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柳宗元1.柳宗元寓言的特色寓言:主要是通过讲一个故事,寄寓或说明一种道理。寓言文学从先秦一直发展到柳宗元手上才成熟起来。其寓言颇有特色。第一,强烈的政治性和高度的哲理性的有机结合。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柳宗元把寓言当作一种特殊的政治斗争手段,故其寓言均有明确的目的性。《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蝜蝂传》他的寓言作品内容丰富,寓意深远,极富现实性和斗争性,且发人深省,多能给人一种普遍的,带规律性的认识,颇富哲理意味。1.柳宗元寓言的特色第二,构思精巧,故事完整。故事讲得好坏,是一篇寓言成败的关键.柳宗元的寓言篇篇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第三,精彩的描绘,生动的形象。柳宗元的寓言通过精彩的描绘,刻画了各种形象,如虎,驴,麋,鼠,蝜蝂,《罴说》中的猎人、《鞭贾》中的商人和阔少,很好地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给读者留下广阔空间。第四,语言简洁明快,笔锋犀利。柳宗元的寓言大多短小精悍,语言精粹。柳宗元的寓言多为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文字简洁明快,精炼警策,同时又丰富细腻,表现了极高的语言造诣。一、解题•本文是一篇寓言。文章以“鞭贾”为题,其实只是文章主旨的一个引子,即用卖鞭人的话来影射当时的官员,体现出了作者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行文技巧。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气韵(读准字音,划出不懂翻译的字词)。2、根据注解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概括每一段内容。小组解决翻译中碰到的疑难字词。疏通字词三、翻译•市之鬻鞭者(鬻yù,卖)人问之,其贾宜五十(贾gǔ,价格)必四五万。复之以五十(复:回复,这里指还价;状语后置句),则伏而笑(伏:弯腰;而,表修饰)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市场上有个卖鞭子的人,别人问价,他的鞭子只值五十,他必定说四五万。别人还价五十,他就假装笑弯了腰;别人还五百,他就(假装)有点恼火;别人还五千,他就(假装)大怒;必须要以五万的价钱才同意。有富者子,适市买鞭(适:到),出五万,持(之)以(连词,表目的)夸(于)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拳。蹙:卷曲,收缩。遂:顺遂,舒展);视其握(动作名,手柄),则蹇仄而不植(蹇仄:jiǎn。歪斜。植:直);其行水者(行水:鞭子的缨),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墨而无文(朽墨:朽败晦暗。文:通“纹”,纹理);掐之灭爪(灭:没),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然若挥虚焉(翲:piāo飘)。•有个富家子,到市场买鞭子,出五万买了他的鞭子,拿着来向我夸耀。看那鞭子的顶端,卷曲不舒展;看那柄,歪斜不直;鞭子的缨,前后衔接不和谐流畅;它的节朽败还没有纹理;用指甲掐感觉指甲陷没进去,不知道它有多深;举起它,飘飘然如同无物。余曰:“子何取于是而(却,表转折)不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且贾云者……”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爚汤:yuè,火光,这里作动词,烧。汤:热水。濯:读音zhuó,洗),则遬然枯(遬:读音sù,快速),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栀:zhī,栀子树的果实可以做黄色染料),泽者蜡也。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坡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我说:“你怎么买这样的鞭子却不可惜那五万啊?”回答说:“我喜欢它的黄色和有光泽,并且是卖的人这样说的。”我便叫童仆烧热水来洗那鞭子,马上就枯萎,苍然发白。原来的黄色是染的,光泽是上了蜡。富人不高兴,但是还用它用了三年,后来有一天从东郊出城,在长乐坡下与人争道。马互相踢,于是拼命甩鞭子(想驯服那马),鞭子折断成五六节。马互相踢打不停,自己掉落在地上,受了伤。看那鞭子里面是空空如也,纹理如粪土,质地空疏,无所依赖。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者,当分则善,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陈力:施展才能。御:治理),夫以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效,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当今那些伪装自己的外貌、粉饰自己言论,以求在朝廷推销自己的人,如果他的职位跟他的才能相称就还好,一旦错给了职位,给他的职位超过其能耐就开心,只是适合他们的能耐的官职他们就反而会恼怒地说:“我为什么不能是公卿?”这样却官到公卿的还真多啊。平时没事的时候,即便混个两三年也不会有什么损害。一旦朝廷有事,派他们施展才能来处理国家大事时,(他们就如同那马鞭)凭着那空空如也的能耐,粪土一样的质地,却要求他们(像大力甩鞭一样)承担重任,哪里有在需要使用的时候而不被折断、以致掉到地上受伤的忧患呢?1、作为寓言故事,本文故事情节完整,围绕着“马鞭”,故事写了卖鞭——买鞭——视鞭——濯鞭——鞭折。