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哥特式建筑王沁宁2010213162叶雨萌2010213103刘明星2010213163概述•哥特式建筑(英语:Gothic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位于罗曼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哥德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哥德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德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最明显的建筑风格就是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以及凯旋门。•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特点•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尖肋拱顶•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飞扶壁(FlyingButtress)•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花窗玻璃•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并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感觉,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十字平面•这也是继承自罗曼式建筑,但扩大了祭坛的面积。•门•层层往内推进,并有大量浮雕,对于即将走入大门的人,仿佛有着很强烈的吸引力。•束柱(beam-column)•柱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建筑看上去线条简洁、外观宏伟,而内部又十分开阔明亮。•哥特式建筑技术高超精致,又带有艺术性,在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哥特式建筑继承了罗曼式建筑的很多特点。•早期: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斯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花窗玻璃,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1144年,在庆祝圣丹尼斯重修完成举行的典礼上,各国的主教们吃惊地发现这种建筑形式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于是25年之后,凡有代表参加过庆典的地区都出现了哥特式教堂。•经典时期:12世纪末到13世纪中叶。•晚期:辐射状哥特式和火焰哥特式发展。直到16世纪被文艺复兴风格替代。•复兴:1820年,哥特式装饰风格复兴,主要在内装饰上。理姆斯大教堂,公元1211-1481年尖拱和相关的结构可以与十字形平面搭配使用。在法国的大教堂,教堂东端的圆室中嵌进一间间侧礼拜堂,围绕着诗歌坛后面的教堂东端。圣德尼修道院教堂平面图。圣德尼修道院教堂,诗歌坛,巴黎,公元1144年哥特式建筑首先运用了尖拱带来的自由发挥空间。在仿罗马式的半圆拱当中,距离中心点的高度和宽度是相等的。不过尖拱因为有几种不同的曲率,即使宽度不同,仍能维持原本的高度,因此拱廊可以有几根柱子靠得近,而拱顶仍然等高。此外,高和宽都不一样的柱子与高和宽都不同的拱顶成直角相接,这样低矮的侧廊就能连接较高的翼殿,翼殿再连接更高更宽的中殿。荆冠礼拜堂(圣礼拜堂)巴黎,公元1242-1248年教堂里厚重的墙壁几乎完全改成彩绘玻璃。支撑玻璃的石造直棂非常细长,在彩绘玻璃的眩目光彩下几乎看不出来。整间礼拜堂从上到下都镶满玻璃,使这栋建筑物像切割宝石雕出来的圣物箱一样闪闪发光。夏特大教堂平面图夏特大教堂是早期法国哥特式建筑的典范。两座塔楼兴建的时间相隔几百年,简单的八角形南尖搭建于13世纪初,较精致的北尖塔兴建于1507年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两座塔楼本来就要建得不一样的。然而夏特大教堂不只是塔楼具有哥特式的标准风格。夏特大教堂,北边玫瑰窗,公元1194-1221年玫瑰窗是哥特式建筑最壮观的建筑图式之一,其图样多年来从车轮变成玫瑰花,再从玫瑰花变成火焰。装饰风格已经随着曲线花窗格变得更为繁复华丽,当然这主要是英国透过贸易和十字军东征与东方接触频繁的结果,形成一种精彩多变的花样。夏特大教堂内部,显示中殿拱廊,三叶拱廊通道和高窗在建筑结构上,夏特大教堂是典型的3层楼设计,在中殿的两侧各有一条连拱廊,即一排拱圈,由墩柱支撑;中层的连拱廊通常很低矮,经常还有一条绕行教堂内侧的走道,称为三叶拱廊或厢廊;上层镶满玻璃的连拱廊,或称为高窗。图中显示两个重要光源,一是从侧廊透过中殿拱廊渗透进来,二是从高窗照进来。三叶拱廊在侧廊屋顶空间内侧,和室外完全隔绝。布哥斯大教堂,星形高窗,西班牙,公元1220-1260年在这样的交流下,流畅的英国曲线花窗格流传到了欧陆,并在14-16世纪转化成各国不同的形式。西班牙演化出的花样依照当时流行的银饰称为仿银饰风格,如布哥斯大教堂。米兰大教堂,意大利,公元1385-1485年早期的基本窗形是两个尖拱窗的尖端夹一个圆圈,全部包在一个尖顶的窗框里,后来就像逐渐生长、吐出藤蔓的植物,渐渐突破了外包形状的限制。韦尔斯大教堂,西向正面,公元1215-1239年哥特式整体设计的基础已经和仿罗马式建筑有了极大的不同,原因在此:建筑师不用继续在一系列立方体的空间单元顶上组合建筑结构。现在建筑物内涵的空间可加宽或变窄,最重要的是可以往上增建。布尔日大教堂,公元1190-1275年布尔日大教堂独特的角锥形中殿两边各有两条高度递减的侧廊,但大教堂里面完全没有墙壁阻隔。夏特大教堂,飞扶壁,公元1194-1221年夏特大教堂在12世纪原本有美观朴素的阶梯式扶壁,到了1500年已经改成细工透雕的山墙和扶壁。夏特大教堂在厚重的墙壁中还能开出一条三叶拱廊。索力斯伯里大教堂平面图,1220-1266年对照之下,英国大教堂最大的特色就是空间不集中,将建筑物各个组成单位以不规则的图形散置。看看索力斯伯里大教堂平面上各种形状的结构物,并记得这些建筑都必须加上屋顶,这样就不难了解为何屋顶和拱顶建筑的实验性做法都源自英国了。经典建筑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圣丹尼教堂法国巴黎巴黎圣母院它不仅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以建筑艺术上高超的水平而饮誉欧洲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兰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博韦主教堂沙特尔主教堂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谢谢
本文标题:哥特式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884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