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必修Ⅰ课标年份分数题型题号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0108选择10、11201116简答36.(4)40.(2)20126简答39.(4)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020114选择3201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010201120128选择4、52010------2012年北京文综试卷考点分布统计: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1、各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是指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考点1地理环境各要素整体性的体现以生物循环为例:环境(水、土壤、大气、阳光)微生物植物动物死亡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①改变了大气的成分②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③改造了岩石圈,促成了土壤的形成最重要的是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水循环简略模式图:大气水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地表径流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冷却凝固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光合作用叶绿素有机物绿色植物大气圈—co2水圈——H2o岩石圈—无机盐水圈—H2o①生产功能:表现在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藏羚羊的例子:避风处、含盐土充足寒潮少食物、水源丰富环境数量增加存活率上升藏羚羊食物、水源、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环境数量锐减存活率下降藏羚羊②平衡功能:表现在各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能够保持地理环境性质的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再如:大气不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但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co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部分co2。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它要素随之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ACD热带雨林破坏BA、冰川融化B、海平面上升C、二氧化碳增加D、气候变暖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可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土壤受流水侵蚀失去表土肥力下降高原面被流水侵蚀沟谷加深加长支离破碎植被受流水侵蚀覆盖率下降地表裸露地表裸露大陆性增强气候趋于干旱河流含沙量提高下游河床淤积地上河湖泊演变成陆地是各地理要素统一变化的过程:泥沙淤积深度面积变小水面蒸发减少气候趋于干旱水生生物被陆生生物取代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地下水位上升草甸化或盐渍化物种构成改变陆生生物被水生生物取代渗入断层引发地震、滑坡海洋性增强气候变温暖湿润对下游河流影响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泥沙沉积减少水流平稳,洪灾减少东北森林变化环境效益净化空气,平衡大气成分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生态平衡砍伐森林土壤缺乏枯枝落叶补给——肥力下降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增多岩石裸露——风化速度加快(生物圈)植被(水圈)水文气候(大气圈)地貌土壤(岩石圈)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1)各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天津西北青藏西南活动:中国地形图植被西北内陆地区少,耐旱气候干旱水文河流少内流河地貌风成地貌土壤荒漠土西北地区流水作用弱,少流水地貌(地貌)地表水缺乏、多内流河(水文)降水稀少(气候)深居内陆,距海远(位置)温差大(气候)风力作用强,多风蚀地貌(地貌)植被稀少,土壤不发育干旱气候干旱小气候湿度增加风成地貌小区域流水地貌地下水、冰雪融水荒漠植被植被覆盖率上升荒漠土壤土壤肥力增加荒漠绿洲缺乏水分天津地区植被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水文河流多湿地多地貌流水地貌土壤黄土“牵一发而动全身”土壤沙化、盐碱化等局部小气候受到影响洪涝灾害增加整个生态环境恶化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物物种减少青藏地区植被荒漠草原气候高寒气候水文河流多湖泊多地貌高原风成地貌土壤高原荒漠土雪线上升小气候变化土壤沙化河流水量减少生态恶化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变暖元阳西南地区植被常绿阔叶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文河流多流量大地貌喀斯特地貌土壤红壤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高谷深修建梯田植树造林改造地形冲肥补充土壤肥力山多高水多高人地和谐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课堂练习【真题3】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12~13题12.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A.甲为草原B.丙为热带雨林C.丁为针叶林D.戊为阔叶林1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有()A.丙在非洲广泛分布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C.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冬半年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真题4】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图2完成,(1)~(2)题。图2(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①土壤肥力下降②产生土壤盐碱化③洪涝灾害加剧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2)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真题4】图3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三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3(1)引起图中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环流C.地壳运动B.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2)图上陆地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例题:(2011福建)37.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下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⑷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32例题:(2012上海)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47.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答案: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真题6】(2011·广东)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表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真题】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图2完成,(1)~(2)题。图2(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复习上节内容【真题】图3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三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3(1)引起图中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地壳运动D.人类活动(2)图上陆地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1、陆地自然带(1)成因:不同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造成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2)特点:具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考点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纬度位置热量差异植被土壤自然带海陆位置水分差异23°26′23°26′冷热干湿湿0°0°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30°40°地中海气候60°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风气候35°50°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23°26′23°26′冷热干湿湿0°0°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30°40°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60°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35°50°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3)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总结:水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1、自赤道到两极的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主要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在赤道和两极地区:2、自沿海到内陆的分布规律(经度地带性):主要影响因素:分布规律:表现明显地区:热量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东西横贯大陆。水分南北向延伸,东西向更替。中纬地区各自然带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有过渡带。【例题】读右图,回答问题。(1)右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2)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变化B.水分变化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ABCD【例题】读“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带,回答下题(3)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R为年幅射差额,即热量收入;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C→F→G→H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提问:1、我国海南岛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可以一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也种水稻,但一年两熟;华北平原种冬小麦,两年三熟;东北平原种植春小麦,一年只能一熟。农作物种类和复种指数的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符合什么地域分异规律?2、我国东北平原发展种植业,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塔里木盆地发展绿洲农业。农业生产方式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符合什么地域分异规律?板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垂直分异规律的判读要点考点3垂直分异规律①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据此可知:a.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b.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51垂直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决定于山地的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基带的海拔高度。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活动:用简单坐标系图表达出“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的相似性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③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是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a.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b.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c.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位置低,背
本文标题: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82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