结合文章,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这根鞭子,它有什么特点?思考(1)寓言主要从三方面对鞭进行了描写:外表:“首”—“握”—“行水”—“节”—“举之若虚”—“黄而泽”。质地:其内“空空”——其理如“粪壤”使用结果:“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特点:这条鞭子没有多大用处,华而不实,显然不值五万元。但是,就因为他的外表“黄而泽”,非常引人注目,所以,被阔少买去。2.围绕着这条鞭子,鬻鞭者和买鞭者各有何特点?关注文中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思考(1)对鬻鞭者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有:“伏而笑”“小怒”“大怒”“后可”。从这些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2)鬻鞭者明明知道自己的鞭子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伪劣产品,却在买者面前故弄玄虚,故意高抬鞭价,并且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以“大笑”“大怒”等虚假行为来捍卫鞭价,给人以鞭子很有价值的感觉,以此来愚弄、欺骗买者。这些描写形象生动的刻画了鬻鞭者的虚假、奸诈,招摇撞骗。卖鞭者的这种行为最能欺骗那些虚荣、爱炫耀的买主。2.围绕着这条鞭子,鬻鞭者和买鞭者各有何特点?关注文中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思考(1)对买鞭者——富家子的描写:爱其黄而泽,事实真相面前,不悦且犹持之三年,其到后来大击而鞭折并坠地受伤。从这些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2)在“我”指出真相之前,这位阔少只是因为爱鞭子的“黄而泽”的外表,根本没有考虑过鞭子是不是物有所值,可见,这是一个贪慕虚荣、喜欢炫耀而又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当“我”让他知道了真相时,他不高兴,而且还要继续使用马鞭三年,直到坠地受伤。可见这是一个执迷不悟、自欺欺人之人。探究讨论:柳宗元寓言故事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思考作者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买鞭之事讽刺世俗之风。这一点可以结合文章的第二段来思考。1.展示背景材料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问题1:鞭的特点与文中提到的某些官员的特性有何相同之处?思考明确:A.鞭的特点:黄而泽的外表引人注目,其实并没有实际用处。B.官员的特点: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者。其实自身无才无能,却要美化自己,还要窃居高位。问题2:鞭的使用状况与某些官员的工作能力有何对应关系?明确:A.鞭的使用状况:“然犹持之三年”—“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B.官员的工作能力:“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夫以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效,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不用见其善,用之恰当不为害,一时要求过高则害己害人。没有真才实学,不堪大用;一旦窃居高位,只会祸国殃民,后患无穷。柳宗元将富者买鞭与朝廷用人进行了对应式的议论。由事到理,由物及人,自然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这些批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思考明确:A.表面是讽刺了那些平庸无能的小人求其过分的欲望,告诫人们不要被虚伪所骗,更不要被骗后仍执迷不悟;B.深层含义:直斥统治者(暗讽皇帝),使空无内物的小人爬上高位,不辨贤愚,不识真伪,祸国殃民。问题3:结合全文来看,第一、二段在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又有何联系?明确:而第二段则是对全文内容的延伸和深化,通过议论深化文章的中心,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凸现主旨,使寓言的批判性和现实针对性更强。明确:第一段对鬻鞭者的外貌和对鞭子都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这为下文讽刺平庸无能的小人求其过分的欲望奠定了基础,同后文的朝中官员作类比,形成比喻关系,更加深刻的揭示这部分官员的精神实质。(四)总结:课文记叙了卖鞭子的商人以劣充优,招摇撞骗,牟取暴利和富家公子不辨真伪而上当受骗,甚而至于争道击马,马鞭断折的故事,揭露并无真才实学,凭“空空之腹,粪壤之理”窃居高位的腐败官吏,警示朝廷若是不辨贤愚,不识真伪,重用“空空之内,粪壤之理”的人,势必导致“祸国殃民”的悲惨结局,以此警示朝廷要慎于用人。结合实际,谈谈这则寓言对你有哪些启示?思考(1)要小心谨慎,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蒙骗;(2)受骗后不要执迷不悟;(3)追求表面华美而不重实用是虚荣心所致,后果不堪设想;(4)做人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要有真才实学。
本文标题:《鞭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876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