课教学设计第1页共5页第二单元《学习抒情》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2.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过程与方法:1.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2.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教学难点:如何借助相关手法进行抒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朗读导入请同学们齐读纪伯伦的《美》(节选)请你们仔细地观察地暖春回、晨光熹微,你们必定会观察到美。请你们侧耳倾听鸟儿鸣啭、枝叶窸窣、小溪淙淙,你们一定会听出美。请你们看看孩子的温顺、青年的活泼、壮年的气力、老人的智慧,你们就会看到美。请歌颂那水仙花般的明眸,玫瑰花似的脸颊,罂粟花样的小嘴,那被歌颂而引以为荣的就是美。请赞扬身段像嫩枝般的柔软,颈项如象牙似的白皙,长发同夜色一样黑,那受赞扬而感到快乐的正是美。——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二、写作指导1、什么是抒情?抒情就是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抒情并不神秘,下面这些话我们经常说,其实就是抒情。这几朵月季花真漂亮啊!我有好几年没见到爷爷了,我很想他。2、抒情的好处:真挚的情感能打动读者。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如《黄河颂》结尾句:“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鲜明、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对黄河哺育下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3、抒情要抒真情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心里反复交织、酝酿,最后凝为一句:“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感人至深,且毫不突兀。(1)抒发健康的、高尚的情感,反对抒发低级的、颓废的和庸俗的感情。(2)抒发真挚的、实在的情感,杜绝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也不能故作多情,为文造情。对情感的深刻体验和细致揣摩是恰当抒发情感的关键。所谓“恰当抒发”,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4、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2)所谓间接抒情,就是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将情感融入叙事、描写和议论当中。【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作文优质课教学设计第2页共5页①通过叙述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称为叙述性抒情。其特点是用充满感情的笔调进行叙述。这是在叙事中传达情感的写法,叙事中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是饱含情感的叙述,这种写法多用于叙事类作品,如杨振宁的《邓稼先》。化虚为实显真情真情源于真人真事,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具体画面最容易做到感情真挚,最易写出动情点。②通过描写抒情:这是在描写人物尤其是描写景物时进行抒情的方法,可称为描写性抒情。写作时须把感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使描写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如朱自清的《春》。细节描写动人心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写作时应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肖像以及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作具体的摹绘。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可以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动人艺术效果。③通过议论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理的抒情方法,可称为议论性抒情。运用这种抒情方法,应注意它与一般议论有所不同,这里的议论只是抒情的手段,是为抒情服务的,如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抒议结合点情理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其它关键处加入议论、抒情句子点染,既能使记叙文更具真情实感,又能达到升华主题、点明主旨的作用。④写状物文章的要点要选择自己真正有感触的事物来写,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所写的事物的特点联系起来。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记事抒情(融情于事)•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议论抒情(融情于理)5、在一篇文章中,常常兼用这两种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间接抒情则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例如,《土地的誓言》铺排描述“参天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黑色的土地”等富有关东气息的事物,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炽热爱恋;《邓稼先》一文,写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在议论中饱含敬仰之情。6、温故知新----文章不是无情物(1)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羚羊木雕》(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叶母亲》(3)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她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我的老师》(4)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一天快些到来。