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信息给予题
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一—信息给予题1.(北京)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二氧化钛TiO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醛对人体健康有害B.纳米TiO2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消除甲醛C.纳米TiO2与普通的TiO2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D.制备纳米TiO2的反应:H4TiO4TiO2+2H2O【分析】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的性质判断;B、二氧化钛(TiO2)可做成纳米材料,在光的催化作用下,将甲醛等有害物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C、纳米TiO2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色效应及紫外线屏蔽等功能;D、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能够破坏人体的蛋白质,有害人体健康,故正确;B、二氧化钛(TiO2)可做成纳米材料,在光的催化作用下,将甲醛等有害物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能有效去除因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体.故B正确;C、纳米TiO2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色效应及紫外线屏蔽等功能,普通的TiO2则没有,故C错误;D、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2.化学方程式为:H4TiO4TiO2+2H2O,故D正确.故选:C。2.(烟台)科学家研制出以锶原子为钟摆的“晶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准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Sr为金属元素B.乙图中X=2C.锶原子的质量为87.62gD.锶原子的质子数是38【分析】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以及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中一个小格表示的意义进行解答即可。【解答】A.Sr的元素名称为锶,由偏旁“金”可知,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B.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38﹣2﹣8﹣18﹣8=2,故正确;C.87.62是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其实际质量,故错误;D.原子序数=质子数,锶的原子序数为38,则其质子数为38,故正确。故选:C.3.(泰安)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2NaHCO3Na2CO3+CO2↑+H2O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B.(1)中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只有一种溶质C.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D.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受热更易分解【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B、过滤分离出碳酸氢钠后,溶质是NH4Cl和NaCl;C、氨盐水显碱性,与二氧化碳能反应所以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D、碳酸氢钠较碳酸钠不稳定,易分解。【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氯化钠中无碳、氢元素,而碳酸氢钠中含碳、氢两种元素,因此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故本选项错误;5B、析出的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是NaHCO3、NH4Cl和NaCl,故本选项正确;C、氨盐水显碱性,与二氧化碳能反应,所以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故本选项错误.D、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4.(济宁)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得到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关系(见图)。请根据图象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Al>Mg>Fe>Zn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Zn>FeC.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Al>Mg>Fe>ZnD.Al、Mg、Fe、Zn四种金属与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比:127:124:156:165【分析】通过坐标分析等质量的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多少,以及最终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分析C和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对四种金属排序并分析与酸反应的速率。【解答】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Al>Zn>Fe,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因此反应速率为:Mg>Al>Zn>Fe,不能根据坐标判断,故选项错误;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Al>Zn>Fe,但不能根据图象信息判断,故选项错误;C、根据坐标可知若都是0.9g的Al、Mg、Fe、Zn四种金属,分别跟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为:Al>Mg>Fe>Zn,故选项正确;D、观察坐标,最终不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错误;故选:C.5.(东营)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熔化和汽化都是需要吸热的,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解答】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B、烧蚀层可以起到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正确;C、“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正确;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烧蚀层不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故错误。故选:D.6.(广州)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分析】根据各种燃料的主要成分及燃烧产物来分析。【解答】A、煤主要含有C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S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故而煤不属于清洁燃料;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产物属于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家用燃料燃烧放热供人类烧火做饭取暖等;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故选:A.7.(佛山)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F0e+3C0l22F+3eC-1l3,反应前后,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4P+5O22P2O5B.FeCl3+3NaOH=Fe(OH)3↓+3NaClC.Zn+H2SO4=ZnSO4+H2↑D.2H2O2H2↑+O2↑【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来确定。反应中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据此解答。【解答】A、P和O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Fe、Cl、Na、O和H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Zn和H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O和H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B.8.(泸州)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元素NaMg①SiP②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234567原子半径(10﹣10m)1.861.601.43③1.101.020.994最高正价最低负价+1+2④+4﹣4+5﹣3⑤+7﹣1A.⑤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B.③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元素①的原子序数是13,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S【分析】根据表格中各项的变化规律:第三周期元素从左至右依次为Na、Mg、Al、Si、P、S、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最高正价从+1到+7,最低负价从﹣4到﹣1,解答下列各题。1.6【解答】A、化合价从+1至+7依次增大,从Si开始有变价,负价逐渐减小,故④为+3,⑤为+6和﹣2,故A正确;8B、由表中信息可知: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增大,③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故B正确;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C正确;D、第三周期元素从左至右依次为Na、Mg、Al、Si、P、S、Cl,所以①是Al;②是S,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S3,故D错误;故选:D.9.(广安)常温下,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由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的有毒气体,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原因是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氯化酸,其中次氯酸能杀菌消毒,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成氯化氢和一种单质气体。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氯气的物理性质是(只写2点);(2)写出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3)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写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3)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书写出方程式即可;(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1)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2)HClO中H为+1价,O为﹣2价,Cl为+1价,故答案为:+1;(3)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4)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所以方程式是:(4)2HClO光照2HCl+O210.(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段翰英等)。我国制作泡菜的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低浓度的盐水里,经发酵而成。泡菜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口感鲜脆。蔬菜中含有硝酸盐。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NaNO3)]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产生亚硝酸(NaNO3)和氯化物(如NaCl)。亚硝酸不稳定,产生的二氧化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泡菜中含亚硝酸盐吗?含量有多少?含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经实验测定发现,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下图为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用不同的蔬菜进行测定,变化趋势与芹菜相似。实验表明,发酵温度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及生成时间也具有明显的影响。泡菜发酵过程中,泡制温度较高时,亚硝酸盐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早,且数值低。这与温度较高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有关。实验还表明,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现代医学证明,泡菜中的乳酸和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益,具有抑制肠道中的腐败菌生长、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但是,有些泡菜盐分或糖分过高,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利。另外,泡制过程也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流失。(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⑴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转化成生的。⑵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⑶室温下,用芹菜制作的泡菜,最佳食用时间是(填字母序号,下同)。A.泡制2-3天B.泡制5-6天C.泡制12天后⑷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最好加入一些姜汁B.最好在较低温度下泡制C.最好加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D.最佳食用期的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泡制时的食盐水浓度无关⑸请你为喜欢吃泡菜的人提一条食用泡菜的建议:。【分析】(1)根据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进行分析;(2)根据亚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亚硝酸和氯化钠进行分析;(3)根据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4)根据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进行分析;(5)根据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1)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
本文标题: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信息给予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84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