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含防控及诊疗方案)-final(1)
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2014年8月4日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埃博拉出血热基本知识和防控方案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概况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的国际应对和国际反应世卫组织风险评估和防控建议埃博拉出血热传人我国的风险和防控建议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一、埃博拉出血热基本知识和防控方案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EBV)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人类和非人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等)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EBV属于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埃博拉出血热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埃博拉病毒分型目前已发现5种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型(EBOV):对人致病性最强,曾引起暴发苏丹型(SUDV):对人致病性其次,曾引起暴发本迪布焦型(BDBV):对人致病性更次,曾引起暴发塔伊森林型(TAFV):对黑猩猩致病性强,对人似较弱赖斯顿型(RESTV):菲律宾和中国发现过,可以感染人类,但至今尚无引起疾病或死亡的相关报道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传染源和宿主动物传染源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自然宿主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果蝠的分布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全球既往疫情概况年份国家病毒亚型病例数死亡数病死率2012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Bundibugyo572951%2012乌干达EbolaSudan7457%2012乌干达EbolaSudan241771%2011乌干达EbolaSudan11100%2008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Zaire321444%2007乌干达EbolaBundibugyo1493725%2007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Zaire26418771%2005刚果共和国EbolaZaire121083%2004苏丹EbolaSudan17741%2003(11-12月)刚果共和国EbolaZaire352983%2003(1-4月)刚果共和国EbolaZaire14312890%2001-2002刚果共和国EbolaZaire594475%2001-2002加蓬EbolaZaire655382%2000乌干达EbolaSudan42522453%1996南非EbolaZaire11100%1996(7-12月)加蓬EbolaZaire604575%1996(1-4月)加蓬EbolaZaire312168%1995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Zaire31525481%1994科特迪瓦EbolaIvoryCoast100%1994加蓬EbolaZaire523160%1979苏丹EbolaSudan342265%1977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Zaire11100%1976SudanEbolaSudan28415153%1976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Zaire31828088%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而感染。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时、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性传播可能性;动物实验:气溶胶传播可能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家庭内感染护理葬礼院内感染治疗、护理不安全注射人际传播形式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人群易感性和易患人群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集中在成年人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易患人群医务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人或其他人在葬礼上按照礼仪与死者尸体有直接接触的送葬者与热带雨林的死亡动物有直接接触的猎人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潜伏期潜伏期:2-21天潜伏期没有传染性病人出现症状的时候具有传染性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临床症状和体征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结膜充血、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病理改变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点可见小包含体和凋亡小体病理特征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和靶细胞•丝状病毒具有嗜细胞性,主要是网状内皮系统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间质组织细胞,尤其是肝实质细胞。•病毒在全身各组织器官中分布,肝、肾、脾、肺中含量最高。•病理剖检变化因毒株不同而有很大差异。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本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项检测阳性者早期无特殊症状,在诊断埃博拉出血热之前,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拉沙热、黄热病、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相鉴别诊断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疫区,或3周内有疫区旅行史,或与患者、感染动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同上实验室检查病毒抗原阳性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病原学检测病毒抗原检测埃博拉出血热有高滴度病毒血症,可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血标本中病毒抗原一般发病后2-3周内,可在患者血标本中检测到病毒特异性抗原可以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动物和疑似病例尸检标本中的病毒抗原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病原学检测核酸检测采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一般发病后2周内可从病人血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发病后1周内的标本检出率高病毒分离采集急性发热期患者血标本,用Vero、Hela等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一般发病1周内血标本病毒分离率高实验室检查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血清学检测据文献报道,最早发病后2天的患者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IgM抗体,IgM抗体可维持数月发病后7-10天可检出IgG抗体,IgG抗体可维持数年多数患者抗体出现于起病后10-14天,也有重症病人始终未能检出抗体间隔1周及以上的两份血标本IgM抗体阳转或IgG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具有诊断意义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多采用IgM捕捉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多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实验室检查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预防和治疗危重病例需要加强支持性护理病例往往会脱水,需要以电解质溶液进行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新的药物疗法正在进行评估有些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临床上尚无可用的疫苗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治疗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出血,控制继发感染,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出血、DIC等并发症一般支持对症治疗:首先需要隔离患者卧床休息,少渣易消化半流质饮食,保证充分热量病原学治疗:抗病毒治疗尚无定论补液治疗充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用平衡盐液,维持有效血容量,加强胶体液补充如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预防和治疗低血压休克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保肝抗炎治疗应用甘草酸制剂出血的治疗止血和输血,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预防DIC控制感染及时发现继发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及时行血液透析等治疗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预防控制措施-病例和接触者管理可疑病例一旦发现,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密切接触者指患者发病后,可能接触其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的人员,如陪护、救治、转运患者及尸体处理等人员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死亡病例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时焚烧或按相关规定处理需作尸体解剖时,应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执行预防控制措施-病例和接触者管理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加强个人
共148篇文档
格式: ppt
大小: 3.1 MB
时间: 2020-02-05
本文标题: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含防控及诊疗方案)-final(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88985 .html