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再塑生命的人》(5)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散步》【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作文优质课教学设计第3页共5页(6)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秋天的怀念》(7)记得那年春上,奶奶生日,家里又揭不开锅了,你从外边借回一元钱,买了三斤豆腐。豆腐做好了,你一筷子夹给奶奶,一筷子夹给我,我让你吃,你说你嫌豆腐有一股豆味儿,反胃。婶娘,我那时真傻,还以为那是真的,就三口两口扒吃了豆腐,后来在厨房里,却见你吞着野菜吃,我才知道你是哄了我。我后悔的哭了起来,你却笑了,说我懂事,让我以后长大有钱了,再给你买多多的豆腐吃。可到现在,我一块豆腐也还未给予你买了吃,你却死了。——间接抒情(寓情于事)(8)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间接抒情(寓情于景)(9)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间接抒情(寓情于物)7、精彩结语: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8、小试牛刀一片段作文。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提示:1.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2.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三、写作实践二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还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提示:1.关于家乡,你应该有许多内容可写:家乡的景色、物产、风俗,以及你在家乡的生活……不必面面俱到,要有侧重地写作。2,直接抒情应基于相关的记叙、描写,顺势而发;间接抒情时,所写内容要与表达的情感相协调。3.写完初稿后,读给同学听听,看看你的作文是否能打动人。如果效果不好,和同学讨论,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然后做出相应的修改。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提示:1.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烦恼,比如:妈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很喜欢跳舞,家人却不支持;唱歌总是跑调,每次上音乐课都很尴尬……想一想,你有什么烦恼?【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作文优质课教学设计第4页共5页哪些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2.写“烦恼”的时候,要把事情、原因写清楚,还要写出烦恼时的具体感受,让人读了以后能体会你的处境和心情。3.作文写完以后,可以和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看大家的烦恼是什么,并相互开导、帮助,争取消除这些烦恼。例文引路:《我的烦恼》《试问父爱今何在》《荷花》例文评析:我的家乡“家乡”,是一个多么美丽、多么深情的词语呀!我从文字中读到的别人的家乡,山都是高峻的,水都是浩渺的,乡情总是质朴温暖的,乡俗总是神秘有趣的……可我出生的地方呢,却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不远处堆着的几座荒山,老是一副木然的神情;山脚下倒是有一片湖水,也总是水波不兴,丝毫不见活泼的样子;没有引人入胜的乡俗,更没有曲折离奇的乡间故事。它不过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我一直都没有将它和“家乡”这个美好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直到那一天,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蒲松龄写的《山市》。从课本上领略完山市的奇妙之后,老师把我们领出教室,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小山说:“那就是奂山,蒲松龄描绘的神奇景象就出现在这座山上!”啊!居然是它!很久很久以前,竟有一座直通霄汉的危楼在它上面突兀而起,几盏忽明忽暗的灯在它的上空如星点般黯然缥缈。然后这一切又突然消失得了无踪迹。原来这座其貌不扬的小山,竟也有过如此惊心动魄的往事。再看它时,便不觉得它木然了。枯木残枝,愈见它的沧桑;荒草迷离,更平添了它的神秘。散落在山顶草间的石兽残躯,仿佛正述说着它曾经奇特的历史。从此,我开始细细打量自己的家乡,开始试着找寻它独有的魅力。于是,山下的湖水渐渐变得生动了。春天它平静地倒映着蓝天,倒映着白云,倒映着绿树,一副悠然的样子;夏天它活泼地荡漾起粼粼的波,翻动着轻轻的浪,显得有些调皮。到了秋天,水中那些安静不动的虾、自由自在的鱼都可以看得无比清晰;冬天来临,它早早地就结成了冰,再盖上厚厚的雪,白茫茫一望无际……于是,那些曾让我觉得土里土气的乡俗也变得引人入胜了。每年正月间村村都会擂响的商家大鼓,曾被我不屑一顾。现在再看,擂鼓者虽不像安塞腰鼓的舞者那样有着跳跃的脚步和飞扬的身姿,可上百个人就那么稳稳地站定了,高高挥起的鼓槌却也能敲出落地生根的坚定,敲出了安稳如山的气势!于是,每一张脸庞都变得温情,每一个笑容都变得亲切。于是,每一句方言都变得有情有韵,每一段经历都成了耐人寻味的故事。我在想,倘若没有这么一座奇山,没有这么一篇名文,我还会不会把它认作我的家乡。我觉得,尽管会来得晚一下,但迟早都会相认。因为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它的血液,不管它有多么普通,都会成为我美好记忆的源泉![评析]最难被发现的,常常是我们身边的风景。因为太熟悉,就会觉得太普通,于是就也察觉不到它的美好了。“我曾经是一个没有家乡的孩子。”开篇这个个性化的表达,正是源自小作者最真切的情感体验。这个真挚而独特的开头,很能吸引读者的眼睛。当乡情被一篇课文点燃之后,“我”开始细细打量自己的家乡:山变得神秘,水变得活泼,乡俗变得有情有韵。那些描摹山水的文字,无一
本文标题:【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2单元《学习抒情》作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82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