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提高手背静脉穿刺效果 综述
提高手背静脉穿刺效果的方法主讲人:潘旗开•手背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穿刺方式的变革•利用药物减轻穿刺疼痛的方法•手背静脉血管显露的方法•进针角度和手法•针头进入血管内长度•手背静脉与皮神经的关系•血管选择器械化•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域内神经分布极少神经与静脉呈交叉关系,而非伴行关系安全区首选部位•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不能仅限于安全区内的静脉,手背所有静脉都可选用•冷光乳腺检查仪光速透射•辅助输液器械促进了输液过程的变革,用手背静脉显示仪,可将肉眼看不见、手摸不清的皮下静脉的分布及走向清晰的显示出来•逆心穿刺法•手背放松式穿刺法•翻转针柄法•水肿病人不用止血带法■手背逆心性静脉穿刺法适用于近心端静脉已损伤而远心端完好的病人,尤其适用于手背近指关节附近的浅小静脉。■中心静脉压0.59kpa~1.18kpa输液差7.84kpa借助压力差,逆行穿刺液体可顺利回流•传统的操作方法是先嘱病人握拳,穿刺后松拳。其实病人握拳后,小静脉易嵌入掌骨之间而致充盈不明显,并且松拳过程中,由于血管轻微回弹,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脱出或刺破血管而导致穿刺失败•放松法就是病人将五指并拢,是手背成一弓形,血管可充分突出于穿刺点,避免了病人在握拳和松拳时对穿刺带来的影响•对一些刺激性药物所致的疼痛采用此方法非常有效•该法也解决了因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出现液体点滴不畅的问题•水肿病人选择好穿刺部位后,顺着血管走向,用手指按压肿胀的组织,使水分暂时挤压到周围组织中,以达到暴露血管的目的•水肿病人的皮下组织疏松,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强,周围组织压力高,不宜使用止血带,以免增加局部阻力和血管通透性利用药物镇痛的方法利用局麻药例如用2%利多卡因、1:100000肾上腺素、2.5%丙胺卡因、皮肤敷贴0.5g恩纳•热敷、轻拍静脉及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正确使用止血带法•用温热水泡手,待血液循环改善,静脉充盈后穿刺,用于长期输液的病人或血管条件差的病人•轻拍法适用于细小不充盈、穿刺血管外周无损伤者•手背静脉涂血管扩张剂•改进止血带捆扎方法•双止血带结扎法•血压袖带法•手臂下垂扎止血带法•扎止血带的时间取长28cm~30cm、管经0.6cm乳胶管一根,在乳胶管一端8cm~10cm出对折,用线再对折处扎牢,使其成环状,操作时用拇指、食指将止血带一端从另一端的环状处穿出,在向相反的方向拉紧塞入绷紧的止血带下手背穿刺时在穿刺点上方20cm处扎一根止血带,再在10cm处扎一根止血带,可以较大面积的阻断外周静脉的血流,明显改善静脉充盈度•使用连接血压计的气囊止血带对止血带张力与浅静脉充盈度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止血带张力10.67kpa~16.00kpa(80mmHg~120mmHg)为最佳法•向桂华老师对袖带法与止血带法对静脉穿刺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袖带法因前臂施加了平均动脉压所以手臂浅静脉充盈加好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病人血管显露程度密切相关,临床护士采用手臂下垂下垂后再扎止血带穿刺法以缩短扎止血带后寻找穿刺血管的时间•研究发现扎止血带40s~120s为静脉穿刺的最佳时间•对血容量不足及末梢静脉充盈度差的病人,适当延长扎止血带时间•张洪芳老师认为用轻快冲击式大角度(20度~40度角,根据针头型号选择角度,型号小则角度小)静脉穿刺,对穿刺部位血管周围组织的刺激和损伤小•血管表浅、管径小、管壁薄,且血管充盈不显著,进针力度要小,角度小于20度,穿刺成功后轻松止血带•传统的进针法“三段式”从血管一侧进针,在皮下潜行一段,然后刺入血管•直接刺入法从血管上方直接进针可以避开伴行的神经,痛苦小易成功这两种方法相比直接刺入血管法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范围只是对皮肤,皮下组织和血管比穿刺点的损伤而三段式进针法除上面损伤外对皮下组织的损伤为隧道式损伤和撕裂伤•研究显示进针1.2cm组无论是动物还是病人其疼痛反应,血管壁损伤、组织瘀血、血管阻塞程度均明显大于进针0.6cm组在确保针头进入血管、达到牢固固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提倡见回血即停止进针小结以上种种改进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在临床上并未被推广因为实践和理论毕竟还有段差距,其中一些方法在将来会被慢慢的纳入临床。
本文标题:提高手背静脉穿刺效果 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84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